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120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0 9: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使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文化误读。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文化误读现象呢?
在跨文化交流中,因语言、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很容易出现文化误读的问题。误读在传统上被定义为错误的理解,但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兴起,人们逐渐摆脱了这一狭隘的看法——人们都是以自身文化积淀为背景来接受异质文化的,在理解异质文化时无法脱离自身文化传统而不同程度地偏离其本意,所以误读实属必然。除文化差异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也是导致出现误读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对异质文化缺少深入研究的前提下牵强附会,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理解。
误读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必然结果,不可避免且广泛存在。翻译是产生和加深误读的重要环节。每种语言都深植于背后的历史文化,绝对对等意义上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因为自身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或文本,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文化误读,就是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进行一种先见性的解释。
文化误读是身处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们相互交流时的典型征候。“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涉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若在传播过程中缺少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就容易产生文化误读。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随着所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而逐步孕育成长起来的。中西方文化各自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是不同生存环境下孕育而成的不同文化。这两种文化观念的碰撞,必然会产生误读。
然而,误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这样的误读则被称为创造性误读。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在充分理解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消除心理隔膜和沟通障碍,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而且有利于推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创造和繁荣发展。
贬低或抬高异质文化,都难以有效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正视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生活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差异,理解特定文化的普遍感受,是缓解文化误读问题的重要前提。
避免误读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人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平等、尊重的态度来面对跨文化交流,通过理解和对话来疏解文化误读。面对不可避免的文化误读,人们应当持理解、包容的心态,尊重文化差异,积极、平等地与他者对话,利用他者的眼光反观自身,守护、反思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只有正确地理解自身,才能更有效地减少他者的误读;只有坚守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无愧于古人和来者。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需要好的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器”,更是不同文化的“变压器”。翻译者只有真正做到融贯中西,并在二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变压器”的功能,从而减少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问题。
文化误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问题,需要辩证对待、妥善处理,避免从文化误读演化为文化冲突。坚定文化自信,以开放的态度了解西方文化,以积极的心态展开交流,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差异,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处理文化误读的必然之路。
(摘编自段丹洁《辩证看待文化误读现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跨文化交流中,因各自的文化差异,文化误读就成为一种必然存在的普遍现象。
B.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翻译者总是无意或有意地促成文化误读。
C.充分理解异质文化并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D.尊重文化差异,积极、平等地与不同文化对话,但必须坚守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化差异、翻译、环境等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文化误读必然发生的原因。
B.文章主要采用理论论证,虽然没有什么具体事例,但分析合乎情理,让人信服。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非常清晰。
D.文章着重论证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理解文化误读比如何对待它更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兴起,人们就必然很难理解甚至无法接受文化误读
B.在传播过程中加强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是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的有效途径。
C.正视不同文化语境中生活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差异,才能够根本解决文化误读问题。
D.翻译是不同文化的“变压器”,想减少文化误读,就必须培养融贯中西的翻译者。组卷:15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自2003年全球领先的10家商业银行推出“赤道原则”后,绿色金融正式起步并在全球推广。2016年G20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体系纳入核心议题后,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呈现主流化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有81个金融机构采用了“赤道原则”,涵盖了全球36个国家,覆盖了超过70%的新兴市场国际项目融资。特别是2017年以来,相继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专门政策,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
绿色金融不仅可以降低各能源产业的减排成本,而且可以支持当前减排成本较高的产业,有助于供给曲线下移,降低供给曲线的斜率,增加其价格弹性,这将大大降低实现碳中和的总成本并提高社会总效用。
(摘编自中国网,2021年3月3日)
材料二:
3月18日,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并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
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我国碳减排总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45亿吨,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109亿吨;第二阶段是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能源和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14亿吨,相比峰值下降80%、90%;第三阶段是2050—2060年全面中和,力争2055年左右全社会碳排放净零,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远低于700元/吨左右的全球其他减排方案。
(摘编自《中国能源报》,2021年3月22日)
材料三: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环境管理手段,要求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的减排降耗。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它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从各个环节提升环境绩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全产业链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依靠市场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调动全产业链系统性节能减碳。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绿色采购、供应商黑白名单等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推动其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开展更积极有效的环保节能减碳行动。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2021年4月22日)
材料四: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能一跳而就,需要分地区、分行业、分时段来逐步实现。目前,各地已争相行动起来,着手制定当地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
福建提出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天津提出要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上海和海南等地则宣布要抢在全国时间表之前率先实现碳达峰。
对于产业上的节能减排,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也各具特色。中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条件好,主要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强调要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河南、辽宁等地提出建设碳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则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浙江提出煤电装机容量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等目标,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同时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
(摘编自《国际商报》,2021年6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道原则”促成绿色金融的诞生和推广,而首次将绿色金融体系纳入核心议题的G20峰会加速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B.得力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空前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位居世界前列,持续向好发展。
C.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发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及未来展望等研究成果,可见中国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D.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有36个国家采用了“赤道原则”,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专门政策,说明绿色金融发展是大势所趋。
B.绿色金融将有助于大大降低实现碳中和的总成本并提高社会总效用,这应该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
C.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远远低于全球其他减排方案。
D.绿色供应链管理依靠市场机制,通过提供绿色采购、供应商黑白名单等措施,可以有效调动全产业链系统性节能减碳。
(3)请结合材料四概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策略。组卷:18引用:3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一个蓄长发的二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眼一横,说:“你怎么搞的?这么重的东西砸下来,砸得我右手都麻了。”
祖武说:“是三条香烟。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拾起小袋子让小女孩看。
小女孩脸一别,站起来,快步离开了座位,朝一车厢前面走去。
小杨伸手接过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说:“一个老人说了这么多‘对不起’,她理也不理,还要怎么样?”
祖武摆摆手,示意小杨不要多说话,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列车跑得风驰电掣。
过了好一阵,那个小女孩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列车长和本车厢的列车员,突然出现在祖武面前。“老同志,我是列车长,刚才你放东西,是不是掉下来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有什么情况?。”
“她说她的右手发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为右手对于她非常重要,担心影响她未来的事业,请你去协商一下,好吗?”
祖武说:“我去。”小杨站起来,大声说:“我是老人的陪护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好,我去谈。”小杨跟着列车长走了。
列车员也是个小女孩,她向祖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又打开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个袋子的重量。接着,又向周围几个目击者进行咨询。
“列车员同志,人在旅途,难免发生这样的小事。几条香烟会砸伤人,这不是‘碰瓷’吗?”“年纪小,就这么刁钻古怪,让人生厌。”
列车到了赤壁站。
小杨满脸愤懑地回到车厢。
“祖老,谈了这么久,她不肯谅解。列车长说派车上医务人员给她验伤,她坚决不同意。她坚持要由当事人、受伤人及调解人——列车长,共同签订一个《调解书》,说明小行李袋砸伤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医院检查、诊断、用药,所有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祖武说:“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为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
“当事人一栏由我去签字吧,并留下我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祖老的名字不能留在这份《调解书》上,让人憋屈。”
“好吧。”
车过岳阳站后,小杨把三方签了字的《调解书》复印件拿回来,交给了祖武。祖武戴上老花眼镜看了看,知道这个小女孩叫汪小秀,到达站也是长沙。他折叠好《调解书》,小心地放入内衣的口袋里。
长沙潇湘舞剧院招聘舞蹈演员的终评,进行了三天。作为终评总监的祖武,一直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令他惊诧的是,那个同车厢的汪小秀,竟是此中的一个考生,简历上写着她是某个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汪小秀基本功不错,临场发挥也好,人还长得有模有样。前九名依分数多少排出,汪小秀与另一个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
在院领导、评委和总监参加的会上,为两个并列十名的考生谁上谁下,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由总监祖武来拍板。
祖武平静地讲述了列车上发生的这件事,然后掏出《调解书》让大家一一过目。其中有一条说:“受伤人如果在专业上因右手伤残,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祖武说:“我在列车上目睹她的表演,可谓之路考。她的素养就这个样子,小市民的精明与刁滑,都学到骨了,她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吗?难!”
大家一致同意把汪小秀拉下来。
有人问:“万一她恼羞成怒,用《调解书》上的条款,来找祖老的麻烦呢?”
祖武冷冷一笑,说:“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伤残了吗?一旦诉诸法律,各位都是证人。何况,她本意不在要找我赔偿什么钱,她坐一等座来应考,就说明她家境不错。她的刁滑,可想见她与周围的人不可能很宽容地相处。她之所以借这件事发飙,并一定要签署《调解书》,是自命不凡,为了争一个面子,万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体面地说出原由,并有纸写笔载的证据。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多的心眼,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人说:“祖老,你回去时,假如和汪小秀同坐一趟车一个车厢呢?”
祖武说:“作为长辈,如果她愿意,我一定会和她好好谈一谈,她要走的路还长哩。”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高铁在武汉只停五分钟的细节交代,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厅倒后林冲探身摸火盆的细节描写异曲同工,都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在塑造主要人物祖武的形象时,不仅对其语言、行为、外貌等进行直接描写,而且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
C.小说语言凝练传神。“列车跑得风驰电掣”“列车到了赤壁站”等交代时间推移,言简意赅;“眼一横”“脸一别”“满脸愤懑”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构思精妙,以乘坐高铁开端,以香烟砸着人发展,看似以签署《调解书》结/局,却又进一步写终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谈到小说创作时,聂鑫森说“我希望写出我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更希望通过强化其文化品格,倡导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小说中,祖武身上体现了哪些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较为普遍的艺术手法,往往会对作品产生特殊的作用。请指出本文设置的巧合并分别概括其作用。组卷:11引用:6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2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① 。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② 。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止时间、起身的频繁程度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③ 可能是防止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下的体育运动。
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推荐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语气委婉地劝说长时间伏案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句不超过12个字。组卷:26引用:20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也有句千古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有人认为起点虽然不决定结果,但对最后的结果会有影响;也有人认为,人生重要的是注重过程,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即使失败了,也能享受过程,体验人生……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7引用:1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