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共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无论舞台艺术还是影视剧,给人带来欢乐的喜剧总是颇受欢迎,欢笑间不仅获得了审美愉悦,也缓解了精神压力。随着创作实践深入发展,喜剧形成了一些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其中,笑中带泪被认为是高级的喜剧。于是观众看到,不少本来很好笑的作品,总会有一个悲情乃至刻意煽情的尾巴。这常常令人疑惑:这是喜剧吗?
什么是喜剧?鲁迅先生说“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黑格尔则认为,喜剧就在于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如何在自命不凡中暴露出自己的可笑。总体来说,在欧洲传统观念中,喜剧主要是对负价值的讽刺和暴露,以此实现对正向价值的认可。相较而言,从中国古典的喜剧创作、喜剧理论来看,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来寄托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则占据主流。
可见,优秀喜剧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笑声中传递温情、催人泪下当然没有问题,在笑声中反思自我、观照世界,也颇有价值。不同的诉求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仅仅是偏好差异。其实,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风格、类型通常比较宽容,他们在乎的是质量是否上乘、观感是否优越,至于笑中是否带泪,则并不是重点。相比之下,容易自我画地为牢的反而是创作者。毕竟,主创处心积虑的“引导”,配合音乐渲染、舞台技术手段辅助,让观众哭出来实在是太过容易,“喜头悲尾”“耍贫嘴十强行拔高煽情”这类能够快速上手、批量生产的套路,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厌倦。
更进一步来说,一部看起来笑中带泪的喜剧取得了成功,人们可能就想当然地认为,其成功秘诀就在于笑中带泪,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未必。一部作品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靠的是高品质创作带来的情感与价值认同,观众记住一部作品,并非因为自己看的过程中流了多少眼泪,而是作品中的人和事,与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达成了有效的共情与共鸣。主创在创作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把情感表达好,而不是煞费苦心地琢磨怎么让观众笑中带泪。
说到底,喜剧创作不能从单一的预期效果出发设置相应的桥段,而是要从创作规律出发、从生活出发,抓住生活中那些值得赞扬的、需要批评的点,心怀温暖善意,用喜剧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只要观众会心一笑,带不带泪又有什么要紧呢?
(摘编自夕君《喜剧未必都要笑中带泪》)材料二:
喜剧意识是喜剧的灵魂。喜剧意识的鲜明与否是判别艺术作品是否具有喜剧性及其审美价值高低的主导性因素。喜剧意识是喜剧的审美主体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反思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发现其反常、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而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反思是主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喜剧较之于悲剧而言,更需要主体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虽然悲剧与喜剧都以给精神提供自由为目的,但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加独立了题材的审美价值,喜剧创作主体相对于悲剧创作主体更需要一种自由的审美心境。喜剧中的反思,就意味着对对象进行评价和剖析,既对生活的真实也对人类自身的真实予以揭示,从中发现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普遍存在的弱点与弊病。作家将某种理想或某种尺度作为评价标准,考察人生事相,发现其中的荒谬与反常,并将之表现出来,喜剧的欣赏者便能通过笑声对作家的理想或评价尺度予以肯定,人类便能愉快地获得自我确信和精神解放。西方传统讽刺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莫里哀、果戈理、契诃夫、马克•吐温等,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讽刺喜剧,对社会弊病及人性弱点进行反思和揭露。现代喜剧则体现出人类的自嘲的特征,作家把嘲笑的矛头指向包括自己在内的处于荒谬境地的人类整体。从这一点而言,现代喜剧作家更需具有一种深邃的反思意识。
其次,喜剧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显现,只有在人的思维能力达到相当高度阶段时才会出现。卓别林所谓“未开化的民族没有喜剧”是非常精辟的。喜剧的创造者都是智者,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而不露声色地揭穿对象的矛盾,以使喜剧作品引人发笑,并引人深思。
再次,喜剧需要反思与智慧,而反思、智慧与自由、超越有着必然的联系,反思的目的就是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人类通过反思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喜剧作家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享有比悲剧作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喜剧比悲剧更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使人在其中得到比悲剧更直接、更愉快的自我确信和精神解放。
喜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不同。悲剧精神既体现在悲剧人物身上,也同样存在于悲剧的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身上。但喜剧意识则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备,而喜剧人物不一定拥有。喜剧的创作者以高扬的主体意识,站在一定时代与社会的高度,居高临下地审视人类及人类社会的丑恶、缺陷和弱点,从而使自己从对象世界中解放出来,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同时,他也将欣赏主体提升到自己的地位,一起来观照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失调,使之在自我肯定中,理性认识得以加强;或者作家通过对欣赏主体判断力和思维模式的嘲弄,使之“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在自我否定中,理性认识得到超越。
(摘编自苏晖《喜剧美学特征的现代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与欧洲在传统喜剧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为主,欧洲以讽刺和暴露审美客体的负价值为主。
B.相较而言,喜剧比悲剧具有更加独立于题材的审美价值,喜剧创作主体更加需要一种自由的审美心境,以及强烈的反思意识。
C.材料二中卓别林“未开化的民族没有喜剧”的论断,从人的思维能力发展角度来看是十分精辟的,但难免带有种族歧视的偏见。
D.喜剧意识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备,喜剧人物不一定拥有;这与悲剧精神存在于创作主体、欣赏主体和悲剧人物中不同。
(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话剧《阳台》没有一味追求“笑中带泪”,而因其严密精巧、嬉笑怒骂、极具魅力且发人深省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B.舞蹈《双截棍》搭配说唱元素与中国传统功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而赢得观众的青睐。
C.某部笑中带泪的喜剧成功后,追随者竞相效仿,改变情节的原有逻辑,赋予作品“让人哭出来的尾巴”,艺术精神可圈可点。
D.舞台小品《你好,李焕英》展现出真挚而又充满遗憾的母女深情,它在笑中带泪的思路上做到了很高的完成度,这值得点赞。组卷:2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陌上何时花开
刘玉琴 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怦然心动。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心驰神移。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善于发现、丰满内心的前提。
⑨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们高贵的身影。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但只要留心,总有惊喜。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处风景,每一件事情,会发现许多不曾看到过的美丽,发现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也许,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⑩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立定反省:每一步是不是都有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有跟上来。所以,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守住内心,清理欲望,让心灵的顿悟,凝聚起全身的力量。
⑪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遭遇许多变故,既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忧伤,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投向更远。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人生的要义。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是为了更好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⑫人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需要追求,但不能过多,需要加快速度,但还得学会放慢脚步,否则过多的追求、过快的脚步会湮没了作为初衷的快乐和本意。当然,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停止或坐等。它更多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坚守——宁静的心境,积极的奋斗,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一位学者指出,放慢脚步不是支持懒惰,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⑬一边是力量积累的宁静,一边是积累力量的迸发。慢下来,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取材于作者的同题散文)(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钱镠被后人记得缘于他对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而不是他建立的功业,作者认为这对钱镠来说很不公平。
B.从全文看,作者引用钱镠的故事,主要是感慨于他能体贴、关怀夫人,克制自己的思念,嘱咐她“缓缓归”。
C.作者对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现代社会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主张清心寡欲,放弃功利心,回归自然。
D.作者让人们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提醒人们在迅速变革的快节奏时代,能放缓脚步,享受生活。
(2)作者在“陌上花开”一句中嵌入“何时”二字,并以此作为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组卷:2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资振护无吝。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巡设百楼,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巡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合。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巡欲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巡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巡、远亲鼓之,贼溃,追北数十里。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①乘城招巡。巡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②,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南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几何?”曰:“二期。”巡曰:“君祖、父官乎?”曰:“然。”巡曰:“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巡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亦不肯降,乃遇害。巡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张巡传》,有改动)【注】①麾帜:将帅的旗帜。②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隍:没有水的城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B.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C.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D.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不去此,为我决战”的“去”和《鸿门宴》中“沛公已去,间至军中”的“去”意思不同。
②“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的“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
③“且得众心”的“且”和《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且”意思相同。
④“俄率其党数十人降”的“俄”是不久的意思。
⑤“士感其诚”的“其”和《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意思不同。
⑥“君祖、父官乎”中的“官”与“君世受官”中的“官”意思相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外放做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很讲节义,带兵打仗时,虽不亲临一线作战,但依然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很好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力。
B.张巡面对令狐潮带重兵侵犯时,想方设法坚守城池,历经大小百次战斗,最终击败贼兵,并且乘胜追击,几经挫折终于将令狐潮抓住。
C.张巡接受主持睢阳军事的重担,暗中埋伏勇士,抓获企图招降的贼兵头目,采用奇谋,射中尹子琦的左眼,围城的贼兵最终退去。
D.张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为国效忠、为家尽孝等角度说服贼将李怀忠带兵前来投降;这样的事例很多,并且降将们都拼死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组卷:3引用:2难度:0.5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元家履信宅①
白居易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歌。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注】①元家履信宅;作者好友元稹生前在洛阳的住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鸡犬丧家”和“林园失主”对举,可以想见履信宅主人尚在时的繁荣景象。
B.颔联与杜甫的《蜀相》颔联都用到“空”“自”二字,都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C.“风荡”“雨淋”直写自然界的变化,与颔联中的“落花”“流水”具有照应关系。
D.“唯是春风秋月知”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情感,作者的惆怅感慨之情跃然纸上。
(2)从全诗看,诗人所说的“伤心事”有哪些?组卷:12引用:6难度:0.6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① ,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② ;用一个字来说,叫作“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③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2引用:1难度:0.5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有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
高三年级各班计划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根据你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你会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份什么职业,你认为从事这份职业应具备什么精神?请据此写一篇主题班会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