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组卷:65引用:5难度:0.9
  •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往两边拉开,F1=F2=5N,当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143引用:3难度:0.5
  • 3.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79引用:3难度:0.6
  • 4.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300引用:10难度:0.7
  • 5.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垂直于墙面的力挤压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于墙面上,此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1;改变F的大小使其变成了
    1
    3
    F,黑板擦恰好匀速下滑,此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2,请问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组卷:672引用:4难度:0.7
  • 6.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  )

    组卷:914引用:12难度:0.9
  • 7.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285引用:1难度:0.5
  • 8.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组卷:57引用:5难度:0.7
  • 9.大气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负压病房”,所谓“负压”是指内部的气压低于外部的气压,下列现象中有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组卷:1404引用:11难度:0.5
  • 10.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

    组卷:785引用:65难度:0.9
  • 11.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方向伞面可能被“吸”,发生形变。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94引用:3难度:0.7
  • 12.如图所示,边长为a,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悬浮在水中,水的密度为ρ,水对正方体上表面的压力为F1,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力为F2,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1,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组卷:333引用:1难度:0.6

二、综合题(6题4分,7题4分,每空1分,共10分)

  • 36.如图甲是小张同学给爷爷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手中把玩的“铜核桃”。据商家说铜核桃是“实心纯铜”所作,他想起了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想要检验一下商家所说是否属实。可是家里并没有测力计、天平、量筒等仪器,于是他又想到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从厨房找来了如图乙所示的圆柱形玻璃密封罐,放入“铜核桃”还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瓷杯,以及适量水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丙中a、b、c三步实验:
    a.玻璃罐中装入适量水,将小瓷杯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①;
    b.再将“铜核桃”放入小瓷杯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②;
    c.仅将“铜核桃”从小瓷杯中取出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③;
    d.用刻度尺量出标线①②间的距高为h1=4.33cm,标线②③向的距离为h2=3.83cm通过计算得出“铜核桃”的大致密度。
    (1)标记③并未在图c中画出,利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请你判断标记③应在

    A.标记②上方   B.标记①②之间   C.标记①下方   D.标记①上方任何位置都有可能
    (2)设玻璃罐的底面积S,我们可以推导出“铜核桃”的质量表达式:m=
    (用物理量S、ρ、h1、h2中的一些或全部表示);进一步计算出“铜核桃”的密度ρ=
    g/cm3
    (3)小张查表知道纯铜的密度是8.9g/cm3,加工黄铜的密度是8.5-8.8g/cm3.铸造黄铜的密度是7.7-8.55g/cm3.自己测出的“铜核桃”密度与纯铜密度有所差异,但实验存在误差。并不足以说明商家说假,请帮他分析本测量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组卷:1359引用:4难度:0.3

三.计算题(共1小题)

  • 37.如图,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心均匀物体 A、B和薄壁容器C都为正方体,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容器C内装有13.5kg水,忽略物体吸附液体等次要因素,已知ρ=1.0×103kg/m3,g=10N/kg。

    A B C
    边长/cm 10 20 30
    密度/(g/cm3 2.4 0.6 --
    (1)求容器C中水的深度h0
    (2)若将 A、B其中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重叠,保持重心在同一直线上,缓慢竖直放入容器内,静止时,B对其下方物体的压力不为0,求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0
    (3)若将 A、B整体一起缓慢竖直提升,直到完全离开水面,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提升高度x的函数关系式。(函数分段点可用分数表示)

    组卷:357引用:3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