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12/20 0:0:2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部2012年启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入118项。这些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有的形成了生态循环的模式,依然造福于当地。审视这些遗产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突出。这与水稻在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我国是重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早在一万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人口迁徙至江南一带,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的发展。
水稻与鱼、蟹、虾等在稻田中共生,形成小的种养系统。水稻为鱼类提供荫庇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净田除草、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作用。这种生态循环减少了系统对外部物质的依赖,水稻、杂草和鱼类等既是系统的“生产者”,也是系统的“消费者”。系统自身维持了正常循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突出代表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水稻还成就了高山梯田与丘陵梯田。只要有灌溉条件,人们就会选择种植水稻。其中,云南元阳稻作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等是突出代表。在云南元阳的高山上,山顶为森林,下面是村庄、梯田,再往下是河流,这个梯田系统被解读为“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里的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疑箕大。1300多年来,当地人生生不息,“雕刻”出了一幅幅山水田园风光画。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已得到广泛认同。迄今为止,中国共有15个农业文化遗产列入该项目。和现代农业系统相比,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应该加以保护、传承与利用。
(摘编自徐旺生《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生产系统,至今依然在生产领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B.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
C.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是水稻,这与它在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
D.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广西龙胜龙脊梯田都是我国典型的稻鱼共生种养系统。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具体介绍了我国把水稻作为主要元素的两类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B.云南元阳稻作梯田系统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C.只要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利用,就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传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系统并不矛盾,发掘中应注意保护。组卷:7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镇的早晨
刘汉俊 夜宿乌镇,秋波入梦,依稀鱼密语,朦胧鸟谈天,鸟鸣不知道从何时响起、哪里传来。叽叽喳喳,啁啁啾啾,早起穿行在微明的庭院,惊起的鸟儿翩翩飞。“乌镇”是鸟的天堂。晨鸟穿花语,稍头隔岸歌,乌镇的鸟鸣有一丝淡淡的桂花香。发一声叽喳,散一缕花香;叫一声啁啾,衔一丝阳光,半个太阳被叼出地平线,一轮薄月还挂在天幕。鸟语花香秋月朗的小清新,只等太阳的隆重出场。
有脚步声在石板街的那头响起,咔嗒咔嗒。这儿的黎明静悄悄,宜独行,而不是聊天喧哗;宜缓行,而不是步履匆匆。烦躁的心情合不上乌镇的从容,急促的脚步对不上乌镇的节拍。虾戏草,鱼读月,水底青荇是最好的森林。西市河水绿如蓝,寒烟淡淡紫气凝,何须春夏来。有鱼儿在吃露水,吧嗒吧塔,一有声响便倏地无影无踪;遇有船来,鱼儿们却不慌不忙不躲不闪,想必是老相识了。和谐是万物的本原,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嘈杂过后有安宁,人生需要适度的归零。乌镇是一个禅房,适合潜隐默修,给心灵放个假。
石路没有起点,胡同没有尽头,乌镇随时可以启程,到处都是远方。这里自古蚕桑茂盛、商贸兴隆、舟楫便利,是江南富庶地、水国温柔乡,哪来都是客,谁走都不惊。西市河就这么古老地流着,微澜轻漾,水波不兴。在霞光微醺的乌镇踱步,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回头是岸,移步即景,把晨光踩在脚下,一步一道闪闪亮。乌镇的拐角很多,多得你不知道下一个拐点在哪里。路在木栈道上,咚咚响声有一种远古洪荒的年代感;一脚踩偏,木板便咿呀吱扭起来,一声乡愁从脚底升腾到心底。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蹚不过的水,窄处通宽,造水搭桥,乌镇没有死胡同、半截路。深一脚浅一脚,都是岁月的屐痕;高一脚低一脚,全是人生的哲理。
人在乌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蓦然回首,一壁的爬山虎翠生生地贴在黛瓦白墙上正看你。你迎面看去,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再一眼便穿越了对岸的庭院,落在一墙的绚烂或者一窗的青葱上,才发现春天从未走远。彩笔当空舞,色板随意涂,乌镇把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全画在墙上,是江南的水墨,是乡愁的油彩,是天界飘落的一张画笺。
被染绿的还有庭院深深千丛竹。秋不尽,春长在,乌镇没有夏燥冬寒。檐角朝飞春秋燕,垂帘暮卷吴越霜,春秋的战场、南梁的书院、唐朝的祭台、宋城的花园、民国的后院,乌镇是历史连环画,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南宋的乌镇是梨园教坊,戏院书场密集,是昆曲的摇篮、南戏的家乡。乌镇的历史江南的雨,春秋的故事吴越的曲,在一板三眼咿呀啊哦中韵味绵长。
乌镇人可不真的就有闲情逸致。临河人家,楼台近水,早起的菜农摇着自家的船儿沿河叫卖,一船水灵灵的瓜果菜蔬。水上阁上,讨价还价,吴依软语像对歌。门掩万户事,窗推一色青。当一扇扇的门窗很生动很气派地全铺开,你才知道什么叫乌镇的热情。沿古街的早点铺热气腾腾地招徕你,吃乌镇菜,品家藏酒,一碗小锅面能吃得你斯文扫地却心满意足。吃的是味,品的是道,乌镇家家有陈酿,户户有祖传。
阳光灿烂,生机盎然,几经毁损但风骨底蕴犹在的乌镇,经过近些年的翻修打造,创意无限、风光无边。复古像古,古得不能再古;装老像老,老得不能再老。画梁勾芙蓉,雕饰亦天然,复的是古,留的是根;仿的是旧,为的是今。处处互联网,事事二维码,穿越年代的阳光正串起乌镇的新风景。
乌镇的早晨是江南的缩影,是中国的曙色。唯愿一觉醒,处处是乌镇。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清晨的鸟鸣写起,对乌镇进行了多角度的描绘,将一幅幽美宁静、生机盎然的画卷铺展开来。
B.文章写“咔嗒咔嗒”的足音、遇有船来不躲不闪的鱼儿,体现了乌镇的静谧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C.文章通过满是爬山虎的黛瓦白墙、庭院的一墙绚烂或一窗青葱等意象,展现了水乡乌镇的色彩之美。
D.清晨沿河叫卖的菜农,热气腾腾的早点铺子,吃得让人斯文扫地的小锅面,显示出乌镇的喧嚣混乱。
(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镇的鸟鸣有一丝淡淡的桂花香”,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嗅觉写听觉,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
B.“半个太阳被叼出地平线”“只等太阳的隆重出场”,巧用了比拟的手法,为文章增添了一种灵动之美。
C.“虾戏草,鱼读月,水底青荇是最好的森林”,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呈现了西市河之美。
D.“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运用铺排的手法写出了乌镇一年四季优美如画的特点。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尤其擅长运用整句,大量使用了对偶、排比,使文章节奏鲜明,富有整饬之美。
B.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炉,形象地展示出乌镇的意蕴风姿。
C.本文构思精巧,写穿行乌镇的所见所感,联想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古老乌镇的现代生机,形散神聚。
D.本文用词清丽典雅、富有文采,抒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乌镇的赞美和热爱,给读者美的享受。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乌镇早晨的鸟鸣啁啾,写到石板街、西市河、黛瓦白墙的庭院,抒发了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B.本文写春秋故事、南梁书院、昆曲摇篮、南戏家乡,丰富了文章内容,展现出乌镇的历史文化意蕴。
C.本文写乌镇翻修打造,处处互联网,事事二维码,表达了对乌镇现代化发展湮没传统的无奈和忧虑。
D.本文结尾既呼应题目,又升华了主题,表达出对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又大步向前的祈愿与祝福。组卷:10引用:2难度:0.1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擢甲科。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岁而孤 孤:幼时丧父 B.知谏院 知:掌管 C.赠太子太师 赠:赠予 D.自撰《五代史记》 撰:写作
例句:为安石所诋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B.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C.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D.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本名以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关的名字,对他人称字以示礼貌尊重。
B.贡举,古时选拔官员的制度,始创于隋,确立于唐,明清时泛指科举考试。
C.致仕,指古代官员退休,另外还有致事、致政等说法,均指官员辞去官职。
D.《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A.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用来自我排遣的事,他就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B.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用来自我排遣的事,他趁机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C.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人供自己派遣,他趁机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D.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人供自己派遣,他就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自幼聪颖,刻苦读书。幼年时期家中贫困,以至于他用荻草在地上学习写字;书读过便能背诵。
B.欧阳修耿直敢谏,深得信任。为支持改革,他多次上书仁宗;他因论事切直被人仇视,却受到皇帝褒奖。
C.欧阳修不惧流俗,改革考风。他主持贡举时,不录取写新奇怪异“太学体”的读书人,使考场文风大变。
D.欧阳修心系百姓,为政宽简。他以放纵、不做苛急之事为宽,以粗略处事、不扰民为简,使百姓感到便利。组卷:2引用:1难度:0.7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
-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高老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言忠信”可以理解为说话要忠诚守信,“行笃敬”则强调行为要坚定恭敬。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组卷:3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