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北京工大附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6/18 8:0:1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第三产业逐渐代替了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导致了许多传统工业基地结构性衰退;另一方面,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不断出现,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其功能性衰退;同时,城市化的蔓延造成内城经济的严重萎缩,被围合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产业类用地被废弃。
          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传统工业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们见证过或正在见证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已开始争论工业时代的遗留物是保留还是铲除。到70年代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府机构就明确认为这些产业类地段是历史地段,并把一些城市20世纪初的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80年代,随着许多城市对这些地段、地区的改造和更新,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更多关注和研究。那时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些传统工业基地乃是非传统的城市景观,是一种工业景观,对它们的开发再不能一铲了之,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到90年代,城市的更新产生了更多不活跃的城市内部空间,其中包括衰退的产业类地段,这些工业遗产的再开发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关注的问题。
          工业遗产的再开发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大量的城市旧工业建筑面临着闲置与废弃,更新或拆除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难题。随着我国对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的八号桥等。
          对城市发展而言,工业遗产的改造和更新,不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也不仅是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而是通过改造和更新,让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取材于张善峰、张俊玲等人的相关著作)材料二
          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由首钢园区老厂房和工业构筑物改造而成,不仅能满足冬奥会比赛、转播等赛事及配套服务需求,还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风貌,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大跳台以石景山和四个70米高的冷却塔为背景,对跳台本体的高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将赛道与观众席部分下沉至水平面以下3米,使得跳台最高点不高于冷却塔最高点,实现了对首钢工业记忆的延续和对北京城市西部独特风貌的保护。
          首钢已有百年历史,大跳台所在的园区曾见证中国工业的奇迹,承载了几代人的时代记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团队请来在首钢生活三四十年的老工人,老管理者一起帮助判断,充分参考他们的意见,尽量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风貌。
    “在制氧厂改造过程中,保留旧工业建筑是为未来保留一份首钢记忆。”首钢滑雪大跳台制氧厂改建负责人及建筑师白雪表示,制氧厂的适应性再利用按照其原有布局逻辑进行,对不同建筑采用了更多样的策略。对手冷却泵站,同样保留原有结构,尤其是顶部的大通风孔,并增的新的楼层,将其转换为整个滑雪大跳台区域动力中心的新通风站。
          对于其它4座厂房,设计团队修改了结构,只保留底层的构造,在顶部增加了棱层和连接,从而增加了更具活力的混合使用空间。对于其它工业结构,包括标志性的分馏塔、大量的储液罐和储球以及管架,都进行了保存、净化和翻新。
          此外,为使给原工业生产提供水源的群明湖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设计团队结合对工业晾水池的水域生态改善,将原先方正的水岸线进行拓展,经过精确计算,将水体面积适当缩小,扩大绿地生态空间,形成丰富多变的群明湖景观节点序列,为城市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同时,基于群明湖开阔的景观视野,设计围绕群明湖铺设了长约3364米的健身步道,方便市民在活动之余,领略连续且多变的现代工业景观体系。
    (取材于辛自强的相关著作)(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传统工业基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它的衰退促成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B.正在逐渐地向城市的中心地带集中。
    C.作为工业遗产的它是新型城市景观。
    D.对它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对工业时代遗留物的弃留没有争议。
    B.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传统工业基地已被规定为历史遗产。
    C.在20世纪80年代,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有成功也有失败。
    D.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更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钢园的改造实践表明,工业遗产的改造可以延续某地特有的集体记忆。
    B.滑雪大跳台场馆是世界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C.对细节严格把控是首钢工业园得以成功改造的关键,如对制氧厂的改造。
    D.出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首钢在进行改造时,园内厂房都保留了原有结构。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增强,工业遗产改造和更新项目逐渐增多。
    B.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为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C.首钢工业园区在改造过程中大量采纳一些老员工的规划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
    D.群明湖是由晾水池改造而成的,这一改造工程,体现了我国绿色、共享的办奥理念。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工业遗产的改造和更新应坚守的原则,以及首钢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更新是怎样体现这些原则的。

    组卷:18引用:2难度:0.1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之人学焉而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而况当沧海横流,风雨如晦之日乎?于此之时,其随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岂无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而失身于暮年。于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难。而或一方不可得,则求之数千里之外;今人不可得,则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苟有一言一行之有合于吾者,从而追慕之,思为之传其姓氏而笔之书。呜呼!其心良亦苦矣!
          吴江朱君明德,与仆同郡人,相去不过百余里,而未尝一面。今朱君之年六十有二矣,而仆又过之五龄,一在寒江荒草之滨,一在绝障重关之外,而皆患乎无朋。朱君乃采辑旧闻,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至四百余人。以书来问序于余,殆所谓一方不得其人,而求之数千里之外者也;其于宋之遗民,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尽举而笔之书,所谓今人不可得,而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者也。
          余既鲜闻,且耄矣,不能为之订正。然而窃有疑焉:自生民以来,所尊莫如孔子,而《论语》《礼记》皆出于孔氏之传,然而伯高之赴【1】,所知而已;孟懿子、叶公之徒,问答而已;食于少施氏而饱,取其一节而已【2】。今诸系姓氏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岂无一日之交而不终其节者乎!或邂逅相遇而道不同者乎?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庄生有言:“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余尝游览于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因书以答之。吾老矣,将以训后之人,冀人道之犹未绝也
    (取材于顾炎武《<广宋遗民录>序》)注释:【1】伯高之赴:伯高死,孔子以一般礼节吊丧,语见《礼记》。赴,即“讣”。【2】“食于少施氏”二句:《礼记》:“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取其一节,指“食我以礼”。少施氏,鲁国大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且改于中道 行:德行
    B.尽而笔之书 举:举荐
    C.亦且改形换 骨:品格
    D.将以后之人 训:教导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人学焉有所得
    或邂逅相遇道不同者乎
    B.其随世以就功名固不足道
    昔时所称魁梧丈夫
    C.书来问序于余
    因书答之
    D.殆所谓一方不得
    所知而喜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失身于暮年
    在晚年丧失了气节
    B.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
    所以他们未必都值得称赞啊
    C.而其人益以不似
    而那些人越发不像我故乡人的样子了
    D.冀人道之犹未绝也
    希望不改变节操的道义还没有灭绝啊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代之际不为新主所用之人求友甚难,只好求于“数千里之外”“慨想于千载以上”。
    B.“余既鲜闻”一句,表现了顾炎武谦逊且年迈,同时也表明《广宋遗民录》存在不足。
    C.作者在二十多年里见到了许多明末遗民成了变节的人,所以他反对为宋朝遗民立传。
    D.作者应邀作序,借题发挥,一面感叹坚守气节的知音难得,一面嘲讽遗民中的变节者。
    (5)文章两处引用《论语》,一处在开篇,一处在第3段提到了孟懿子、叶公之事。请结合文本,简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组卷:29引用:2难度:0.6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3.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余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王子,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声。②李白自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后到处游历,曾来到宣城,与宣城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写下本诗。③梅花,笛曲;敬亭,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
    (1)下列对两首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吹”二句,风吹送优美的笛声环绕钟山,山谷里回响起龙吟般的声音。
    B.“余韵”二句,悠扬的笛声渡过长江去了,飘到遥远的天涯,无处可寻。
    C.“胡人”二句,“秦声”指下文长安的乐曲,唐朝都城长安旧属于秦地。
    D.“十月”二句,秋季肃爽时节,山丘疏朗,梅花纷纷飘落在敬亭山上。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的一二句都点明吹笛者及引发诗人感慨的由来。
    B.两诗的三四句都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和地点。
    C.两诗的五六句都从听者角度凸显了“笛声”的感染力。
    D.前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美妙,后诗侧重于闻笛声而生情。
    (3)结合诗句,分析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组卷:34引用:4难度:0.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静女》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巧妙地点题,有力地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恋女主人公的主旨。
    (2)《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四句互文见义,悲凉愁苦的气氛油然而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生动的描写侧面表现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如“
     
    ,弃脂水也;烟雾横斜,
     
    ”。
    (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时,开端即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

    组卷:21引用:3难度:0.5

24.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对新问题、新事物、新任务,国人既要具备坚守理想、行稳致远的定力,也要有直面艰险、劈波斩浪的魄力。请以“定力与魄力”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25引用:3难度:0.6
  • 14.作文。
          歌曲《孤勇者》致敬平凡英雄,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请以“平凡英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4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