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2/16 3:30:2
一、单选题。
-
1.下列是我国公民问候语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①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增强组卷:33引用:6难度:0.7 -
2.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共识的有( )
①国家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
②国家出台政策推进环境治理
③国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④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组卷:3引用:5难度:0.7 -
3.下列举措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是(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同等富裕原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消除民族地区差异组卷:4引用:2难度:0.8 -
4.2G是文字时代,3G是图片时代,4G是视频时代,5G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以往通信技术基础上出现的5G技术,已经在当下悄无声息的融入各行各业。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健康码”、在线教育更成为数字经济的新亮点,数字化的发展表明(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在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强
③我国实现了科技强国的目标
④科技创新能够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组卷:7引用:3难度:0.8
二、非选择题。
-
13.《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35年)》指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根据材料,请你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请回答,建设法治中国应坚定不移走怎样的道路?组卷:29引用:4难度:0.6 -
14.实践探究题
材料一:据统计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48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加。
材料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共提出建议7139件。代表通过视察、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形成的建议有4402件,占建议总数的61.7%;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代表们普遍关注,建议比较集中。材料三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依法治国办自成立以来就着手开展规划制定工作,广泛征求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专门就主要目标征求了法学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在集思广益、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形成规划送审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形式?
(2)①材料三,公民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规划》编制的?②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哪些?
(3)请用两句话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或人民民主的真谛三个角度任选其二作答。)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组卷:14引用:4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