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101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广东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大、保存较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具有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专家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颗珍贵的‘时间胶囊’,包含当时大量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等信息,对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研究都具有价值。”从目前的勘测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考古人员选取其中前后4个舱室进行小范围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文物。
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2021年7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专业机构对古船及周围区域进行水下调查,清理出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大发现,为我们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此次考古成果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空白,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实证。
“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见度的环境下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为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树立了世界浑水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标杆,成为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更令人期待的是,“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还将成为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
材料二:今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展开,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在科技层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三是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
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通常意义下的科学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整体打捞则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联合攻关,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该技术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综合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考古技术人员用造隧道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在全世界水下考古中还是第一次。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专门制造的巨型“弧形梁”,“弧形梁”顶部是威力强劲的隧道盾构掘进装置,尾部搭载推力巨大的隧道盾构推进装置。这个“神器”可以从古沉船底部快速掘进、击穿长江口海底厚厚的泥沙甚至岩石杂物,在古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可以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据介绍,弧形梁的制造精密度很高,误差在毫米级别,体现出我国高端制造能力的强大。
此次整体打捞综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等,也是这些高新技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孙丽萍、颜维琦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艘新发现的宋代沉船
B.是我国水下考古重大成果
C.木质船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D.沉船体量大装载文物数量多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时间胶囊”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船保存结构可体现古代造船技术水平
B.船上瓷器有助于研究古代贸易、陶瓷史
C.古船船型可印证长江水上交通情况
D.硬木船材可反映上海植物种植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材料一中“新标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制沉箱整体打捞
B.浑水水域水下成像
C.用造隧道技术打捞古沉船
D.沉管隧道对接应用于考古
(4)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下半年水下探测,有可喜的文物发现
B.水下考古能与古船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
C.建造围堰进行考古会长时间影响长江航道通行
D.沉箱原理是利用船体泥沙和海水保护文物安全
(5)以“长江口二号”沉船为依托的古船博物馆需要制作文物宣传展板。请结合材料,为宣传展板撰写一份该博物馆主展品的文字介绍。要求:突出主展品的历史信息及价值。语言通俗易懂,信息真实准确。组卷:21引用:4难度:0.6
二、本大题共6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魏文:魏文侯,战国初魏国君主。【4】解沮:瓦解、涣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耕战而贱儒生 贱:轻视 B.使礼义废,纲纪败 使:假如 C.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 防:防备 D.薄夫敦,鄙夫宽 敦:敦厚 A.上下乱而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 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 开不为上用之路 A.以儒名而俗行 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 B.不徇爵禄 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C.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
A.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
C.韩非认为留着狂谲、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D.本文认为狂谲、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5)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组卷:272引用:5难度:0.5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组卷:130引用:5难度:0.6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阅读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组卷:44引用:1难度:0.6 -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极富想象力的神话故事为李白的诗歌带来浪漫色彩,《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2)寄情山水可以使人苦闷的心情获得解脱,《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影响深远,元代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明代顾大典的传奇剧《青衫记》都是据这首诗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
(4)同学在母亲节这天发布了一首原创小诗,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感谢,评论区被“深有同感”刷屏,这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感叹的“
(5)在“强国有我”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用《论语》中“组卷:13引用:2难度:0.7
四、(二)写作(共60分)
-
16.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致广大而尽精微。”(《礼记•中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元代•范梈)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孙中山)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
“我只是萤火之光,怎能与皓月争辉。”(“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希望大家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尝试一下想尝试的东西,因为努力永远不会欺骗你的。”(北京冬奥会金牌获得者苏翊鸣)
“我们每一个航天员不是在飞天就是在为了飞而奋斗的路上,我也是如此。”(“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
请以上述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14引用:1难度:0.6 -
17.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2021年11月14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在太空站深情朗读了巴金先生的《激流》总序:“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生活的激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9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