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七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3 8:0:1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型,从原先治理、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人与自然共存互生的友好关系。这一变化正应和了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重新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挖掘出生命生存的理论资源,并大胆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来改造实践论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本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虽然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却绝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同时包含着更为广阔的人的整体生存活动,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简化了生产与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生产活动直接视为审美活动的原因,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而不可能孕育出审美活动。审美只能发生于人与外物相交相洽相生相融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关系本身既吻合了后现代的生态整体观,又归属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因此,生态文明与审美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它们都要求人类以审美的态度平等、友好地看待自然,都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
          中国生态美学据此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明确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生态人文主义得以成立的根据就是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正是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的哲学与理论依据。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是对原有人文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它清洗了传统人文主义所隐含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生态整体观取代人类独尊的观念,以崭新的态度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而通向存在论审美观。在生态人文主义的视野中,人和自然万物都自有其价值,人只是自然整体中与其他存在物平等的存在,他参与到整个自然之中成为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共存互生,相亲相融。这是一种应然的生态关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态度,也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摘编自曾繁仁、马大康等人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而中国生态美学完全脱离人类生存延续,所以是“无人美学”。
          实际上,生态美学也重视人,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而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具有生态自我的“生态存在”,即“生态人”。生态美学对于人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思想原则上,即批判并超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人文主义。简言之,生态美学着力彰显人的生态维度,其核心要义是用生态观来重塑现代人文观和审美观。
          实践论美学一直高度重视人,明确提出“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基本命题即是人的命运”,于是“‘人类如何可能’便成为第一课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当时所谓的“人”的哲学,其实正是“源自康德以来的人的哲学”,即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人。这种意义上的人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上的“主体”,与之对应的世界则是有待人类去认识,乃至去征服的“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关系和征服关系。因此,这种意义上的“人”可以概括为:作为主体、处于世界对立面的认识者和征服者。
    《美学四讲》特意以注释的方式,引用了实践论美学代表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的如下一段论述,足见对这段话的重视:“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在这样的论断之中,人竟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而所谓的“美的本质”的根据,必然就是“自然的人化”,实践论美学由此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及其美学非常值得反思。生态美学认为,孕育人类的母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只能是“自然之子”而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
          正是看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这种极度膨胀的人学思想,生态美学努力将之改造为尊重生态系统整体价值、重视人的生态存在本性、强调人对各种生态系统之责任的生态人文主义。生态美学致力于从生态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性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着重揭露现代审美观及其主导的审美活动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即审美暴力。
          简言之,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生态美学对于生态人文主义进行了突出的强调,怎么能说它是“无人美学”呢?
    (摘编自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得益于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
    B.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当代人产生对自然生态的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
    C.中国生态美学重视的人,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是对生态系统负有责任、具有生态自我的存在。
    D.中国生态美学将人视作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可有效避免人类审美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过程启示我们,在挖掘唯物实践观蕴含的丰富意蕴时要避免简单化处理。
    B.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来看,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外物相生相融相洽,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美。
    C.实践论美学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
    D.“域中有四大,人为其一”一句话体现出的思想,与文中中国生态美学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神圣和敬畏并非重返迷信,而是人类对自身理性认识有限性的自觉,对自身审美有限性的自觉。
    B.正是审美赋予人类以深切的同情心,使人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
    C.进入工业时代,文学在审美表现中不再完全是对田园牧歌的美好想象,而开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
    D.如果意识不到审美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应该首先从欣赏美开始。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反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5)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

    组卷:13引用:4难度:0.2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创作能不能教?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
          教创作靠“讲”不成。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
          沈先生在课堂上会出两个题目。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我倒不记得了。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
          沈先生讲课时所说的话我几乎全都忘了,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也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创作能不能教的设问,后文则用大量篇幅追忆沈生生教创作,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
    B.作者记住了“上一班同学”和“低一班同学”的作文题目,却不记得自己班的,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
    C.作者难忘沈先生的讲课,没有“舞台道白式的腔调”“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但深刻的内涵却能令人终生受益。
    D.文章引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诗句,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攀附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为开头,确定了以学生身份展开回忆的这样一个叙事视角,平和而且客观。
    B.文章将《废邮存底》与沈先生写在学生作业后面“很长的读后感”对比,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
    C.文章写沈先生请“我”喝酒,是在“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极富于画面感。
    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堆叠,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娓娓道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意蕴深长。
    (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4)汪曾祺先生在谈自己的创作时曾说:“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本文正是“平淡”而又并非“一味地平淡”。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效果。

    组卷:15引用:3难度:0.5

(三)现代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锦衣(节选)
    莫言
    [秦兴邦上。]
          秦兴邦 (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
    [王婆、王豹上。]
          秦兴邦 大哥大嫂借光了。
          王 婆 哎,骂人哪?(指王豹)这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姑。
          秦兴邦 (抱拳作揖)恕小人眼拙,得罪了。
    [王豹警觉地打量着秦兴邦。]
          王 豹 我说这位先生,您风尘仆仆,一口外县口音,您到俺这穷乡僻壤,一定有重要的公干。
          秦兴邦 小人是烟台人,受朋友之托,来高密东北乡找一家顺发盐铺。
          王 豹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秦兴邦 鄙姓秦,名兴邦。
          王 婆 我问你去那盐铺干什么?
          秦兴邦 (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
          王 豹 (唱)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客,分明是个读书郎。
          秦兴邦 (唱)兴邦确是画子客。
          王 婆 你这人,的确也不像个画子客。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
          王 豹 老姑,您少说几句吧。我说那秦什么邦,既然俺老姑点明了俺的身份,你就把那些偷梁换柱、弄奸耍鬼的小把戏儿,找块尿布儿,裹吧裹吧放起来吧!(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说!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
          秦兴邦 (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
          王 豹 说吧,到底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秦兴邦 小人确实叫秦兴邦,烟台玉皇山人士。
          王 豹 (摇动着手中假辫子)是从日本潜回来的革命党吧?
          秦兴邦 小的没参加革命党。
          王 豹 这辫子是怎么回事?
          秦兴邦 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辫子戴上。
          王 豹 你到顺发盐铺干什么?那季星官是不是也潜回来了?
          秦兴邦 (唱)我与那季星官投缘对脾,在船上结成了异姓兄弟。
          王 豹 他参加了革命党?
          秦兴邦 (唱)我们是大清朝的忠顺子民,在日本也发誓要效忠皇帝。
          王 婆 日本国也有皇帝?
          秦兴邦 (唱)只可恨革命党不讲道理,强按脖子剪去俺头上辫子。原承想买假辫结伴回国,星官兄染急症一命归西。
          王 豹 死了?
          秦兴邦 死了。
          王 婆 我这还要给他去说媳妇呢!这不断我的财路吗?
          秦兴邦 (唱)忍悲痛将季兄烧化成灰,背骨殖回故里落叶归根。
    [秦兴邦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捧给王豹。]
          王 婆 我还以为你背着一大包银子呢,没想到背着一盒子骨灰!呸!晦气!
          王 豹 (从腰里抽出一根铁链子,往秦兴邦脖子上一搭)编得还挺圆活儿,走吧,跟我去县衙见太爷去。
          秦兴邦 (作揖)大爷,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
          王 豹 我放了你?我放了你容易,可太爷明儿问我,王豹,让你捉的革命党呢?我说,被我高抬贵手给放了。太爷会怎么着?赏我二两银子,还是赏我两耳刮子?
          秦兴邦 大哥,我真的不是革命党,我爷爷是大清朝的举人,我怎么能去当革命党呢?
          王 婆 还是书香门第?
          王 豹 我不管你是书香门第还是庄户人家,我一大早出来,茶没喝一碗,饭没吃一口,这会儿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渴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我还跟你废话什么?(一扽铁链)走,跟我见太爷去。
          秦兴邦 (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
          王 婆 我说大侄子,你可不敢徇私枉法,犯法株连九族,老姑我也要跟着你遭殃!
          秦兴邦 (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
          王 婆 嗨,这孩子懂事儿。
          秦兴邦 我真不是革命党。
          王 豹 (晃晃手中的辫子)革命党脸上又没贴个记号。
          秦兴邦 (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
    [王豹欣赏着怀表。]
          王 婆 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斩啊!
          秦兴邦 (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
          王 豹 按理说呢,我得把你浑身上下这么细细地搜上两遍,可你到底也算个读书人,这点面子我还是给你留着吧。
          秦兴邦 多谢大爷宽谅。
          王 豹 算你运气,要是你今天碰上我那些伙计,怎么着也得把你这件袍子剥下来。
          秦兴邦 (脱下袍子,递给王豹)只要大爷不嫌脏……
          王 豹 (接过袍子,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把辫子戴上,倒也不像革命党。
          秦兴邦 小的将季兄的骨灰送到顺发盐铺,立即打道回乡。
          王 豹 把那季星官的骨灰交给我吧,大爷我替你代劳了。怎么,还信不过我?
          秦兴邦 多谢大爷,小的求之不得。
          王 豹 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
    [秦兴邦将包袱交给王豹,深揖,匆匆下。]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通过唱词介绍了秦兴邦和季星官回到高密的目的,并暗示了他们回来的不同方式,为下文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B.选文舞台说明有鲜明的戏剧特点,如王豹“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表现了王豹的蛮横,又展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C.选文刻画人物注重细节,如王婆看见秦兴邦递给王豹一块银子请他喝茶,很担心王豹徇私枉法而被株连九族,害怕可能会跟着他遭殃。
    D.选文语言通俗自然,简练明白,对白、独白和旁白,充分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秦兴邦的形象特点。
    (3)题目“锦衣”有什么意蕴?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表达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晚上数羊从一数到一千都没能睡着,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而①
     
    会扭曲我们调节情绪的能力,睡眠障碍不仅使人们白天功能受影响,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而且还会引起烦躁、焦虑、抑郁等问题。要改善睡眠,心境平和很重要。
          睡眠不仅使身体得到休息,②
     
    ,还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恢复脑力。睡眠质量,不仅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更取决于睡眠的深度。好的睡眠应该是醒后全身轻松、疲劳消失、思路清晰、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会感到③
     
    ,无法很快安心入眠。在明亮的光线下入睡,会导致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影响褪黑素分泌。卧室要保证温、湿度相对稳定。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请使用祈使句表述保证睡眠质量的三个方面条件,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组卷:19引用:2难度:0.7

六、材料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
          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
          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组卷:4引用:2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