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2018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5/1/3 4:0:2
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烂熳 油光可鉴 芦荟 抑扬顿挫 不逊 匿名 诘责 喝采 凄然 深恶痛疾 fēi红 yì站 落dì 托cí 教huì yǎo无消息 组卷:177引用:3难度:0.9 -
2.解释下列词语。
(1)标致:
(2)油光可鉴:
(3)抑扬顿挫:
(4)深恶痛疾:组卷:16引用:2难度:0.9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6.阅读《藤野先生》,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①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②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2)前两段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请说说你的看法。
(3)作者为何对“日暮里”和“水户”记忆深刻?
(4)简要概括“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并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
(5)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那些闲看枪毙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②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如何理解“——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组卷:4引用:2难度:0.9 -
7.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
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体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朗朗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说说文章记叙了徐老师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温馨提示:概括要抓住重点。)
(2)品味下列句子。
①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温馨提示:抓住动词品析人物的特点。)
②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
(温馨提示:抓住关键词语品析人物的特点。)
(3)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
(温馨提示:先分析哪些是抑,哪些是扬,再分析这样写对塑造人物有何效果。)
(4)本文首尾段落有何特点?
(温馨提示:从结构上分析两者的关联、从内容上分析义。)组卷:142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