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1 16:0:2
一、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
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87引用:50难度:0.9 -
2.下列对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85引用:3难度:0.8 -
3.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组卷:277引用:5难度:0.8 -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3难度:0.6 -
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23引用:41难度:0.6 -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2难度:0.7 -
7.如图是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简易流程的微观示意图。图Ι为净化后空气,主要成分为氧气和氮气(其他成分忽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81引用:3难度:0.5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
21.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检查气密性。 Ⅱ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Ⅲ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 Ⅳ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②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组卷:68引用:2难度:0.5
四、计算题(共1题;共8分)
-
22.“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含3.2g氧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组卷:103引用:3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