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中考语文第一次练习试卷

发布:2024/12/24 2:30:2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这一年,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  )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游星(  );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空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__________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__________,历万险而矢志不,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厉奋发、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人民。
    (1)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áo zhuó
    B.ào chuō
    C.ào zhuó
    D.áo chuō
    (2)在语段括号里所填字形和横线上所填符合语境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清(撤) 星(辰) 汇聚 不屈不挠
    B.清(澈) 星(晨) 会聚 不屈不挠
    C.清(澈) 星(辰) 汇聚 百折不挠
    D.清(撤) 星(晨) 会聚 百折不挠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日晷的名称由“日”和“晷”两个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日晷的主要作用是白天通过测日影来定时间。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①_________,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 午它又重新变长;②__________,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1)在语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根据语段的材料给“日晷”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字)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3.古诗文默写。
          你发现了吗?简单的数字能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孟子的“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借数字表明了任何时候都应坚守本心的态度;古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中诗句“
     
     
    ”通过数字写出了老兵从军时间之久,表现了封建兵役制度下老兵的悲苦与无奈;纳兰性德的“
     
    ,半竿斜日旧关城”(《浣溪沙》)借助数量词表现出边塞黄昏的萧索寂寥;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数字夸张地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产生的担忧之情;秋瑾的“
     
     
    ”(《满江红》)运用数字来展现个人困境,抒发家国情怀。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4.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
    ①周进②匡超人

    组卷:44引用:12难度:0.7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50分)

  • 11.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练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以“我的历练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经受了怎样的历练,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收获。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组卷:7引用:1难度:0.4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浩与小文在“开卷是否一定有益”的话题上发生了争论:小浩引用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与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两句话主张“开卷有益”;小文引用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与别林斯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两句话主张“开卷未必有益”。
          针对小浩与小文的两种看法,你班拟举办一场主题班会,开展两项活动:一是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一篇发言稿来陈述开卷是否一定有益的道理:二是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来展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组卷:2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