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二十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海南赛区)初赛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
1.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9 -
2.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实施“节能减排”计划.下列造成地球温暖化的气体中,影响最大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
3.下表为身边常见物质的pH.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苹果 橘子 酱油 牛奶 牙膏 肥皂 草木灰 稀氨水 pH 2 3 3.5 4.5 6.5 8 10 11 11.5 组卷:8引用:1难度:0.9 -
4.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河水需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处理方法有:①加热煮沸,②过滤,③投药消毒,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组卷:52引用:4难度:0.9 -
5.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等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组卷:111引用:2难度:0.9 -
6.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1难度:0.9 -
7.将56g不纯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2g氢气.下列有关铁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5引用:8难度:0.7 -
8.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会部分变质生成碳酸钠.为了鉴定其是否变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9.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组卷:38引用:6难度:0.9 -
10.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15组卷:1255引用:10难度:0.9
四、实验题(18分)
-
29.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确定这种气体为氯气(Cl2)。氯气有剧毒,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密度的2.5倍,能溶于水,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水、金属、碱等发生化学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NaClO)。
(1)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补充完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2H2O+△
(2)小明用上述反应制取氯气,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请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3)如果需要获得干燥的氯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A.碱石灰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4)如右图所示,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A和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B.发现瓶A中的红纸没有变化,而瓶B中的红纸褪色了。据此,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你能推断使红纸褪色的物质可能是组卷:18引用:2难度:0.7
五、计算题(8分)
-
30.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同学们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一种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于是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其它溶质,请写出它的名称或化学式.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组卷:12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