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赤壁赋》2022年同步练习卷(19)

发布:2024/11/2 2:30:1

一、语言基础

  •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9引用:3难度:0.9

一、语言基础

  • 6.请根据题干前后内容提示填空。
    (1)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
     
    ”属于
     
    纪年法。
    (2)《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
     
     
    ”就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3)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
     
    ”,小月的
     
    、大月的
     
    叫“望”,月末一天叫“晦”。“既望”是“望”的后一天。七月是大月,“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
     
    日。
    (4)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
     
    ”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组卷:15引用:3难度:0.8

二、阅读理解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阳赋
    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激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瘖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注]①贤公子:指赵令畤。“不土之里”为“田”,“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畤”,即暗藏赵令畤之名。②生:发芽。③塈:用泥涂饰房屋。此句是说满脸都是屋顶落下的泥垢。④矧:又。⑤长庚:金星。⑥旸谷:古称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⑦瘖:哑。⑧群狙之三四:狙,猕猴。《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B.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C.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D.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B.江湖,文中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汤谷上有扶桑”。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世也用于谦称自己。“吾侪小人”就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大笑,认为他对秋阳的认识太过浅薄。
    B.本文以秋阳为题,用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们的苦楚,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生活的关注。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天晴之后百姓欣喜不已,这些都是苏轼贬居生活所见情形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②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5)怎样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诗文?请结合《秋阳赋》简要概括。

    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