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2020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理解(50分)

  •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②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mèn。然而,这种鞭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③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④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⑤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⑥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愤mèn
     
      ②鞭tà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
    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
    B.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

    组卷:27引用:15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还不上楼去睡?
    繁 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侍萍、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繁 漪 (拉四凤向周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周朴园,向四凤)叫爸爸!(指着侍萍,向周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繁 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繁 漪 (惊)什么?她是侍萍?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冷冷地)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郑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向侍萍)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既然你又来了……
    鲁侍萍 不,不!四凤,我们走!
    周朴园 (暴怒地,对周萍)跪下,认她!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错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侍萍不语)
    (1)下列对戏剧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这句台词的安排,引领了下面的剧情。
    B.繁漪有意揭开真相的那些话,多多少少有些温情。
    C.周萍不愿认鲁侍萍这个生母的主要原因是嫌鲁侍萍是个老妈子,地位低下。
    D.舞台说明“侍萍不语”表明鲁侍萍准备接纳周萍的相认。
    (2)“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一句中,他明白了什么?“怎么--”隐含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状态?
    (3)结合课文,分析侍萍、繁漪、周朴园在揭开真相前各自了解多少真相?

    组卷:4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运用(20分)

  • 6.下面是某校编印的食堂购料平台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组卷:3引用:4难度:0.7

三、写作(5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组卷:173引用:8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