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7/6 8:0:9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20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21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4.下列词语中,意思表示“获得冠军”的是哪一项?( )
组卷:21引用:2难度:0.5 -
5.“五谷丰登”中的“五谷”在古代不包括“______”;“五彩缤纷”中的“五彩”在古代不包括“______”。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6.下列词语中,与戏曲有关的是哪一项?( )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三、阅读《吐“火”求生的喷火鱼》,完成选择题19~23题(每题2分),简答
-
19.吐“火”求生的喷火鱼ㅤㅤ①入夜,月朗星稀,一艘客轮行驶在风平浪静的大西洋上。忽然,客轮左侧的洋面上火光闪闪。空无一物的洋面怎么会有火光?莫非遇到了鬼怪?一时,客轮上的旅客有人尖叫,有人惊愕,乱作一团。经验丰富的船员赶紧安抚大家:“大家不要慌,这不是什么鬼怪,是一群喷火鱼在为大家表演喷火。”
ㅤㅤ②鱼还能喷火?天方夜谭吧!其实,海洋里还真有喷火鱼这种生物。喷火鱼又叫天竺鲷(diāo),喜欢吃介形虫,体长 20 厘米左右。喷火鱼虽然看起来是一条平平常常的小鱼,但它有时会玩“魔术”,先是全身变透亮,接着嘴巴一张,一团蓝色的“火焰”就喷了出来。
ㅤㅤ③所谓水火不容,生活在水里的喷火鱼的“火”从何处来?渔民说喷火鱼是神的化身,所以无所不能。可网民却有别的说法,网民说喷火鱼平时从所吃的食物中提取一些含有磷的物质贮存在体内,当遇到敌人时,就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形成“火焰”,把敌人吓跑。这两种说法显然都不靠谱。世上无神早就有定论,渔民说喷火鱼是神,不过是他们心中的一种愿望罢了。而网民说喷火鱼体内存磷,更是无稽(jī)之谈。磷燃烧是需要充足的氧气的,水中何来那么多氧气?如果磷自燃不需要氧气,喷火鱼体内存磷无异于自杀。
ㅤㅤ④那么,喷火鱼喷“火”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介形虫是海洋里一种很小的有“特异功能”的甲壳类生物,它们体内有神奇腺体,能产生含萤光素和萤光素酶的两种液体,这两种液体一相遇,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介形虫生命受到威胁或被别的动物吞下去时,就会喷出这两种液体,发出蓝色的光,吓坏敌人,趁机逃生。
ㅤㅤ⑤于是,喷火鱼为什么会喷“火”就真相大白了。喷火鱼把介形虫吃进去时,介形虫就会喷出能发光的液体,把喷火鱼的身体照得像个透明的蓝色小灯笼。在海洋里,像喷火鱼这样的小家伙,本就容易成为别的动物的美食。而当它们自身被介形虫“点亮”时,便更容易引起天敌的注意,因此,它们不得不吐出到嘴的“肥肉”,以免“引火烧身”,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ㅤㅤ⑥原来喷火鱼喷的不是火,而是会发光的介形虫。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求得生存。要求得生存,就不能太贪婪,就要懂得放弃。(本文作者申云贵,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 年第 1 期,有改动)
(1)喷火鱼为什么喷“火”?
A.为旅客表演喷火
B.引起天敌的注意
C.避免被介形虫烧伤
D.避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2)文章题目中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强调意思
D.表示特定称谓
(3)“喷火鱼又叫天竺绸,喜欢吃介形虫,体长20厘米左右。”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作诠释列数字
B.打比方列数字
C.打比方举例子
D.下定义举例子
(4)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总结上文
B.承上启下
C.埋下伏笔
D.补充说明
(5)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相符的是哪一项?
A.喷火鱼是神的化身,无所不能。
B.喷火鱼只有在玩魔术的时候才会喷火。
C.介形虫是海洋里一种很小的有“特异功能”的海藻类生物。
D.介形虫生命受到威胁时,会喷出含萤光素和萤光素酶的两种液体,发出蓝光。
(6)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
(7)有人认为:文章要介绍的是喷火鱼,第①自然段无关紧要,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组卷:38引用:1难度:0.5
四、阅读《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完成题
-
20.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ㅤㅤ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ㅤㅤ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们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ㅤㅤ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ㅤㅤ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ㅤㅤ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ㅤㅤ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ㅤㅤ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本文作者徐光惠,选自《中国电视报》2018 年 4 月 19 日,有删改)
(1)文章的结尾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点明主旨
D.设置悬念
(2)“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这句话中的“心怦怦乱跳”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A.激动
B.兴奋
C.焦急
D.紧张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抒情方法?
A.直接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事抒情
D.托物言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顺叙。
B.题目中的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第④自然段“……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这句话中“欠欠”的意思是不满足。
D.第③自然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在望的憧憬。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两点)
(7)“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61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