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12/12 6:30:2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民族歌剧与舞剧的创作理念不断丰富,创新方向日益多元,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近几年平均每年演出超过300场,《白毛女》《江姐》等复排剧目反响热烈,同时每年推出5部以上新创剧目,一些原创作品的精彩段落网络点击量上亿……这家国家级艺术院团坚持传承创新经典民族歌剧,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生动呈现中国人置身和创造的历史和现实,真诚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是民族歌剧与舞剧的立身之本。梳理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品力作,不难发现传承革命文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条清晰的创作脉络。
民族歌剧与舞剧甫一诞生,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发展繁荣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紧密相连。一部部红色经典,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又在创新中获得提升。“当年创作时多希望在一些特定情绪中加入一段三弦,能有20把二胡的声音,能有一段很强烈的琵琶轮指齐奏!”民族歌剧《江姐》作曲、93岁姜春阳的心愿,在2021年复排版《江姐》中实现了。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所言,重排是向经典、向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致敬,也是以符合当代的创新表达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经典永葆青春。
奋斗的时代、火热的生活,给红色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创作者更加注重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维度上,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交流互动、表情达意的方式,使作品真正发挥艺术媒介的功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民族歌剧舞剧的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从推动歌剧舞剧的民族化、本土化,到探索其现代化、当代性的审美风格,无论表现方式怎样迭代、美学逻辑如何变迁,自成一体的文化理念、古今相通的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根脉不移。以艺术作品形塑历史人物,外在传递的是美的艺术感受与时代风尚,内在涵养的是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如何让传统经典更好地植入生活?“优秀的舞台作品要‘曲高’也要‘和众’,作品要引领大众审美,也要让大众喜爱和理解。艺术家绝不能以自己的评判来代替观众口碑。”陶诚认为,民族歌剧舞剧要用在实践中创造的艺术手段去表现生活,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提升感染力。
从复排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使用的环形LED屏幕全新舞台到舞剧《赵氏孤儿》字体构成的空间舞美叙事,再到舞剧《昭君出塞》旅程的符号化……这些民族歌舞剧精品通过创新舞台语汇,有意识地对作品进行当代视听构建,在综合形态上进行当代审美的转化,进一步打开创作视野与跨界维度。
从复排到新创,坚定不移的精品意识、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以观众为本的创作导向,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实践的有益经验。中国民族歌剧舞剧艺术的发展,有赖于一代代艺术工作者薪火相传、接续创造。
(摘编自王瑨《弘扬民族文化 彰显中国风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江姐》《小二黑结婚》等复排剧目为例,探寻中国歌剧舞剧院“爆款”的创作密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B.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国歌剧舞剧院有了深厚的创作积淀,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C.中国民族歌剧与舞剧的创作理念不断丰富,创新方向日益多元,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创作视野与跨界维度。
D.中国歌剧舞剧院坚持传承创新经典民族歌剧,用文艺精品凝聚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展现了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通过概述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复排、新创剧目的情况,引出“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的论题。
B.文章在分析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品力作的创作脉络时,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使行文脉络清晰。
C.文章采用引用论证,说明民族歌舞剧创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来引领大众审美。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重排经典获得成功,得益于创作者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升的努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歌剧舞剧的发展,必须坚持民族性,真诚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体验,观照现实生活。
B.作者认为,民族歌剧舞剧要提升感染力,应该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
C.重排红色经典,融入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表达,有助于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D.从复排到新创,民族歌剧舞剧的发展有赖于一代代艺术工作者的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组卷:9引用:4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选自《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2020年3月《求是》) 材料二:
2月14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组织百余位中外记者探访故宫博物院。
多年学习中文的韩国纽斯频通讯社记者崔宪圭第一次在冬天雪后来到故宫,被深深吸引。他说:“雪后的故宫更美了,但比雪景更美的是优秀的中国文化。中国发展得很快,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中国了不起!”
法国电视一台记者Fred已经在北京工作7年,曾参与过2008年北京夏奥会新闻报道。他说:“北京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我已经离不开北京了,如果让我做选择,我会选择在北京生活下去。”这次参观完故宫,Fred了解了很多文物背后的故事。他说,自己喜欢北京的文化氛围,能在雪天到故宫看展,这个体验让人既惊喜又难忘。
探访期间,故宫文华殿内“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暨《国家宝藏》特展”正在举办,全国30家博物馆精选出来的130余件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130余件珍贵文物,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
展厅中心展柜中的文物,算得上重中之重。占据“C位”的是何尊,这件青铜器底有122字铭文,铭文中的“宅兹中国”的意思是,“中国”这个地方营建都城。这是已知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
(摘编自王恩慧《何以中国?中外记者在这里找到答案》,2022年2月15日“光明网”) 材料三:
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掀起了一股艺术“活化”文物的热潮。
当舞蹈遇到文物时,跨越了考古文字的历史鸿沟,将历史与文化感“浸透”于春晚现场,让传统“活跃”在当下。
《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充分运用了视觉艺术的共通之处,在舞蹈编排上独具匠心,让宋画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进入了观众的心灵……
《千里江山图》的构图同时汇集了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的取景构图法则,使得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编导深受启发,舞蹈开场即采用了平远的构图,凭借纵深的空间距离呈现辽远开阔的画面。舞者缓慢而迸发力度的转身,伸出左脚轻点地面的重心移动,气息韵律的顿挫间离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象,这种视觉构图与绘画“高远”法则异曲同工。“深远”是最难表达的,编导用单袖掩面、后仰拖地行走的舞台调度完成了“深远”的视觉构图。
从2021年河南卫视“出圈”的《唐宫夜宴》,到2022年央视春晚刷屏的《只此青绿》,当下中国的舞蹈创作并不缺少传统文化的题材以及喜爱传统文化、欣赏传统艺术的观众,所以更需要创作者独具匠心、潜心钻研传统的文化宝库,结合科技创新手法,提升当代观众的审美水平。“传统文化热”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只有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才能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摘编自唐白晶《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何以刷屏?》,2022年2月11日《文汇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的提升有利于我们在保持民族特色时能更好地与不同文明开展广泛文化交流,铸就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
B.在探访故宫博物院的活动中,第一次来到故宫的韩国记者崔宪圭就被雪后故宫的美景和优秀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
C.“何以中国”特展展出了130余件声名远扬的国宝重器,占据“C位”的“何尊”铭文最早出现了“中国”一词。
D.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不仅是因为“传统文化热”的产生,也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当代已经被激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外记者探访故宫博物院活动中,韩国和法国记者的评价视角不尽相同,但都表示了对中国文化的赞赏。
B.《只此青绿》以高难的舞蹈动作和气息韵律的顿挫间离,展现了中国山水画“三远法”的取景构图法则。
C.“何以中国”展示传统从何处来,《只此青绿》思考传统向何处去,两者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D.《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当下很多中国观众是喜爱传统文化欣赏传统艺术的。
(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组卷:9引用:4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慢舞的茶
周晓枫 大堂并无差别,随着电梯运行抵达所在楼层,进入曲柄形的房间,我立即感受到隐约的异样。通常酒店的房间,沿着漫长通道的两侧展开,像植物对生的叶序;而这里,从楼道到房间立面,都像藤蔓有着神秘的弧度。房间的长度远超宽度数倍,依次排列五扇扁矩形的小窗,玲珑别致——我们到达湄潭时已是夜晚,刚才我远观夜景中的酒店,正是从这些精巧的窗口中流溢出琥珀色的光亮。
我的房间取名悦耳——“湄潭翠芽”,朋友们所入住的房间也以茶为名。最为奇怪的是,这座酒店是湄潭县①城的标志性建筑,外观竟是一把陶泥色的巨型茶壶——高四十八点二米,直径二十四米,获得过吉尼斯认证,为世界茶壶之最。茶壶,横截面和纵截面都由弧度组成,据说这种双曲线结构在异形建筑里最具难度,当初可是颇费心思和功夫才得以实现。
我们入住其间,体验壶中乾坤。晚上,在天壶茶廊的高处品茗,眉目清朗而身姿袅娜的姑娘为我们表演茶道。远些,是酒店照明散发出的虚幻的光晕;再远些,是山上高高低低的乔木与灌丛;更远些,是闪着优雅缎光的湄江河。此次一起来湄潭的,都是老朋友,我们体验着重逢之欢;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即使独坐,亦有与灵魂私语之妙。是夜,万籁俱寂,枕梦而眠……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叶缓缓舒展的茶。
湄潭,好名字,抒情却不做作,有种宁静中的生动。此次来湄潭,是应副县长肖勤所邀。我习惯肖勤的作家身份——许多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往往需要在文学标准上打折,需要被迫启动我们品性里的宽容才能给予适当褒义词——对肖勤,无需如此。这位仡佬族的女性创作颇具实力,斩获过少数民族文学的最高荣誉“骏马奖”。见过肖勤几次,交往不多,只记得她仰着向日葵般欣欣向荣的一张圆脸。肖勤似乎没有女作家身上常见的神经质,以至于我不知道她的健康对写作来说,到底是优势还是缺陷。副县长肖勤每日被大量公务锁身,我难以想象她如何在喧嚣中静下心神。芥川龙之介概括:“小说家是精通世故的诗人。”创作需要现实提供基础素材,但过于繁忙的生活同样会对时间和心境构成侵犯。以我个人的写作习惯而言,难以对抗琐事干扰,必须滗除杂质,才能写出水净沙明的文字。肖勤如何在工作与写作之间从容摆渡自己?难道,无惧红尘,是因为她手中一盏茶意如禅的碧水?
早晨起来,站在茶壶酒店相当于杯垫位置的平台环望湄潭,我有如一只冬眠迟醒的动物——惊蛰已过,睁开眼睛,世界满是深深浅浅的绿。诗里说“春风吹水绿参差”,好像只有绿,在一种颜色里可以汇聚如此不竭的丰富。因为与生命相关,没有任何绿色是难看的,所有的绿都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尤其我们上午出发,去参观位于永兴镇境内的万亩茶海时,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业内人士考证,这里4.3万亩面积的茶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茶园。微雨过后,处处是初霁的明朗……万亩叠翠,让人仿佛坠入童话中的幻境。行行列列的茶树,组成宁静而有力量的波浪,令我们想象如一叶扁舟般在这里放逐余生。
……我偏心地认定,所谓好茶,就是经历一系列繁复工艺之后,仅需半杯清水,它立即拥有植物完美而神秘的复活。
这种理解是我炒茶时得到的体验。资深的师傅炒茶,声如春雨,正在被炒制的新芽长度也如均匀的雨线。揉捻、翻转、摊晾,看不出师傅的什么特别,寻常手法而已,却能保持杀青、做形、脱毫、干燥和提香等各个步骤的精确与完善。炒茶的一般规律是,四斤或四斤二两水分充溢的茶青,能够制成一斤干燥后的成品。整个过程,茶师傅耗损甚少。我们当场试泡新炒出来的茶……芽叶得以舒展,栩栩如生,像是重回早春的梢头。我们每个人都轮流炒制了一会儿,虽然小心翼翼、极力模仿,可惜结果还是沮丧,不仅叶形破坏得严重,提香过程也进行得混乱且潦草,好好的茶被毁了成色。我们只好每人装上一小袋,拿回去为自己的失败留念。
炒茶场景,让我联想到写作。尽管生活提供的素材层出不穷,也需要以敏感的心、灵巧的手、持恒的耐性才能收取,如同采茶。即使你有幸坐拥茶园,也不意味着能坐享其成。对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类似于炒茶的处理过程——脱去过度抒情的水分,使之紧实,提取其中储藏的香气。伟大的写作者看似无常,同样是文字、结构和主题,经过他们的手所炒制,就像复活的茶那样,完成出色而乱真的还原,并且在韵味和情怀上弥散持久的香气。写作和炒茶一样,需要天赋和耐心,无数或成或败的经验最后才能累积出近似的完美。
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来都是生活必备,但茶位列其间,略为与众不同——茶的必要性并非前者那样绝对,不过,隐藏在日常中那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奢侈,正是因为茶中蕴含某种形而上的境界。肖勤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跨界,也许得益于湄潭这方养茶的水土——暗藏启迪的茶,能让慧心者领悟和觉醒。
湄潭适合种茶或植字的人,适合美好的劳动,也适合安逸的隐居。桃花源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但恰好,湄潭有一条桃花江。
(有删改)【注】①湄潭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县城距遵义市区58公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了三段文字描写湄潭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抒发了对这幢异形建筑的惊奇赞叹和内心的无比喜爱之情。
B.作者对于那些享有行政职务的官员写作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们不具有创作的实力,只能凭借人们 品性里的宽容获得赞誉。
C.文章将炒茶与写作进行类比,说明好茶经过繁复工艺后完美复活,好文章也需要经过伟大的写作者用天赋和耐心完成。
D.本文记人事、写风景,皆有情致,语言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酒店,再写作家肖勤,最后写茶。
(3)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标题“慢舞的茶”的含义。组卷:7引用:4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
新冠病毒想生存和繁殖,面临的“第一关”,就是怎样进入人体。人体完整的皮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就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病毒只能通过呼吸道、眼睛等处暴露的黏膜才有机会进入人体。
“第二关”,是怎样进入细胞。病毒有蛋白质外壳,② ,所以,当进入人体之后,这些病毒就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触发非特异性免疫。
如果有的病毒运气很好,逃避了免疫系统的追杀进入了细胞,那么进入细胞后,还需要闯的“第三关”,③ ,在微观尺度上,人体细胞的体积比病毒要大800万倍。无脚无手不能自主运动的病毒在这么大的空间中去寻找细胞核,纯凭“瞎猫遇上死耗子”般的运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每空不超过5个字。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现在可以将大量碎片化的基础数据整合,实现实时观测、分析和对比,解决了扶贫对象不精准、资金投放不精准等诸多问题。运用大数据推进脱贫工作由粗放转为精放,扶贫的方式变化将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关键词:组卷:4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年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鲁迅②
读了以上鲁迅的话和漫画,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结合你对社会、个人生活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