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地理适应性试卷(5月份)

发布:2024/5/16 8:0:9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9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 1.图1为南方某红壤丘陵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耐旱、耐瘠薄的针叶林树种马尾松逐渐成为当地优势树种。但马尾松幼林的快速生长加快地力耗损,加上人类活动干扰,林下水土流失更严重,马尾松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马尾松逐渐长成矮小“小老头树”(图2),呈现少有的“空中绿化”现象。据此完成18~20题。

    该丘陵区马尾松林快速生长(  )

    组卷:2引用:0难度:0.50
  • 2.图1为南方某红壤丘陵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耐旱、耐瘠薄的针叶林树种马尾松逐渐成为当地优势树种。但马尾松幼林的快速生长加快地力耗损,加上人类活动干扰,林下水土流失更严重,马尾松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马尾松还渐长成矮小“小老头树”(图2),呈现少有的“空中绿化”现象。据此完成1~3题。

    该丘陵区“小老头树”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

    组卷:2引用:0难度:0.50
  • 3.图1为南方某红壤丘陵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耐旱、耐瘠薄的针叶林树种马尾松逐渐成为当地优势树种。但马尾松幼林的快速生长加快地力耗损,加上人类活动干扰,林下水土流失更严重,马尾松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马尾松还渐长成矮小“小老头树”(图2),呈现少有的“空中绿化”现象。据此完成1~3题。

    该丘陵区域遭受强烈侵蚀过程中,植被逆向演替顺序是(  )

    组卷:2引用:0难度:0.5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引黄自流灌区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为改善宁夏南部地区因缺水而形成的长期贫困问题,自1998年开始实施“宁夏扶贫扬黄工程”项目,在红寺堡等地建立多个大型移民安置区。该项目从中卫市附近用大型水泵将黄河水逐级提高近300米,再利用水渠输往缺水地区,形成扬黄灌区,近年大力推广指针式灌溉等多种节水灌溉设施,图1示意红寺堡区在宁夏位置,图2示意大型农田指针式灌溉设施及景观。

    (1)与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相比,说明红寺堡扬黄灌区输水条件的主要特点。
    (2)分析红寺堡区被选为移民安置区的原因。
    (3)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说明红寺堡区推广使用指针式灌溉设施的合理性。
    (4)说明“宁夏扶贫扬黄工程”项目对我国西南山区脱贫发展带来的启示。

    组卷:18引用:3难度:0.5
  •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升高幅度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低,气温升高幅度大。调查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土壤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如图示意青藏高原1971-2013年冬季的气候倾向率(气温变化幅度)变化。
    (1)指出1971—2013年冬季青藏高原东西部增温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土地沙化逆转的影响。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