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4月份)

发布:2024/11/14 0:0:2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共1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殷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其次,品评作家、作品。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第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再者,八股是一种具有严格规范的智力游戏,士子若沉迷于诗赋创作和学术研究,自然会将诗赋气和注疏气渗入八股,从而造成“破体”,因而《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谦》,“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材料二: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故事讲述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一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辨正中,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
    (节选自格非《现代小说中的议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常通过谈文论艺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这有利于提高小说的历史地位。
    B.冯梦龙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事情无所谓真假,只要道理“真”即可,《海游记》中的说法深化了这一观点。
    C.明清时期,八股文体有严格的规范,如果士子在创作时将诗赋气和注疏气融入其中,就会导致“破体”。
    D.无论是传统的叙事文学,还是现代小说,创作者都有权利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议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创作者在小说中阐发的观点都包含着精辟的见解,具有极高的价值。
    B.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头和空空道人之口抨击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
    C.不管是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还是现代小说中的议论,都包含了作者的态度或看法。
    D.只有那些悬疑或侦探小说才存在“议论最小化”现象,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
     

    A.鲁迅《孔乙己》: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
    B.老舍《骆驼祥子》:生命就是且缓一口气再讲,明天,再说明天的。
    C.托尔斯泰《复活》: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曾有过。
    D.卡夫卡《变形记》: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审判(节选)
    徐纪周  朱俊懿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
          徐忠拿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
          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
          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
          何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被告人赵立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
          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的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高启强蒙了”起笔,接着以黄瑶连续的喊叫入笔,话语间针锋相对,既暗示了黄瑶强烈的愤怒,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黄瑶点头回应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询问,既呼应了上文黄瑶叫名字都觉得恶心的情节,也为下文展现其复杂人性做了铺垫。
    C.“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何黎明彻夜未眠、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及内心的焦灼。
    D.高启强向安欣道歉,希望安欣照顾他妹妹高启兰,并回顾2000年春节吃的那顿饺子,充分展现了其人性的复杂、立体、多面。
    (2)关于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回顾友谊,言简意赅。
    B.“日子平淡充实。”“好像也不错。”平实的对话中,体现的是两个人落寞的心境。
    C.管教走过来:“该走了。”平静的话语,善意地提醒,也预示着高启强生命的终结。
    D.高启强起身后回望安欣,千言万语,却只字未说,生动地刻画出他复杂的心境。
    (3)小说选文部分在叙事上颇有特色,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段与众不同,《史记》《聊斋志异》也有此笔法,试结合选文部分,分析其作用。

    组卷:48引用:10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题,9分)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侦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材料二: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围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道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答案。
    天A之B爱C民D甚E矣F岂G其H使I一L人K肆L于M民N上O以P从Q其R淫S而T弃U天V地W之X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的含义相同。
    B.“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之”字的含义相同。
    C.“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盖”字的含义不同。
    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是故圣愈圣”(《师说》)中的“是故”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相互责备,一国就会责备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家族。
    B.在儒家看来,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以后,就树立了一个榜样,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都会来仿效。
    C.魏征分别从正面“在殷忧”和反面“既得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归结到守业的君主易失去人心,从而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民结怨。
    D.能够像师旷、魏征那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专注于扩充自己实力的历史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观点,难能可贵,值得载入史册。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晚归山居
    刘  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颈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组卷:6引用:1难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 5.完成默写。
    (1)《登泰山记》“
     
     
    ”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2)《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4)《静女》中,“
     
     
    ”两句,表达了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姑娘送的才美,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的内涵。
    (5)在李煜的《虞美人》中,“
     
     
    ”两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愁的绵延不尽。

    组卷:4引用:2难度:0.5

四、语言表达(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通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_____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______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_____的方式(  )。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_____,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弥足珍贵 声情并茂 别出机杼 醍醐灌顶
    B.弥足珍贵 绘声绘色 别出心裁 醍醐灌顶
    C.不可或缺 绘声绘色 别出机杼 振聋发聩
    D.不可或缺 声情并茂 别出心裁 振聋发聩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3)下列句子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A.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解释,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传诵、了解、认知
    B.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传诵、了解、认知
    C.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
    D.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解释,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认知、了解、传诵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组卷:2引用:2难度:0.5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摘自十九大报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辨性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4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