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高考语文诊断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貌,又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正是这种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使中国文化在保持和延续自己的“根”和“魂”的同时,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他们在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揭开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产生了深远影响。利玛窦离世后,在北京阜成门外获赐墓地,成为长眠于北京的第一位西方传教士。此后,这块被称作“栅栏墓地”的地方,又陆续有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传教士入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遗存和重要见证。改革开放后,“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先后被列为北京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与西方相关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栅栏墓地”的历史价值早就引起广泛关注,一些介绍墓地变迁和传教士生平的著作和文章先后发表。墓地所在的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行政学院),为了保护好这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历史遗痕--利玛窦及明清西方传教士墓地》《青石存史:“利玛窦与外国传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沧桑》等著作。不过,由于相关资料分散在世界各地,涉及多种语言,收集和使用殊为不易,以往那些著作未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留下不少缺憾。北京行政学院青年学者陈欣雨历时五年,撰成《春秋石铭:北京栅栏墓地历史及现存碑文考》,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系统梳理了栅栏墓地的沧桑变化,全面考订了墓碑碑主的生平事迹,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领域一部资料翔实、考证精审的著作。
其一,汇集中外史料,详述墓地历史。自利玛窦入葬至今,栅栏墓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局变化和城市变迁,这块墓地也经历了几次较大变故。作者从中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发掘出大量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其中不少档案资料和实物拓片不为人知。在网罗多元而丰富资料的基础_上,取精用博、参互比证,对栅栏墓地的形成和嬗变过程做了完整细致的梳理和图文并茂的呈现。透过墓地的变迁,不仅可以看到晚明以降中西文化交流的曲折历程,也可以窥见西方教会内部的宗派分野和意见纷争。
其二,结合碑主生平,解读碑文真义。栅栏墓地的碑文有不少是用汉文和拉丁文同时呈现,有些还刻有满文,而三种文字的内容并非完全对等。受条件限制,以前尚无学者对不同文字进行细致的比勘和分析。对现存的68通碑文,该书均结合碑主的生平事迹,对汉文和拉丁文的碑文内容进行了对比研究,复原他们的在华经历,揭示了清朝官方和西方教会对其贡献的不同认知。除现存碑文外,对没有墓碑仅存拓片,或既无墓碑又无拓片仅存文献记载的传教士,该书也综合零散资料对其生平做了勾勒和简介,填补了西方传教士研究的一些空白。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书对2018年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行政学院)新清理出的一批墓碑做了研究和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正以往对栅栏墓地现存墓碑数量、文字等的一些误解。
其三,剖析交流机理,展现文化融突。在对墓地变迁和碑文真义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该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指出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西方传教士凭借天文、数学、医学、绘画、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学识,得以居留于北京,服务于朝廷,为国人了解西学打开了一扇窗口;另一方面,西方传教士也使中国文明逐渐传播到了西方世界之中,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媒介。当然两种文化之间并非没有冲突,尤其在丧葬祭祀礼俗方面差异颇大。概言之,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融合与冲突、经验与教训,值得深思。石铭存史迹,鉴往而知今。该书对栅栏传教士墓地沧桑变化的完整复原,对明清中西文化交流曲折历程的细致展示,不仅有助于人们回顾那段鲜为人知、日渐模糊的历史,也有助于今天我们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摘编自高寿仙《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遗存和重要见证》,《光明日报》2021年3月22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能保持和延续自身的“根”和“魂”,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由于其民族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B.改革开放后,“栅栏墓地”先后被列为全国和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西方相关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C.北京市委党校很注重“栅栏墓地”的保护和研究,先后出版多部著作。由于研究资料分散,使用不易,没有发掘利用,缺憾不少。
D.中西文化之间有一定冲突,在丧葬祭祀礼俗方面冲突还较大,两种文化交流中的融合与冲突、经验与教训,值得深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概括中国文化的特点,继而聚焦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再论述关于“栅栏墓地”的研究著作。
B.本文主要运用例证法,列举了北京市委党校的几部研究著作,并具体分析陈欣雨的著作,突出“栅栏墓地”的历史价值。
C.在分说陈欣雨的著作时,作者采用递进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由外到内,深刻论述了该书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
D.文章在论述“栅栏墓地”研究著作的意义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条分缕析,论述严密,分析透彻,极具逻辑张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开始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
B.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序幕,意义重大。利玛窦离世后获赐北京墓地,足见其贡献被认可。
C.研究“栅栏墓地”的变迁,可以看到晚明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曲折历程和西方教会的内部矛盾,也可复原墓主的在华经历。
D.陈欣雨的著作资料翔实,考证精审,有助于人们回顾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那段历史,还有助于我们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组卷:4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人民日报》2020年9月30日)材料二:
李白《蜀道难》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过去,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古蜀国的历史一直处于神话传说之中。然而,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以及成都平原一系列考古遗址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了这些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背后隐藏的古蜀国文明的真实面貌。
三星堆文化首先是在古蜀文明这块特殊土壤里生根、发芽、生长而绽放的奇花异朵;同时这朵奇葩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充分吸收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阳光雨露,并因此而显得格外璀璨耀眼。三星堆文化的地方主体性,及其与周边文化的交融,再次表明了中华文明是多样性、丰富性与融合性、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因此,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总特征。
(摘编自《三星堆文化揭示了什么》,《学习时报》2021年3月29日)材料三:
三星堆文化距今3700-3200年,以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闻名于世。在三星堆遗址中,城市、青铜器、大型礼仪中心等多个文明要素不仅同时、集中地出现,而且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标志着长江上游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从三星堆时代到金沙时代,蜀国的手工业已有比较明确细致的分工。依照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金沙遗址的手工业肯定不是分散的个体经营。特别是青铜器、金器的生产,需要采矿、冶炼、制范、铸造、精制等若干生产环节,需要在大范围内调动更多的劳动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不少器物生产需要的时间是以月、以年计算,成本极高,绝不是单凭个别人的力量能完成,只能是在早期国家组织下,进行大规模协作生产,因为只有国王和国家机构才可能调动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才能不计成本地进行生产,也正是如此,才能生产出这些旷世艺术珍品。
(摘编自《何一民:4500年成都历史脉络》,《成都日报》2021年3月22日)材料四:
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礼仪制度而彰显天下,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这一青铜礼器制度体系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整个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1986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瓿、盘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我们不能避而不见的是,三星堆同时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象征权力与威望大小不等的青铜人像、神像、黄金面具等来表达和显示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表达人神之间的沟通,表达人们对宇宙世界崇拜信仰的另样方式,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摘编自《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北京日报》2021年3月2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学对认识历史有重要意义。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B.三星堆文化植根于古蜀文明,同时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影响,具有地方主体性的同时体现了融合性。
C.到了金沙时代,蜀国的手工业才有比较明确细致的分工,才能调动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手工业生产。
D.从1986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可以看出,三星堆青铜器在种类、器形和纹饰上模仿了中原青铜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表明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也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又一明证。
B.中华文明以严整、规范的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礼仪制度而彰显天下,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
C.标志着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制度体系对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影响深远。
D.中国大地存在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方式,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星堆考古发现的意义。组卷:4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无用
李娟 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比如花笺。
深秋,与友人在京都清水寺下面的小街流连,见一家小店卖信笺,窄窄的宣纸,手掌般大小。洁白的宣纸上落着细小的樱花花瓣,三三两两,极少的几片,沉静如梦。另几张宣纸上,点染几片红枫,随风翩翩落下,让人一瞬间感觉秋意袭来。花笺上大面积空白,空白处正好写字,花笺尺素,诗意幽幽。如果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红笺小字,说不尽的情思,落在美好的纸上,分外有古意。
店主穿着白色的衣衫,提笔在宣纸上作画,一头微微曲卷的头发,鬓角有了星星白痕。他见我捧着信笺看了又看,向我微笑。这种花笺,原来叫怀柄纸,是古代文人和友人通信的便笺。
如今,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怀柄纸让我想起唐代的“薛涛笺”。书中记载,成都有一口井,名薛涛井,井水是用来制薛涛笺的。唐代才女薛涛以芙蓉花为原料制笺,花笺面如芙蓉,纸张柔韧光洁,其间隐隐可见花瓣,色彩斑斓,是宣纸中的佳品。一时间薛涛纸贵,当时的文人墨客竞相购买。
秋意渐浓,夜雨敲窗,这样的夜晚适合读古人的手帖。
王羲之《执手帖》写道:“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书法家在手帖中说,我很想念你,不能执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
《初月帖》:“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意思是说:我们相距这么远,收到信,觉得内心安慰。你太过牵挂我了,你好吗?我太多忧患,真不好。行旅途中,忧愁,心力交瘁。不写了,羲之报之。
两份手帖都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笺,逸笔草草,情真意浓,余味悠长。一句“卿佳不?”你好吗?深厚的情意一时间穿透千年的光阴。
可惜的是,如今的人们,再也写不出墨笔绝美,情深义重,短小清雅的笺了。
落叶与残荷,原来都是世上无用之物。
有位学生去拜访朱光潜先生,秋深了,见院中积着一层厚厚的落叶,学生找了一把小扫帚,要为老师清扫落叶。朱先生阻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那么厚的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
朱光潜先生是多么有情趣的人啊!
《红楼梦》中有一回,宝玉和黛玉同众人游园,宝玉见荷塘中残破的荷叶,说,这些破荷叶真可恨,怎还不叫人拔去?黛玉这时不乐意了,说,我喜欢李义山的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偏偏你们又让拔去。宝玉听了,连说果然好句,咱们以后就别叫人拔了。朱光潜先生舍不得清扫的落叶,林黛玉舍不得拔掉的枯荷叶,原来都有萧瑟之美。
人生难得听秋声。留得残荷与落叶,不过是为了听秋风秋雨之声。
在网络上听叶嘉莹先生讲古诗词。前几年,一直迷恋她的“迦陵说诗”系列。她穿一条紫色的长裙,围着灰色的丝巾。九十岁的叶先生站在台,上,偌大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她讲起古诗词,依然激情饱满,荡气回肠。举手投足,儒雅端庄,气度非凡。我仰头静静凝望着叶先生,她才是世间称得上“先生”的女性。她的气质,是浸染古典诗词凝萃出来的优雅与大美。
有学生问她,您讲的诗词很好听,但是,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先生说:“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的诗人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说得多好!
读古典诗词似乎是无用的,但是,她让我们的心灵不死。白发的先生,一生都是诗词的女儿,她始终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
她将毕生的财产三千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她这样说:“我这个莲花总要凋谢,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无用之事与文学、艺术、音乐、爱情相若,却似梦境一般美好。在浮躁的尘世间,她们宛如静夜的月光,抚慰每一颗荒寒的心。
(《散文》2020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一张微小的花笺写到古代的诗、读诗的人,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不失清新雅致。
B.“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是作者对当代人们交流方式改变的感慨,也是对从前古老深切的爱情的赞叹。
C.本文引用古典诗词、引述名人事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国又使文章富有文采。
D.朱光潜认为,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听雨落、风卷落叶的声音,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
(2)文章开篇说“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请简要分析文中所写的无用的事物及各自蕴含的美。
(3)2020年《感动中国》写给叶嘉莹的颁奖词是“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请结合颁奖词,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组卷:9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海关总署26日宣布,为防范植物疫(yì)情风险,自3月1日起暂(zǎn)停台湾凤梨输入大陆。
然而,台外事部门负责人竞就此事告起了“洋状”,被岛内人士痛斥《提油救火》。对于大陆暂停台湾凤梨输入的原因,国台办发言人26日强调,大陆海关多次从台湾地区输入大陆的凤梨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对大陆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从源头上防范植物疫情风险,海关总署做出了上述决定。
(1)语段有3处字音、字形、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
②
③
(2)请概括第2段主要内容。(35字以内)组卷:2引用:3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漫漫求索中风雨兼程,在坚守初心中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描绘出一幅幅时代画卷,既是创业卷、奋斗卷,也是实践卷、辉煌卷。中华儿女筚路蓝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铸就丰碑。或“南水北调”“天堑通途”,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或“扫除疫魔”“脱贫攻坚”,一寸山河一寸情,幅幅画卷动人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拟举行一次以“百年画卷”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