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一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3 21: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了。以“情僧”角度来看的人,如把苏曼殊的个人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金陵十二钗》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筒•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个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包罗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的“相”,是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
    B.“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
    C.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
    D.《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不止一处运用比较,将《红楼梦》与《镜花缘》《傲慢与偏见》进行比较,将《红楼梦》与《石头记》进行比较,最终论述了《红楼梦》这一名字是最好最切的。
    B.文章用“色”“相”“幻”“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好处,同时,这些用语也能体现出这部小说“时间”上的主题。
    C.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
    D.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情有所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
    B.《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所以人们常说“读不尽的《红楼梦》”。
    C.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体现了“梦”的含义。
    D.很多人谈论这部小说,总会说“我喜欢史湘云”“我讨厌凤姐”等等,这是从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的阅读角度审视的。

    组卷:18引用:8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作为文明进步标志的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话语,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应急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志愿者个人或组织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自愿并无偿贡献其时间和能力,为他人提供援助的行为。根据志愿者的来源及专业程度的不同,应急志愿服务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来源于社区的志愿者,提供非专业技术的应急救援服务,如宣传教育、维持秩序、物资供给等;另一类是来源于专业机构的具备特定技能的志愿者,提供专业性的应急救援服务,如急救,护理、心理支持,灾难搜救等。
          在全球范围内突发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应急救援系统响应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显示,志愿服务是社会公众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轻了疫情带来的损失。

    (摘编自师梦丽、梁超《国内外应急志愿服务研究》)材料二:
          新冠疫情发生期间,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活跃着约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平均每个社区只有6名社区工作者,每名社区工作者要面对350位居民,任务非常繁重,无疑需要其他力量的介入。除了各级党政机关的下沉干部,众多的志愿服务成为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勤力同心,积极配合当地党政机关,采取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形式,有序参与各类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志愿者参与完成生活物资采购、防疫宣传、检查登记、体温测量、社区防疫消杀等任务。在交通枢纽和重要道口,志愿者承担车辆排查、人员登记、交通指挥、秩序维护等工作。在互联网上,志愿者提供课程辅导、防谣辟谣、心理咨询等服务。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涵盖了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也有力地填补了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空白。
    (摘编自陶国根《志愿服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升探析》)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才被正式纳入《志愿服务条例》。在2018年我国的志愿服务类型调研中,大多数志愿服务体现为体能型服务和捐助型服务,专业性比较强的智能型志愿服务和技能型志愿服务分别占25.430和19.33%。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在志愿服务组织迅速反应的基础上,更需要志愿者的专业救援。同时还应意识到,对志愿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会因其从事辅助性工作而有所降低。与之相应,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并且需要多种专业技能,因此,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不仅如此,对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经验进行回顾与总结,构建一套完善的跨部门的联动机制,建构各级联动体系也非常重要。例如武汉疫情发生之后,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迅速动员起来,携带大量防疫物资向武汉等重点疫区快速集结。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与地方救援组织指挥系统缺乏制度化的、畅通的信息互通渠道,使得志愿服务与地方救援需求之间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导致出现志愿服务重复和志愿服务空白的志愿资源浪费现象。
    (摘编自王迪《应急志愿服务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
    B.在新冠防控中,应急志愿服务在政府主导下的应急救援系统中,有效地弥补了政府救援力量上的不足,发挥了支撑性作用。
    C.新冠时期的志愿组织的成员结构较“非典”时期有了明显变化,社会各层面对于志愿组织的参与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D.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疗人员参与新冠救助或密接调查,隔离的占比高,这体现出职业与应急志愿服务分类相匹配的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急志愿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体现,根据志愿者的来源及专业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志愿者和非专业志愿者。
    B.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出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服务场域多元化,服务能力专业化等特征。
    C.社区志愿服务是面向社区所提供的一项无偿主动服务,是因为社区是居民的大家庭,社区志愿服务能让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体现。
    D.在突发事件频发形势下,我国应急志愿服务既需要解决专业救援力量不强的问题,又面临着多元协同机制化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困境。
    (3)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6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色微醺
    柏  舟
          根发从未想过,自己会当村主任。
    “团鱼壳,你小子能了?听着——再不回来,扒了你屋!”是族里八爷的骂声。这是他接到的第八个电话。
          抬腕,瞄了眼表,已是上午十一点钟了。上次回村,憋吃了一肚子气。那次回村,是出席村公路通车的剪彩仪式一修公路的费用是他出的。
          剪彩那天,他特意穿了一套黑色西装,还打了领带。说真的,自己形象是不赖的:鼻子高高的,笔挺;眼睛也是生动的,明亮、深邃;头发梳得溜溜顺,也抹了油。
          剪彩了。相关人员分配剪子,竟然忘了给他。县长、乡长,还有省上来的交通厅领导脸上红扑扑的,剪子在他们手里像是一支彩画笔,仿佛他们手儿轻轻一挥,一撇,村里的公路便在白云生处飘荡起来了。——回村之前,就和村里说好的,剪彩可以,但他得是主角,就是县长也不能抢了他的镜头,他的风光!
          能不气吗?大伙让他讲几句,他屁也不放,一溜烟地开车出了村。
          根发这次又踏上了回村的路,车子出了城,上了高速,一路飞奔;打开CD机,“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他的胸挺得笔直,握方向盘的手上的戒指发出刺眼的光。窗外,山脉绵延,青山葱翠;车内,他的破嗓门伴着CD唱,“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根发是个孤儿。娘断气前,解开怀扣,让他吃奶,娘说:“饿死鬼。吃吧,吃吧,这顿吃了,娘再也不能给你吃啥了。”他就死命地吮。空的。他哇地哭了,一双小手乱舞,捶打着他娘。八爷抱起他,老泪挂了下来,说:“还根发哩,你的命比土还贱啊!”“真是病死的鸭,淹死的鸡,落下的毛!”
          八爷绝没有想到,当初他的这句话会显灵的——小学还没毕业,根发就跟着一个货郎摇着拨浪鼓,“鸡毛,鸭毛,团鱼壳”满世界转悠去了。
          车在山间的一个皱褶里停下了。眼前,是一幢破败、灰旧的土屋。老屋静静地立着。太阳落在西坡的山脊上,整个村庄就像披上了一层橘红、柔暖的衣裳,他猛然发现,在太阳沉下的这一瞬,这景象是多么绚烂,多么奇妙啊。
          他的眼睛变得有些朦胧、迷离,身子有些软绵绵、轻飘飘的……
    “大老板。怎么,还念想这破屋?”八爷咳咳咳地走过来。
    “嗯。不、不,看会,就看会儿。八爷爷。”他说。
    “屋就留着,别拆了。是个念想来着。”八爷嘴里叼着烟枪,语气缓慢,一字一顿。
    “咋记得回村了呢?翅膀见硬了,气也粗。”
    “哪敢啊。”嘿嘿嘿嘿几声。
          八爷指着不远的两栋房子,说:“高的,屋顶飘着红旗的,是新小学楼;矮些的,是你新屋。造屋的钱,是你上次修路多下来的。”他望着八爷有些迷惑。
          八爷吸了口烟,道:“修路——村里人都出了份子的。”
          村庄的上空有炊烟袅袅升起。青山被染成金黄黄的,牧童和老牛悠悠的剪影如此夺目,几只鸟儿像顽皮的孩子忽上忽下地啼鸣……
          晚饭是在八爷家吃的。八爷拿出一坛米酒,说:“干了它!”
    “谁怕谁啊。老子从来不是孬种。”啪——八爷的烟枪结结实实地落在他那冒油的脑门上。
    “谁是老子?”八爷露出几颗黄牙。
          八爷说:“团鱼壳!说心里话,村里就你能耐。来,我敬你!”
          爷俩黄马尿喝着喝着,话就多了。他脸上冒出了热气,鼻子,脸蛋,脖子泛起一块块的红。
    “八爷,嗝―有啥要说的,别,吞在肚里,说——说,没有我团鱼做不到,嗝……”脖子上的筋脉暴得老粗。
    “主任!喝——”八爷的声音不高,但非常清晰,如同铁锤落下。
    “啥?八爷,你喝醉了?”他摇晃着脑袋,揉眼问。八爷拍拍巴掌,呼啦,进来一大帮村人。个个脸上挂着笑。大家齐声喊“主任好”。根发蒙了。
          八爷说,村里前阵子改选了村主任,你高票当选。八爷又呷了一口酒,说:“团鱼壳——不,主任。”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许是喝多了,许是惊住了,他母鸡啄米地“嗯,嗯”起来,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夜风徐徐,一股青草芳香气息扑鼻而来,村庄的夜好让人舒心。村庄的远处还时不时传来犬的“汪汪”声。“嘿嘿,嘿嘿,团鱼——壳,嗝。嘿嘿,嘿嘿,村主任。”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根发从未想过,自己会当村主任”为后文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与小说的结尾形成照应。
    B.小说对根发手上戒指的描写表现出根发现在生活富足;车里CD放的歌词又从侧面表现出他是个自立自强的好男儿。
    C.“大老板。怎么,还念想这破屋?”,这句话中“大老板”的称呼有讽刺意味,八爷对根发充满不满,故意调侃根发。
    D.小说中“扒了你屋”“还根发哩”“咋”等字词口语化特征鲜明,这些字词的运用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小说插叙根发出席村公路通车的剪彩仪式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三处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暗示了根发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3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朕,人称代词,秦朝以前是“我”或“我的”意思,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文中“皆称朕意”,即是这个意思。
    C.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
    D.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组卷:6引用:6难度:0.3

(五)名著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

  • 11.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组卷:16引用:8难度:0.7

三、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至于“畏”字,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息。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他把有所“惧”,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3引用:10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