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上)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
发布:2024/9/30 0:0:1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唐僧师徒四人在击败了挑衅(xìn)的六耳猕猴后,继续向西天行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唐僧等前往换取通关文碟,②谁知女王见唐僧仪容峻美,情愿两情相悦,这下可急坏了唐僧。幸亏(kuī)孙悟空机灵乖巧,用计稳住了女王,使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③六耳猕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之他想独往西天取经,赢(yíng)得名声,修成正果。于是,他三番五次地假扮成孙悟空,以假乱真,迷惑唐僧。④唐僧果然中计,在大念了一通紧箍(kū)咒后,要将悟空赶走。真假美猴王这件事十分蹊挠,可以说是细思极恐。最后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真相大白,自食恶果。
(1)语段标号中的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语段中画波浪线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情相悦 三番五次 B.三番五次 细思极恐 C.两情相悦 自食恶果 D.真相大白 自食恶果 组卷:2引用:2难度:0.5 -
2.对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盛夏时节,吃葡萄是一大享受。但葡萄品种多,口味也各不相同,下列是几位顾客在挑选葡萄时的对话:①顾客甲:“这葡萄不大好吃?”
②顾客乙:“这葡萄不大,好吃。”
③顾客丙:“这葡萄,不大好吃。”
④顾客丁:“这葡萄不大好,吃?”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文字,对这段话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组卷:5引用:2难度:0.9 -
4.对下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组卷:17引用:5难度:0.5
五、文学作品阅读
-
11.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
儿子画油画,擅长人物,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我尽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
可能是怕我退休后整天宅在家里,有一天,他突然邀请我去美术馆看看画展。我直接问:“让我赞助啊?”“说啥呢,不愿去就不去呗。”他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还是禁不住好奇,跟他去了。儿子告诉我,他的一幅作品获选参展,这很不容易,因为这次展出的画作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他是参展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开幕式新颖而简短,十几位被称为大师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贵宾室出来,走过长长的红地毯,站在了巨幅背板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媒体记者们一阵咔咔咔地拍照。然后便是揭幕,展览开始,人流移动。我走路慢,儿子扶着我的胳膊缓缓前行,不少人都主动向他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有人还跑到前面为我俩照相,记录下我与儿子前所未有的融洽亲情。
儿子说,待会儿要开一个小型研讨会,找人先开车把我送回家。我说:“别麻烦人了,我跟你去坐着歇会儿,等你忙完了再送我。”他说:“那也好”。
会议就在展厅里举行,一幅巨大的油画前摆了几把折叠椅作为发言席,儿子耳语我:“今天研讨的作品就是眼前的这幅巨作,长十二米,高三米五,刚获得美展金奖,今天是头一次公开展出。您千万别现场睡着了,您打呼噜的声音能把吊灯震下来。”他指了指屋顶。
会议开始了,先请画家本人介绍作品。画家说,这幅画他取名为《上帝之心》,灵感来自他本人的一次奇特经历,这次经历震撼了他的灵魂,从此他梦中反复出现一个神秘诡异的场景,这是梦幻之作……
“撒谎!”我小声嘟囔。儿子赶忙侧过脸,把食指竖在两唇中间,示意我不要说话。
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了些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听得我头昏脑涨。
“这画画得挺像,有水平!”不知道是怎么了,我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大声说道。儿子根本没有防备,吓得脸都红了。他拽着我的胳膊,用力往下拉,希望我坐下。
“这位是……?”主持人指了指我。
“噢,我不是,不,我是……”
“对不起,他是我父亲。”儿子连忙站起来,打断我的自我介绍。
主持人显然认识儿子,他示意一位年轻姑娘把话筒递给我。我儿子满脸涨红,汗水流到了脖子。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我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首先,这幅画画得很好,很像!”这句话一出口,我儿子差一点儿昏过去。接下来,我讲了如下意思:这不是什么梦幻之作,说白了,就是一幅野外写生作品。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很常见。各位画家之所以没见过这种剖面,说到底,是隔行如隔山,这在地质学家眼里再平常不过了。我看了这幅画也很激动,因为我是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看到了我热爱的场景,看到了熟悉,你们却看到了陌生。刚才画家说这是神来之笔,也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壳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画家的天赋灵感和凭空想象……
那位得意的画家倒在了台上……秩序乱了,场面有些失控,照相机和手机一下子对准了我。儿子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
“走,这回我领你去野外看看,什么叫剖面。”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安慰他不要害怕。
儿子绝望地听从我的安排,又招呼了几个画家和媒体的朋友,一起开车上路。
我告诉他们,这幅画的原型离这里不远,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准到,地点在黄院村北部。
进村的路不太好走,有几处被昨夜的大雨冲出沟坎,我们下了两次车,撇了几块石块垫在车轮下才开过去。
“哇!”众人一起发出了赞叹声。眼前山体上裸露的一大片岩层剖面惊呆了我儿子和他的朋友们。跟画家画的一模一样,不,比他画的震撼!
山体整个半边几乎全部剖开,足有两百米长、五十米高。
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可见新元古代形成的中级变质岩,以及寒武纪形成的浅变质岩和奥陶纪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挤压、拉伸、抬升、沉降等构造运动,形成了顺层流复杂多样的构造现象。
“挂在展厅里的那幅逼真的大画太假了,”有人小声说,“这才是神来之笔!”
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个家伙画得好!”
今年,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记叙了“我”跟随儿子参观画展并参与小型研讨会,最后带领众人观看岩层剖面的经过,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B.小说第二自然段说儿子擅长画人物画,“我”欣赏的则是山水画,这揭示了父子两人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
C.小说交代进村的过程,不仅起到了延宕情节的效果,而且欲扬先抑,反衬出画作原型带给人的震撼之大。
D.小说从“我”的视角描写了画展中的各种人物,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圈外人的独特感受,这样写更具讽刺意味。
E.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神态等描写,将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矛盾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的内心矛盾冲突等等。作者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多组冲突关系,请找出其中两组,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删去,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5)请根据文意,为小说增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题目:
理由:组卷:0引用:2难度:0.5
六、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0倍、1.25倍、1.5 倍、2.0倍……在各类音视频平台,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倍速播放当前观看的影视剧。
与此同时,倍速阅读、倍速旅行等也广泛流行。倍速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材料二】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木心《从前慢》)
复兴中学即将组织一场主题为“青年速度 无悔青春”的辩论赛。双方观点:
正方:当代社会,让生活“变快”更可取。
反方:当代社会,让生活“变慢”更可取。
请你任选一方,为该方的一辩选手写一篇开篇陈词。
(注:一般来讲,辩论赛中一辩都是开篇陈词,就是提纲挈领地陈述己方观点并作初步论证。)
要求:①明确立场,切合身份,符合情境;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出现学校、个人姓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7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