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中学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4 16:0:3

一、积累与运用。

  • 1.根据课文默写。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⑤《鱼我所欲也》中用“
     
     
    !”两句来表明对待丰厚的俸禄的标准与态度。
    ⑥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中有爱,人间□是天堂;心中有恨,他人□是地狱。爱是一种信仰,恨是一种桎梏。一丝柔情,一丝柳,料春寒,依然(yùn) ____藏着春的暖流。纵然是白雪皑皑的冬天,亦有红梅(zhàn)____放。爱恨只在一念间,让爱成为人生的主旋律,心才会如自然一样,生生不息。
    (1)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两个字是
     

    A.即
    B.既
    (2)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A.qiāo
    B.qiào
    C.shào
    D.shāo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zhàn)
     

    组卷:25引用:3难度:0.8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组卷:72引用:7难度:0.5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与赏析。

  •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儿时的炊烟
    张泽峰
          ①我从农场赶到家乡参加一位本家叔叔的葬礼。因为来的客人很多,他家启用了尘封已久的锅灶。同样放置已久的劈柴、秫秸、荆条被送进了灶膛,风箱轻轻拉动,便有了那房顶上袅袅娜娜的炊烟。真的感谢这久违的缥缈的倩影,她让我这个久居闹市的游子一下子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②每当看到这袅袅升起的炊烟,我的心就回到了遥远的童年。炊烟凝聚了浓浓的母爱,让我一生难以忘怀。
          ③我儿时正值粮食短缺的年代。每天黄昏时刻,我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两眼望向家的方向,看着缕缕升起的炊烟,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动。我知道,此时母亲又在忙着做饭了。
          ④不论春夏秋冬,母亲都围着三尺灶台转。虽说粮食短缺,但母亲总能变着样地让一家人吃饱。在春天粮食青黄不接的日子里,母亲很早起床,奔向辽阔的田野。利用一早晨的时间,她挖来一大筐野菜,洗干净后放进烧得滚开的水中焯一下。一筐野菜,焯水后只剩下差不多一小盆。
          ⑤母亲把蒜瓣用刀拍一下,放入蒜罐中加一点盐,用蒜锤捣成泥,然后放上花椒油、酱油之类的调料,将野菜调拌均匀端上饭桌,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这时,母亲盛上饭后,并不急着吃,两眼盯着我的饭碗,看我碗里的饭下去了一半,母亲就端起她的饭碗,将自己的饭倒进我的碗里。
          ⑥母亲不识字,更不懂什么营养知识,那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但母亲凭经验找到可食用的野菜,精挑细选,反复清洗,让一家人吃得放心、可口。曾记得,母亲多次给我吃“独食”,点燃灶火给我炸过蚂蚱、青蛙腿、知了猴、面圈……
          ⑦最让我回味悠长的乡间美味是母亲做的酱香黄豆。每年秋后,母亲将那些收获的黄豆放在竹匾里,摆在太阳底下翻晒。然后点燃灶火,将其炒熟,最后放入一只坛子内,让其自然闷酿,便成了润鲜醇香的酱香黄豆了。相比洋快餐大行其道,添加剂铺天盖地,它可是来自纯天然的食物内部。
          ⑧站在村头凝望良久,我对着那缕轻烟深深弯下腰。
          ⑨儿时的炊烟是母亲深深的爱。那时母亲还年轻,父亲在外面打拼,母亲孱弱的身躯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我们少不更事,米糠野菜撑圆了肚皮,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外面疯跑。当母亲迎风站立在门前唤我们的时候,缠绕在母亲身边的缕缕炊烟夹杂着菜粥的淡淡清香远远飘来。我们赶忙跑向母亲,母亲迎风而立的身影就犹如一尊铜雕,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稚嫩的心上。
          ⑩几十年过去了,我在农场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在故乡的时日,老婆孩子也早已被城市同化。可儿时的炊烟依然真切地飘荡在我的心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依然在我心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每次回家远远看见我们的小村庄,哪怕是一缕炊烟,依然会让我心动不已。那种流浪的孩子扑向母亲怀中的急切,真的难以用言语表达。
    儿时的炊烟是父老乡亲真诚的祝福与叮咛,是故乡留给游子的最值得珍藏的信物,是游子心中那最柔软最敏感也最隐秘的琴弦。不管我们浪迹哪里、终老何方,只要拨响这根琴弦,便会有浓浓的乡韵萦绕心头,久久难以消散。那里面有质朴的乡情,有醉人的乡音,有淡淡的乡愁,有泥土的芬芳,有春芽、有夏荫、有秋露、有冬霜,有我们蹒跚学步的打麦场,有每天带我们回家的蜿蜒的小路。
    ⑫黄昏时刻,家乡的炊烟一缕缕地在我眼前升起来,那淡淡的炊烟让人感到温馨、惆怅。看到家乡的炊烟,我的心灵深处升起了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它凝聚了浓浓的母爱,注入我的心间。
    (选自《群言》2021年第1期)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儿时的炊烟是父老乡亲真诚的祝福与叮咛,是故乡留给游子的最值得珍藏的信物,是游子心中那最柔软最敏感也最隐秘的琴弦。
    (3)文中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家乡”一词,而在文章中间部分却用了“故乡”一词。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链接材料】有多少人少小离家,或远任,或远嫁,或谋生……家乡变成了故乡。但无论你走在哪里,家乡始终是你的魂,是你的根,是你永远忘不掉的记忆,是你最最热血沸腾的所在。
    自古以来,只因家乡变成了故乡,故乡便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不竭的灵感,不朽的题材,而谱就了一篇篇最打动心灵的诗篇。最朴实,而又最让你心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此,远离家乡的人便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游子”,游子常年在外漂泊,思故乡,便成了内心隐隐的痛。
          记住!无论多么忙碌,请给亲情留一个角落!切莫子欲孝而亲不待,莫把家乡变故乡!
    (4)文章结尾写道:“黄昏时刻,家乡的炊烟一缕缕地在我眼前升起来,那淡淡的炊烟让人感到温馨、惆怅。”请问:“温馨”体现在何处?又为何“惆怅”?

    组卷:73引用:5难度:0.3

三、作文。

  • 12.按要求作文。
    ㅤㅤ“去,去,走吧,到人间去吧”当阿廖沙走入了人间,他告诉自己,过去的童年“不过是个开场”;当周树人决定“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回首在日本的一切,他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个开场”。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
    ㅤㅤ请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ㅤㅤ要求:
    (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

    组卷: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