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4 17:0:5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自称“佛系青年”。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好的青春时光,真的要这样平庸度过吗?作为跟随时代脚步的青年,我们应展现怎样的精神气质呢?《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鞋,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涂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③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存高远。“志”是人生的目标志向,对人有引领作用。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的生命之舟就有了航行的目标。司马迁年轻时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他在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获,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司马迁曾因屈辱痛苦打算的杀,可想到自己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可见唯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引领人们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④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能而就的,坚持下去最终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葡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圣王美之出神入化的科书营后是做天长日久的纯笔。邓亚萍18个世界冠军奖牌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练习。每一份坚持,都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脚印。青年是最有朝气、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个机遇里收获成长,从每一次挑战中磨砺品质,从而涵养自强不息的气质。
          ⑤通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戴维说:“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错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可见,逆境既可“毁人”,亦可“成人”,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最美扶贫干部黄文秀,硕士毕业后田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贯攻坚,黄文秀迎难而上,主动报名到偏选贯瘠的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克服各种困难,遍访全村贫困户,征求意见,宣传政策,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最终带领群众摸索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种植产业。她用战士一般的激情和斗志,开拓出了百坭村的脱贫道路。面对困难,不逃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方可锻造自强不息的精神。
          ⑥生逢盛世,新时代青年要 ____。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将第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第②段从民族和个人两个角度,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阐释自强不息的价值和意义。
    【乙】第③段用司马迁的事例,意在证明“涵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需要我们志存高远”。
    【丙]第345段,阐释了怎样通养自强不息的青春气质。
    (3)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说明。
          材料一
          十多年前,以挖掘机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被国外垄斯,长期依赖进口。龙斌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技术团队,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全断面岩石随道抢摄机,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
          材料二
          五四要章裁得者初零零,从小便和父亲一起在新路的山林之间进行科考调查,内心播下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种子。大学毕业后的初雯雯,选择回到家乡阿勒泰,去实现自己保护野生动物的梦想。她发起多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项目,在阿尔泰山创建野生活物能助中心 用执会感就了生命的意义 实理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属的同频共振。

    组卷:30引用:3难度:0.3
  • 2.阅读回答问题。
    老玉米
    曹洪蔚
          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
          ②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
          ③“回来看您啊。”
          ④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
          ⑤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
          ⑥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80岁了,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
          ⑦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⑧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
          ⑨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
          ⑩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只要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倒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⑪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⑫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
          ⑬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⑭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⑮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生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⑯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
    (《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有删改)(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成,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①杂草:
     

    ②庄稼:
     

    (3)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要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请谈谈你的看法。
    (4)你认为家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组卷:428引用:11难度:0.5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 7.小文同学搜集到一组关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方面的材料。请你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具有丰富内涵。
          ②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              ,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③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甲              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
          ④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乙              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
          ⑤“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比如在政治上层建筑上从分封到集权,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内阁、军机处,不断探寻着更加适合“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①【《科技日报》2022年9月13日报道】十年来,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丙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
          ②【《人民日报》2023年5月11日报道】中国天舟六号一跃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中,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大幅提升,实现了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③【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2023年2月28日发表《中国隐秘的技术革命》】中国在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高铁和5G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方面领先世界。
          ④【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023年4月18日报道】中国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面建成和部署天宫空间站。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水平。
          ⑤【《日本经济新闻》2023年4月22日报道】中国加快构建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供应链。在美国强化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让中国国产制造设备销售额增至5年前的6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逾30%左右
    材料三
          美好的梦想引领奋斗,不屈的精神震撼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一位视障运动员在赛场上说过的话:“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杭州亚残运会,为参赛的残疾人运动员们提供了一束温暖的“聚光灯”,打造了一个“被看见”的舞台。
          “这里!我家!我玩命地坚持”“我是杭州人,在家门口比赛不用心,到哪里去用心”……截至25日已经斩获3枚金牌的中国自行车残疾人运动员李樟煜,尽管因先天疾病而口齿不清,却用不懈的拼搏感动了无数网友。本届亚残运会上,运动员平均年龄只有26.5岁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奖牌榜上持续保持领先。一次又一次拼尽全力,一次又一次打破纪录,一次又一次书写传奇,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的运动成绩,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闪光时刻,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出色表现、坚强意志、爱国热情,生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传递出强大正能量,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拼搏奋斗。
          “如米小的桂花,之所以被称为‘花中第一流’,恰恰因为它逆时绽放的力量、枯萎仍香的坚韧。”亚残运会开幕式总撰稿人的一番话,道出了自强不息、丁              的生命力量。亚残运会精彩还在继续,让我们继续感受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
    材料四
          美国《时代》周刊点计202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曾毓群,宁德时代新育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37%,为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这家市值1420亿美元的公司在全球拥有13家生产厂,2022年的净利润几乎同比翻了一番,达到44亿元。曾毓群在降低现有技术成本的同时,又开始了新的突破,并走在前列,如寻找电池主要材料锂的替代品,从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他说:“创新是宁德时代的基因。”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中“横线”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矗立 鼓舞 显现 不卑不亢
    B.屹立 鼓舞 涌现 不屈不挠
    C.耸立 鼓动 涌现 不屈不挠
    D.屹立 鼓舞 显现 不卑不亢
    (2)“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在美国强化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让中国国产制造设备销售额增至5年前的6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逾30%。
    B.在美国强化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国国产制造设备销售额增至5年前的6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逾30%左右。
    C.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达到全球领先国家。
    D.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3)下面对材料的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
     

    A.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寻找电池材料锂的替代品方面有了突破。
    B.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中,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大幅提升,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C.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航天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D.创新不仅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也是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成果的因素。
    (4)下面是从“材料一”中摘取的文字,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不断探寻着更加适合“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政治体制
    ③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内阁、军机处
    ④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
    ⑤比如在政治上层建筑上从分封到集权
    A.④②⑤③①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②⑤③
    D.①⑤③②④
    (5)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一中“横线”处的句子。
          屈原的“
     
    ,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五、作文(50分)

  • 8.作文。
          请以“推窗风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导语: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理想如风,文化如风……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的成长。
          要求:①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组卷: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