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化学跟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2.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组卷:190引用:9难度:0.8 -
3.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1 图2 图3 图4 组卷:322引用:11难度:0.5 -
4.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组卷:1379引用:62难度:0.7 -
5.符号是化学科学独特的语言密码。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6 -
6.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58引用:120难度:0.9 -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105引用:6难度:0.7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①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②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组卷:794引用:21难度:0.5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
22.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15%的双氧水(H2O2)制取氧气时,发现反应速度太快,气体难以收集。经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发现,制取氧气时只要取一定质量的上述双氧水,再加入相同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就能使制气反应比较平缓,导管口气流均匀、连续,易于收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兴趣小组研究发现,用H2O2制取氧气时,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好控制在
(2)兴趣小组实验过程的相关数据如表。请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组卷:1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