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
发布:2024/7/4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美基于语言美”,严格地说应是“文学美基于文学语言的美”。因为文学语言既不同于日常语言,也不同于科学语言,它有自身的审美功能特点。不妨通过三者的比较,进一步弄清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
对语言功能类型的区分,始于黑格尔而大兴于现代形式主义文评。韦勒克明确把语言分为三种,他在讨论“文学的本质”时写道:语言是文学的材料,要阐明文学的本质,“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事实上,一种民族语言为全民族共有而非文学家独有,文学反映的内容又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情态,因此这三种用法在作家笔下无疑存在着许多混合的形式和微妙的转折变化。不过,三种用法由于功能目的的不同,确又存在各自的特点。
日常语言不是单独的概念,它包含口头语、商业语、官方语、教师用语和学生用语等十分广泛的变体。尽管如此,突出实用性,实现当下语境中实际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是日常语言的共同特点。日常语言大多是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它有时也追求科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学语言的生动性,但在许多地方可能是非理性、非逻辑的,在特定语境中允许民族语言特有的种种变化。
科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钱锺书说:“‘书名’之名,常语也;‘正名’之名,术语也。……专家著作取常语而损益其意义,俾成术语……”从常语到术语是科学语言形成的普遍规律。科学语言也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后者中又包含侧重于人文的文、史、哲和侧重于科学的经、政、法等。尽管有种种区分,但科学语言以准确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精确性是科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它不允许日常语言中非理性、非逻辑现象的存在。理想的科学语言纯然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
文学语言同样源于日常语言,但又是日常语言的升华;它是以生动的形象外观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体现作品审美意蕴并唤起读者审美注意的意象性语言。日常语言突出实用性,科学语言强调精确性,文学语言则追求审美性。别林斯基说:“诗歌用流畅的人类语言来表达,这语言既是音响,又是图画,又是明确、清楚地说出的概念……”韦勒克则指出:“文学语言远非仅仅用来指称或说明什么,它还有表现情意的一面……文学和科学的语言之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即文学语言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如果说别林斯基特别强调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那么韦勒克除此之外,充分阐述了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和表情性。
综上所述,文学语言作为一种意象性语言,其审美特性主要有四大特点,即形象美、意义美、情感美和音乐美。文学美基于语言美。因此,上述四大特点既是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之所在,也是文学美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文学美的欣赏,始于对语言美的品味。那么文学语言的四重审美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帕克《美学原理》认为:“一个词是有声音的和吐发出来的,是有意义的,是表现感情的,并且能唤起形象的。”换言之,每一个语词都包含四个要素,即声音、意义、感情、形象。与日常交谈和科学表述相比,文学创作特别重视语词本身的审美表现力。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多义性、抒情性和音乐性审美特点,正是语言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对语词的表象、表义、传情和声音四要素加以审美强化和审美升华的结晶。
(摘编自陈文忠《论汉语文学的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语言存在诸多应用广泛的变体,它着眼于实用性,但有时也追求科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学语言的生动性。
B.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一样,是个集合概念,它的基本特点是精确性,其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必须契合无间。
C.文学语言是一种意象性语言,具有形象美、意义美、情感美和音乐美等审美特性,它是日常语言的升华。
D.文学美的独特魅力在于文学语言的四大审美特点,而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形成,来自语言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逐层深入的思路,通过对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三者的比较,解说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B.文章第四段区别了“常语”和“术语”两个概念,论证科学语言的目的是准确传播科学知识,思路清晰。
C.文章第五段分别引用别林斯基和韦勒克的话,将两者的观点进行对比,论证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
D.文章末段阐述了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四大特点,指出文学美欣赏的起始之处以及文学语言四重审美特点形成的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因此语言的三种用法在作家笔下往往呈现混合的形式与复杂的变化。
B.科学语言摒弃日常语言的非理性、非逻辑,如《宇宙的未来》等;文学语言强调语言的审美性,如《红楼梦》等。
C.相较于日常交谈和科学表述,文学创作尤其关注语词本身的审美表现力,这与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有关。
D.不同的功能目的,决定了日常语言、科学语言、文学语言的不同特性,因此这三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相互排斥的。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自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粉丝”群体思想观念调查报告:他们的热爱与关注》) 材料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年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这时,青年的需求就到达了第四个阶段,即尊重需求。人们开始有余力追求精神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他们开始渴望获得自我和社会的肯定以及赞赏。此时,他们会将这种尊重的需要与社会上所获得的名声和威望等同起来。
但由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这种需求,他们就会开始崇拜具有他们所渴望的特质的偶像。每个人对尊重的意义的不同理解,也就造成了偶像崇拜和偶像选择的多元化。在这之后,人们的需求就发展到了最高层次的需求,此时除了要满足尊重的需求,还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需要。青年开始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融合,为了更快地实现这个目标,青年会开始慎重选择参照物(偶像),这也就造成偶像崇拜具有了积极自我导向的特点。
(摘编自黄雪梅、赵雷《改革开放40年青年偶像崇拜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三:
近些年,文娱产业风生水起,“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亦成为热点症结。据报道、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七成被告为30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多因“粉丝骂战”引起,背后牵扯的是明星们巨大的流量利益。
青少年“粉丝”为偶像明星在网上“玩火”,平台及资本却忙着在背后收割利益,最后是这些热血满怀的青少年成了“跑偏”“粉丝经济”中的棋子。年轻人迷恋偶像无须认定为原罪。偶像是理想化的自己、能照出梦想的影子。策马扬鞭的侠客、古道热肠的英雄,即便是美国篮球巨星科比那句“没有人见过洛杉矶早上四点钟的样子,我见过”,也曾激励无数青年人。岁月流转,时过境迁、今日的大众明星有了产业化的“人设制造”,还有媒体的舆情话题适时“加料”,因而更能迎合青少年的情感与审美。加之资本对“粉丝经济”的浸润与把控,“粉丝文化”一直处在高光的“春天里”。
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早不是当年那些为一盘磁带、一幅海报而痴迷的“追星族”。网络的自主性、互动性、便捷性,极大地消除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时空阻隔。明星和“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重构,也助推了“饭圈文化”勃兴发展。当前青少年“粉丝”群体具有鲜明的三重特征:一是创造着新的青年亚文化。他们是文化消费者和媒介受众,也是消费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搅局人”。二是成为高黏性的兴趣与情感共同体。“粉丝”之间不断分享信息,交流情感,逐渐成为互相认同、彼此欣赏的兴趣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三是商业文化介入并主导。“粉丝文化”进一步催生了“粉丝经济”,产生经营性收益,催生相关从业者。比如打着“应援”旗号的各色集资行为等,往往裹挟着青少年“粉丝”的言论及财产权益。
“粉丝文化”乱象不容小觑。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构建合规守法的“粉丝经济”,亟待破题。从职业上看,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因此,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价值方向。
(摘编自邓海建《“粉丝文化”要流量更要有底线》)(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年龄层的人在偶像选择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定差异;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崇拜政经界偶像的比例逐渐增加。
B.偶像崇拜特质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最为看重的三项特质为敬业精神、价值观念和公共意识,形象气质则排在后面。
C.偶像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涯规划、形象管理等,而偶像对个人影响最大的是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观念”。
D.文化演艺界明星成为绝大多数年龄段“粉丝”最普遍崇拜的偶像,这表明日渐成熟的文化领域商业化和娱乐化模式是孕育演艺明星的温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粉丝”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偶像对“粉丝”个人不同方面的影响,材料二指出青年偶像崇拜演变的外在原因。
B.材料三先引用报告印证“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然后论说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特征,最后分析治理失范问题的成效。
C.青年具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偶像崇拜具有积极的自我导向价值,因此对于青年“粉丝”的追星行为不可一概打压,而应科学引导。
D.材料二援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阐述青年偶像崇拜的本质,说理深刻;材料三用“玩火”“跑偏”等流行语,给评论增添了文采。
(3)怎样应对“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组卷:5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横 祸[俄国]安•巴•契诃夫 摘自里果夫斯科•切尔烈傅斯基银行的大事记
“我困了!”我在银行里坐着,暗想,“那我就回家去,躺下睡觉吧。”
“多么快活啊!”我草草吃过饭。站在我的床前,小声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真是好啊,好得很!”
我不住地微笑,伸懒腰,在床上躺着舒舒服服,好像晒太阳的猫。我闭上眼睛,开始睡觉。我闭着的眼睛里仿佛有些蚂蚁爬来爬去。我的头脑里有一团雾在旋转,有些翅膀在扇动,一些白毛从我脑袋里飞出去,腾上天空……天上有些棉花降下来,钻进我的脑袋……一切都那么大,那么软,毛茸茸,雾蒙蒙的。那团雾里有些小人东奔西跑。他们跑一阵,转来转去,隐到雾的后面,消失了。临到最后一个小人不见了,摩耳浦斯[注]的工作大功告成,我却打个冷战,惊醒了。
“伊凡•奥西培奇,到这儿来!”不知什么地方有人大叫一声。
我睁开眼睛。隔壁房间里有脚步声,有开酒瓶的声音。我在床上翻个身,拉起被子来蒙上头。
“我爱过您啊,现在也许还爱您……”隔壁房间里有个男中音唱起来。
“为什么您不添置一架钢琴呢?”另一个声音问道。
“这些魔鬼,”我嘟哝说,“不让人睡觉!”
那边又开酒瓶,盘盏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有人迈步走路,靴后跟上的马刺发出声响。房门砰的一声关上。
“季莫费依!你很快就能把茶饮烧好吧?快着点,老兄!另外还得拿菜碟来!怎么样,请位先生?咱们按基督徒的规矩办事吧,各人喝一小杯。……蜻蜓小姐,羊蹄小姐,我求求你们。”
酒宴在隔壁房间里开始了。我把头埋到枕头底下去。
“季莫费依!要是来了个高身量的金发男人,穿着熊皮大衣,你就告诉他说,我们在这儿……”
我啐口唾沫,跳起来,敲几下墙。隔壁房间里就静下来。我又闭上眼睛。于是蚂蚁爬来爬去,还有白毛、棉花。……可是,唉!过一分钟他们又大声吼叫了。
“诸位先生!”我用恳求的口气喊道,“这太不像话了!我求求你们!我有病,要睡觉。”
“您自管睡您的,谁也没有拦着您。要是您有病,那就该出外去找大夫!‘骑士的爱情和荣誉啊……’”男中音唱起来。
“这多么愚蠢!”我说,“愚蠢极了!”
“我请求您不要说废话!”一个苍老的声音隔墙响起来。
“莫名其妙!居然跑出发号施令的人来了!好一个大人物!可您到底是什么人?”
“少说废话!”
“大老粗!灌饱了白酒,就哇哇地嚷!”
“少说废话!”苍老沙哑的声音重复了十来回。
我在床上不住翻身。我想到那些闲散的浪子害得我不能睡觉,怒火就渐渐地升上来。……那边开始跳舞了。……
“要是你们再不安静下来,”我叫道,气愤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我就打发人去叫警察来!来人呐!季莫费依!”
“少说废话!”苍老的声音又一次叫道。
我跳起来,像疯子似的跑到隔壁房间里去。我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达到我的目的不可。
那边正在灌酒。桌子上放着些酒瓶。一些人围着桌子坐着,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房间深处的长沙发上,有个秃顶的小老头半倚半躺着。一个金发女郎把头靠在他胸脯上。他瞧着我旁边的那面墙,扯开破锣般的嗓子嚷道:
“少说废话!”
我张开嘴,刚要骂人,可是……哎呀,不得了!我一看,原来小老头就是我工作的那家银行的经理。一刹那间,我的睡意,我的愤怒,我的高傲,一齐从我身上飞掉了。我从隔壁房间里跑出来。
足足有一个月之久,经理一眼也不看我,一句话也不对我说。我们互相躲避。过一个月他侧着身子走到我桌子跟前来,低下头,瞧着地板,说:
“我本来以为……本来指望您自己会识趣。不过现在我看出来,您并没有那种打算。嗯……您不用激动。您甚至可以坐着。我认为,我们两个人不能再在一处共事了。您在布尔狄兴公寓里的那种举动……您把我的外甥女吓坏了。您明白?那么,把您的工作移交给伊凡•尼基契奇吧。”
然后,他抬起头,从我身边走开了……
我完蛋了。
(有删改)[注]希腊神话中的睡神。
文本二: 契诃夫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有意识地进行革新。在篇幅上,他尽量压缩时空,在极短篇幅内突出一个独立的情节,并且以大量人物的心理自白和相互对白来展现一个在现实基础上适度夸张的故事,开创了一种独有的抒情心理小说,同时亦展现了一种具有戏剧化特征、带有戏剧化魅力的小说创作形式。
此外,戏剧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戏剧与小说的紧密联系,都是契诃夫在小说中普遍运用戏剧元素的原因。
让•雅克•贝尔纳曾这样评价契诃夫:“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出小小的戏。有一些只在短短几页纸上,浓缩出一部精雕细琢的微型戏剧。”正是契诃夫对戏剧元素巧妙而熟练的运用,我们读者,才能在其小说里品到一幕幕精彩的戏剧,即使书已合,幕已落,脑海里依旧还上演着那一场场的热闹喧哗。而这,正是契诃夫小说独有的戏剧化魅力所在。
(摘编自戴晶钰、沙丽娜《夜空里的繁星——浅析契诃夫小说的戏剧化》)(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住地微笑,伸懒腰,……好像晒太阳的猫”运用神态、动作描写,以及比喻手法,写出了“我”摆脱了令人厌恶的工作的状态。
B.“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扯开破锣般的嗓子”这些夸张化比喻句勾勒出人物外貌、话语的主要特点,意在突出宴饮者的粗犷、率性。
C.小说画横线段落插叙了“我”被银行经理辞退的真相,连用八个“您”字,表明经理对“我”的尊敬,凸显“我”不合群、孤傲的个性。
D.小说以“我完蛋了”这个短句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满含自嘲意味,揭示了小人物被肆意欺凌的可悲命运。
(2)文本一中“我”对隔壁房间里的人前后都用了哪些称谓?作者叙事时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称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二内容简要分析《横祸》的戏剧化魅力的具体表现。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打算送一件礼物给一位友人。我才忽然发现,这世界上原来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个完美的宇宙。
也许我可以学别人一样,把猪肉干、牛肉干之类的东西当成土特产送给他。但我知道一个忙碌的、席不暇暖的人,他不可能有时间坐下来嚼零食。
他的一副眼镜架已经用了十年了,松得滑在鼻翼上,他仍然不肯换,只说:“何必呢?都成了老朋友,已经有了感情了!”
送他一点奢侈品吗?他只过最简朴的日子。任何生活里牵牵绊绊的小物件对他而言都未必有意义。他是一个经常忘记自己的人——他必须经别人的反复提醒才会猛然意识到自己这个人的存在。
也许,我可以送他一本书,但对一个已经拥抱了这世界的人,还有什么书可以增加他的智慧?还有什么知识可以提高他的价值?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已是一个完美的宇宙。
(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文段中两处横线的句子几乎相同,把后面一处的“原来”一词放到与前一处相同的位置好不好?为什么?组卷:7引用:5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
(《“圣武”》) ②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论睁了眼看》)
③危险?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到自己生命的力。在危险中漫游,是很好的。
(《秋夜纪》)
④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生命的路》)
⑤“安贫”诚然是天下太平的安道,但倘使无法指定究竟的运命,总不能令人死心塌地。
(《运命》)
复兴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校本课程《鲁迅杂文选读》选修课上,同学们正在交流各自摘抄的“鲁迅语录”。以上是部分为同学们所喜欢的语录。请你也来品读与玩味,并任选其中深有感触的两条,提炼一个主题,联系当下社会现实,结合个人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参与即将召开的“鲁迅语录纵横谈”读书心得分享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