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8 8:0:55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
1.默写。
(1)饱览河山,满眼都是美丽的风景。登上黄鹤楼,我们可以观看“
(2)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郦道元《三峡》中“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北京的全部砖石屏障都阻挡不住中国红军试图穿过山西向长城挺进的这一惊人之举引起的反响。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堂•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jié,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也不怕可能丢脑袋,大批走向街头,喊出了那被禁的口号:“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
【乙】_____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ōu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屏障
②拦jié
③回溯
④ōu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深仇大恨”相同的一项是
A.坚持不住
B.禁止吸烟
C.天气晴朗
D.柴米油盐
(3)以上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
(4)《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组卷:27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
-
6.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②屠沽: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③再:第二次。④过:即苏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这里作者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予欣然从之
④舍中掩关熟寝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3)【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记夜游之作,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组卷:13引用:3难度:0.5
三、写作。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颗、两颗星火,照亮整个山海错落,山海才如此磅礴;三颗、四颗青春,点燃袅袅人间烟火,人间才如此鲜活……一颗、一颗,亿颗、亿颗,汇成银河……”多美的歌词啊!再平凡的人,也能发出自己的一缕光芒,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在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奋斗的路上,不能少了你的力量。
请以“我也出了一份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组卷:21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