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10/28 19:0:2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3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比较文化的研究,是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双边文化关系或多边文化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揭示异质文化之间复杂而生动的关系,进一步来解明各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并有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特性。
          文化与文学的双边与多边关系研究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它对于深入地探讨双边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引领作用。目前,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大体上停留在这一层面上。由于未能作进一步的推进,读者对“何其相似乃尔”已经感到厌倦。
          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传递的过程中,诚如法国文艺学家布吕纳提埃尔所说:“文学类型也像生物的种族一样,也会分解和合成。”例如,在早期中国诗向日本传递,并参与成为和歌“三十一音数律”形成和因素方面,我相信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中国诗被“分解”并和“三十一音数”相“合成”的若干传递轨迹。
          这一层次的研究,还特别注意到“中间媒体”的形态与作用。此处的所谓“中间媒体”,是为了解明异质文化传递中复杂的变异而特别确认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是指在本土文化消融异质文化的相关因子、尚未最后完成变异时,异质文化因子所呈现的若干状态。例如,从日本神话、传说等向物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它们的中间媒体——一种由文人运用汉文或准汉文创作的,类似于中国古传奇的文体。
          第三层次,探讨与揭示在异文化浸润中本土文化与文学的变异,特别是本土文化因子与异文化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本土文化与文学的新样式。这些新样式,它们应当是属于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新的形式。
          这一层次的研究,就双边(与多边)文化的关系来说,具有“定位”的意义。实际上,当我们要对“异质文化关系”作学术界定时,其概念的意义最后将落实在这一层次。到底什么是比较文化意义上的“文化关系”?并不是说两个文本有相似之处,则它们就有了某种“关系”。它指的是在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中,确实内含着异质文化的因子——这些异质文化因子,程度不同地已经被“变异”而融汇于文本之中,只是研究者采用实证的手段使它得以还原。
    (摘编自严绍鎏《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材料二:
    “平行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对没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
          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种功能,是使文学现象“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中的基本规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学事实。一般地说,寻找和发现类同和同类,既是人们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最初的起点。我们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经常是以已有的阅读经验、阅读积累为背景的。我们在阅读中读到“何其相似乃尔”的文学现象时,常常就会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现有的“连类比物”“相类相从”式的类同的平行比较,已经揭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现象。然而,一旦要使这种类同的文学现象进入研究状态,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人类精神现象来说,所谓“同”不是绝对的。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这种类同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还是尚未被充分认知的东西;这种类同的比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讨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二种功能,是使比较的对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并由此形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互衬式、比照式的平行比较模式。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中,平行比较有助于被比较的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特性、价值得到映衬和凸显。比照式平行研究的对象,不必是类同的东西,也不是相反的、对立的东西。他们的关系彼此有别,又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在比较文学中,这种比照式的平行研究,主要不是为了求同,也不是为了辨异,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种功能,是使研究对象处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没有事实上的关系,但它们却有着“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的关系,也只有通过平行比较来揭示这种关系。反比式的比较研究,仿佛在一个画面上将黑白两种相反的颜色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突出它们的对立,使黑者愈见其黑,白者愈见其白。
    (摘编自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关系研究”只能停留在表层形态,读者对“何其相似乃尔”已经感到厌倦。
    B.本土文化与文学在异文化影响下发生变异而产生的新样式,仍属于民族文化与文学。
    C.文本的相似不等于文本之间的事实关系,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比较研究是肤浅、随意的。
    D.要使类同的文学现象进入研究状态,研究者就必须以在类同比较中得出规律为唯一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论述有事实关系的“关系研究”,材料二侧重论述没有事实关系的“平行研究。”
    B.“关系研究”的三个层次之间为递进关系,“平行研究”的三种功能之间为平行关系。
    C.鲁迅留学时通过阅读日文译著了解西方文化,这里的日文译著即材料一所说的“中间媒体”。
    D.中国人读到圣经中耶和华用泥土造人的故事时会心一笑,此即材料二所言的“‘发现’的喜悦”。
    (3)下列选项中研究案例与研究模式不匹配的一项是
     

    A.双边文学关系研究:通过实证的手段还原汪曾祺文学创作中来自其师沈从文的文化因子,解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B.相类相从式平行研究:通过比较王熙凤与克劳狄斯的相似之处,领会文学中“美”与“善”的关系——伦理上的“非善”也具有审美价值。
    C.相映成趣式平行研究:通过大量经典作品的比照指出中西诗歌各自的情趣所在,“西方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
    D.相反相成式平行研究:通过比较德国反思“二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和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文学作品,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的民族性。
    (4)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何其相似乃尔”,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5)如欲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加以比较探究,请你列出主要的探究方向。

    组卷:8引用:3难度:0.1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五小题,共21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突围
    衣向东
          其实敌人并不知道周校长到了二中队[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急于在中国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把“清剥”八路军的重点放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坐镇济南,指派日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集五万日伪军,采取“铁壁合围”和“蚕食”的战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土桥一次不久前秘密抵达日军临沂指挥部,召开了中队长以上指挥官会议,布置了下一步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剿灭”抗大一分校。这个任务交给了号称“运动战和突袭战专家”的加藤少佐。
          加藤四处寻找抗大学员的踪迹,得到密探报告,最近有不少陌生人打探去东梭庄怎么走。加藤怀疑东梭庄一带隐藏着抗大学员,于是调集兵力对这一带展开搜查。二中队的哨兵发现日伪军后,奋力阻击。抗大校部警卫连连长听到枪声,带领十几名警卫员前去支援,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卡宾枪,火力凶猛,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此时夜色已浓,加藤并没有向东梭庄继续发进攻。按照习惯,日军很少在夜间行动,尤其遇到强大火力之后,加藤从枪声中就能判断出东梭庄里的八路军非同寻常,于是下令封锁了东梭庄几个主要的出口,快速收紧包围图。在加藤看来,东梭庄里的抗大学员已经插翅难逃,天亮后再发起进攻,消灭他们如探囊取物一般。
          学员们都打起背包,做好了突围准备。到底如何突围,大家少得不可开交。周校长跟邱平安等人在二中队队部紧张地研究突围方案,门突然被推开,王天浩愣头愣脑地闯进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王天浩焦急地说:“队长,我知道怎么突围,你们跟我走!”
          程克一看是王天浩,气愤地说:“王天浩,出去!一点规矩都不懂!”
          周校长摆手示意程克别冲动,让王天浩把话说完。王天浩说:“东庄北边是悬崖峭壁,敌人在那里的兵力肯定不多。”周校长疑惑地说:“既然是悬崖峭壁,怎么突图?”王天浩当即蹲下,在泥地上画了一个方位图:“几十米深的悬崖怪石林立,看似无路,但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峭壁上,有一道自然形成的裂缝,直通谷底。这道石缝恰好被悬崖边的一块巨石罩住了,而且周边杂草丛生,站在上面很难发现。从巨石上搭一根绳子滑到下面的峭壁上,就可以顺着峭壁裂缝成功突围。”
          周校长很奇怪,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天浩回答说:“行军打仗,安营扎寨,首先要找好退路。我把东梭庄四周转遍了,从中队部后面的小路,可以通往悬崖边。”
          颜青想起那天早晨王天浩从小路走来的情景,恍然大悟。程克不以为然:“就算北边的日伪军力量薄弱,你也总要突破他们的防线吧?只要听到枪声,四周的日伪军就会合围上来。上百名学员顺着绳子滑下去,来得及吗?”
    “我有办法引开敌人,不费一枪一弹。”
          周校长严肃地看着王天浩,说道:“你下去过吗?确定那道石缝能走人?”
          王天浩自信地说:“我对天发警。”
          周校长不再犹豫,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三个区队的学员,跟随王天浩绕来绕去,最后趴在一片草丛里,观察对面的情况。日伪军封锁了东梭庄的大小路口,在四周的山头上安营扎寨,点起篝火,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狼一样的吼叫声。
          王天浩判断得没错,通往悬崖边的小路旁,只有十几个伪军把守。
          周校长和二中队的干部围在一起,听王天浩讲解他不费一枪一弹的突图计划。邱平安摇头说:“太不靠谱了,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藏猫猫?”
          周校长却笑了,说:“邱队长,我们八路军的游击战跟藏猫猫没什么两样。我觉得可以试试。”
          周校长命令抗大校部警卫连连长做好战斗准备,如果行动暴露,立即消灭那十几个伪军,掩护学员们强行通过路口。
          大家藏在革丛中,屏住呼吸,盯紧前面。王天浩在草丛里左腾右挪,慢慢接近篝火旁的伪军,他变戏法似的从布口袋里掏出一只公鸡,公鸡的嘴和爪子都用布条缠着。他靠近那两个巡逻的伪军,除掉公鸡爪子和上的布条,把公鸡抛向一侧。他相信伪军害怕弄出动静,不会开枪的。公鸡惊叫两声,扑棱着穿过一片草地,钻进了旁边的小树林。篝火旁的哨兵发现后,以为是山里的野鸡,兴奋地招呼伪军去小树林里围捕。
          邱平安和程克带领学员们快速通过路口,从侧面绕过了伪军的篝火,到达悬崖边。王天浩将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拴好,几位身强力壮的学员率先下去探路,然后其他学员抓住绳子,一个个顺溜下去。颜青参加过不少战斗,按说胆子很大,可偏偏有恐高症,拽着绳子不敢往下滑。大家一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王天浩二话不说,摁住颜青,把绳子系在她腰上,狠劲儿缠了几圈。颜青明白他要干什么,死死地把住他的腿不放。王天浩干脆把她提溜起来,然后找紧绳子往下滑……
    (有删改)[注]周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校长,此次是从校部到二中队检查工作。后文的邱平安是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二中队队长,程克是二中队指导员,颜青是文化教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时,号称“运动战和突袭战专家”的加藤少佐调集兵力对东梭庄一带展开搜查。
    B.抗大战士的奋力阻击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加上夜幕降临,日军于是封锁了东梭庄的主要出口,准备天亮后再发起进攻。
    C.在危急关头,王天浩提出从东梭庄北边悬崖峭壁处突围并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建议,有人质疑,但周校长采纳了这个建议。
    D.王天浩用一只公鸡把伪军引开的描写生动,周校长对王天浩的相关想法最开始不看好,并命令做好应对行动暴露的准备。
    (2)关于文中王天浩闯进会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天浩不经请示就擅闯重要会场,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因而遭到程克的训斥。
    B.王天浩的突围建议,是他在观察、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因为藐视敌人而得出的。
    C.周校长能让王天浩把话说完,体现了他平易近人、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性格。
    D.程克对王天浩建议的质疑,从侧面反映出形势的严峻和“大扫荡”的残酷性。
    (3)小说塑造的王天浩这一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内容围绕日军的“大扫荡”和抗大学员的“突围”展开。有评论认为小说的情节看似简单,实则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宇宙膨胀的探索中有一个重大发现,是1998年由两个观测团组独立发现的-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之中。根据广义相对论,由于引力的作用,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必定互相吸引,这就必然导致宇宙的膨胀会越来越慢。因此,长久以来,①        。但是这两个小组打破了人们的常识,发现宇宙膨胀实际上在加速。
          为了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克服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宇宙空间中应该充满着某种未知的能量。这股未知的能量就被称为“暗能量”。根据引起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的本质和性质的不同,宇宙未来的变化②        :如果暗能量的密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宇宙膨胀将会一直加速,宇宙中星系之间会逐渐扩大距离,银河系周围也将变得看不见任何别的星系。如果暗能量的密度随着时间增加,那么宇宙膨胀的加速将更加剧烈,暗能量会撕裂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使宇宙分崩离析。如果暗能量的密度随着时间减少,③        ,宇宙会渐渐缩小,可能会回到高温、高密度的状态,最终宇宙将会被压缩成一个微小的奇点。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C.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D.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69引用:6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药临床学有“守方”“变方”的说法。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所谓“变方”,指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无论“守方”“变方”,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如何选择,因人而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1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