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9 8:0: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
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
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国传统戏曲从宋元的勾栏瓦舍发展到明清的茶园戏楼,见证了戏曲艺术传播载体的发展演进。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又被打破了。当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表征的新媒体与中国戏曲邂逅,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戏曲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尤其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分享新媒体提供的海量高清戏曲视频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不能前往剧场观赏的缺憾。
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
新媒体作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地”,广大戏曲迷可以在新媒体网络终端下载自己喜爱的戏曲视频,也可上传数字戏曲资源与广大网民分享。不同地域名的观众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跨越时空在线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重构了观众的戏曲审美视野。
新媒体戏曲数字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助推了优秀戏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大数据信息容量巨大且存储便利,有效保护与抢救了戏曲遗产,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高清摄像数字化技术,我国已经存档记录了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戏曲剧种传承人影像资料。我国部分省市政府文化等部门牵头,也对地方戏曲剧种的戏曲文献资料、实物史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建设了特色数据库。未来,还可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传统戏曲在做好数字化工程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这是我们做好传承的武器。
(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就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
B.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所以对于青年戏迷而言,因工作、学业、票价、精力等原因不能前往剧场观赏是一种巨大的缺憾。
C.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
D.传承传统戏曲,我们不仅要让传统戏曲做好数字化工程,也必须注重时刻观察新媒体带给戏曲艺术本身的变化。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不同时代,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B.戏曲演员在直播平台开通网上直播,吸引广大国内外“粉丝”在线,与观众在线互动,这些戏曲演员成为网红后追名逐利,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C.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意味着戏曲不再需要在舞台上演出。
D.建设特色数据库,推进传统戏曲剧种分类保护活动,挖掘复排传统戏曲剧目,建立档案数据库和口述史,保存濒危剧种的数字档案,都是传承戏曲的有效措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一项是
A.“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
B.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红楼梦》在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票房爆满,掌声不断。
C.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
D.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
(4)请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特色。
(5)遵义市播州区教育局准备启动2023年度“传统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吓得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④”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⑤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脚步践踏落花,于是宝玉兜了花瓣抖入池内,后来更建议林黛玉用花帚扫落花且撂入水池里,这体现了宝玉爱花惜花的人物形象。
B.宝玉深知自己该读《中庸》《大学》之类的书,但仍偷偷地阅读禁书《西厢记》,这表现了宝玉心行不一、纨绔不学好的性格特点。
C.“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此语原是《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的内心独白,宝玉借此向黛玉表达情意。
D.黛玉怒宝玉欺负于她,说起“欺负”两字,眼圈又红了,心酸不已。黛玉虽对宝玉也有意但宝玉言语暧昧轻浮,黛玉觉得受到了伤害。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黛玉竖眉瞪眼,怒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这样既可以躲开口无遮拦的贾宝玉,又能避免这个敏感的话题继续进行下去。
B.选文最后一段,讲述了黛玉听曲的情节,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重点描写了黛玉的语言变化,完整地描绘出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C.“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戏句,让林黛玉想到自己父母已逝,其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无人倾诉衷肠,便“站立不住”。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伤曲,实在是令其痛心疾首。
(3)请结合文本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4)林黛玉喜看《西厢记》,自觉其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然后面又说它是淫词艳曲,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的原因。组卷:5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①_____,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②_____。青霉素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一种高效、低毒、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感染性疾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的不断出现,③_____。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到2001年,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居世界首位。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2)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D.司马迁历尽艰辛磨难,经过无数摧折,才写出这部沥尽心血之作。——《史记》组卷:1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第四回描写贾雨村罔顾法律,胡乱判案,作者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在当今社会,法治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准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有正确的法治观。
请以“法治”为主题,结合你的阅读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结构必须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提示:拟个好题目,写个好开头;论证有方法,书写当整洁。组卷:0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