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愚公移山》2023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9/8 16:0:8
一、基础知识
-
1.识记生难字。
万仞 冀州 惩山北之塞 荷担 kòu石垦壤 始龀 shuāng妻 智叟 无穷kuì也 雍南 组卷:18引用:2难度:0.8 -
2.文学常识。
《愚公移山》选自《组卷:18引用:2难度:0.8
二、文言文阅读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告富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此/自非亭午夜分
D.富者有惭色/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B.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3)把乙文中画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4)探究:甲乙两文都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组卷:133引用:3难度:0.7 -
7.文言文阅读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出于之迂也
②杂然相许
③是山余亦未登
④向吾远游冀、雍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②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组卷:57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