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7 8:0:9
一、(27分)
-
1.张謇中学拟开展“文学之旅”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导语设计】
当春天的花摇曳出A (斑斓色彩/色彩斑斓),夏天的风吹皱了城市喧嚣,秋天的霜凝结成fēng shuò果实,冬天的雪飞舞起晶莹白莲,文学,她带着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向你款款走来。她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国画,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山高月小;她是一曲清脆婉转的古曲,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的歌唱。在疏朗清晨,在yōu xián午后,在宁静黄昏,让我们携一份恬淡的心情,一起在文学天地áo yóu!
(1)根据拼音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使语意连贯。
A处应填短语为
(3)文段画线的句子,语意有重复,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组卷:13引用:1难度:0.8 -
2.策划组准备在广场入口处设置充气拱门,并在拱门两侧张贴一则切合活动主题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上句:畅游快乐书海
下句:组卷:8引用:1难度:0.5 -
3.张謇中学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状况问卷调查。学校除了想了解学生阅读时间分布,还想了解学生阅读文类选择。请围绕问卷调查这一目的,设计第2道问卷题目。
张謇中学学生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
1.你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单选)
A.30分钟以内
B.30——60分钟
C.60——90分钟
D.90分钟以上
2.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58分)
-
8.阅读回答问题。
少小芦苇
徐刚 ①我为童子时,与我为伴的是崇明岛的芦苇和沟边地头的芳草野花。
②我不知道芦苇算不算草,它比我高大得多。民沟边沿芦苇成带,从烧柴到做篱笆墙、编芦席、吃芦根、包粽子,芦苇和崇明岛上农人的生活缠结着,我也在其中。
③当寒冷的、单调的、不是落雪就是落雨的冬天过去,喜鹊发出第一声“喳喳”时,麻雀也从屋檐底下的小窝里飞出来了。越冬的麻雀从不在冷雨中现身,但会在雪地上蹦蹦跳跳,它们是在赏雪吗?母亲告诉我,麻雀离我们最近,乡下多茅屋,人住屋里,它住檐下。但麻雀从不吃人类给予的饭食,远远地和人保持距离,当年麻雀风骨凛然也。
④但,我迫不及待想做的是趴在沟岸边沿,看芦苇有没有出土——乡人谓之“葆青”。随着第一阵春风、第一场春雨的到来,地气渐渐变暖,温柔着冻土,芦芽尖便应时而动。然而要寻找芦芽尖并不容易,必须趴在沟沿上仔细察看。它们尚未出土,但周边的泥块已经开裂破碎,那正是尖尖芦芽的藏身处。你看见它,就是看见了一根芦苇、一片芦苇、一个大芦荡生命故事的开始。第二天清晨再去沟边,那芦芽尖趁夜深人静,已经破土而出,鹅黄色,约一寸的样子。它显得羞涩、孤独,它东张西望,有点不知所措。好在芦苇家族的后代们纷纷出土,大约在第三天,芦芽们便可以互通声气了。
⑤后来知道,芦苇,是多年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沟渠河堤或沼泽地带,在江畔海滩则成群结队成为芦荡。芦苇有纤纤风骨,迎风直立,摇曳生姿,多野趣。秋冬的芦花雪白,站在芦苇顶端,古人称之为“立雪”,康有为喜用之。芦苇多别称:“苇”“芦”“芦笋”“蒹葭”。
⑥崇明岛的“原住民”是芦苇和螃蟹,1600年前即唐朝武德元年,崇明沙洲初露水面,有渔樵者好奇,登岛一望,芦苇无边,大喜过望之后,却受了惊吓,芦苇根脚下的淤泥中有双螯高举的螃蟹正索索有声,口吐白沫,横行其间。旧志称,“崇明集八方美壤”,是说泥沙堆积而成的崇明岛,其土壤之源皆出自长江上游各州县之地,由此也带来了芦苇的种子,但不知螃蟹何以出,待考。崇明的农民中有些人会念《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句。少小时我被品元伯告知:“‘白露为霜’‘在水一方’,写的就是崇明岛。”崇明有耕读风气,多私塾,田野地头便多了点书卷气。《诗经》所写是崇明沙岛吗?形似而实不似也。倒是说明,封闭在孤悬海外的小岛上的农人,他们渴望文化,他们把仅知的一点诗句,在想象中与本土本岛联结起来了。有时,对与错并不重要,审美的觉醒是如此可爱、奇妙。乡间的习惯,在雨天或农闲时,会恭敬地把私塾先生请来讲《论语》,也讲《山海经》,我是最小的旁听者。
⑦我家门口有一条民沟,两岸是青翠茂密的芦苇带,春天,长着各色野菜野花。夏日炎炎时我们便泡在水里抓着芦根“打脚洞”,学游泳,看被惊扰的鲤鱼翻跟斗、跳龙门。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头,母亲在纺纱,我会在门口看那影影绰绰的芦苇。夜色为芦苇披上了朦胧,有风,两条浓淡不均的黑影摇曳着,摇着摇着,摇进了我的心田里。
⑧浪迹江湖时,我一直回味这摇曳与涌动,摇曳在我的夜行路上,涌动在我的思乡梦里,于是我的梦便摇曳、涌动着江湖夜雨。
(本文摘自公众号“光明文艺”)(1)文章第②段说,“芦苇和崇明岛上农人的生活缠结着”,读全文,完成任务。
①说说“缠结”在文中的含义。
②简单梳理“芦苇”和“崇明人”“缠结”的点点滴滴。
(2)赏析语言,体会其妙处。
A.第二天清晨再去沟边,那芦芽尖趁夜深人静,已经破土而出,鹅黄色,约一寸的样子。它显得羞涩、孤独,它东张西望,有点不知所措。(修辞的角度)
B.夜色为芦苇披上了朦胧,有风,两条浓淡不均的黑影摇曳着,摇着摇着,摇进了我的心田里。(物我交融的角度)
(3)小文在朗读文章第⑧段时,将四处“我”都作了重音处理,你能从抒情的角度,体会其朗读设计的用意吗?
(4)读完本文后,你体会到标题“少小芦苇”中承载了作者的哪些情感?组卷:29引用:1难度:0.3
三、(65分)
-
9.作文。
请以“我发现了他(她)的闪光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