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0 15:0:3
一、(9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的情节不断走动,我们仿佛听到金属指针每分每秒制造的尾音,悬念和陡峭的转折随时随地( )其中。散文通常如何处理时序?是站在终点位置,平行回望,从一到十,( )地重述。正在进行时的好处是什么?把读者凌空抓起来,直接扔进叙述的情境中。 散文以正在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就不像过去那么( ),可能出现突然的意外和陡峭的翻转,少了定数,多了变数,不是直接掀翻底牌,而是悬念埋伏,更注重过程和细节,而非概括性的总结。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就像散文长度的变化不仅是字数的叠加,而且带来重要的结构之变一样,我认为时态之变也会为散文读者带来更为生动而复杂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酝酿 按部就班 四平八稳 B.酝酿 循规蹈矩 稳扎稳打 C.隐藏 按部就班 稳扎稳打 D.隐藏 循规蹈矩 四平八稳
A.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是一种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B.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
C.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
D.所谓进行时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组卷:17引用:2难度:0.7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3引用:3难度:0.7
二、(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简言之,“风”有教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则是形容圣德的意思。如果就《诗》的内容实质来说,《国风》一般是各地方的歌谣,而《雅》《颂》则是朝廷宗庙的诗歌、舞诗。《风》,即“风土之音”,是地方的乐歌,就是各地的土系,大抵是抒情诗,反映了周代各国的风土民俗、男女之情和民间疾苦。《雅》一般说来是士大夫的诗,是当时最流行的乐章,是宫廷和京畿一带所演唱的乐歌,大体是叙事诗,反映了政治得失和国势盛衰;雅乐称为正乐或正声,与南方蛮夷的俗乐有所区别。后来由于时代的不同、音调的变化和地域的迁移,即有大、小雅之分。《颂》似舞曲,大体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铺张盛美,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烈。当然,《国风》不一定全属民间文学,如首章《关雎》中,“君子”“淑女”显系贵族的称呼;而《雅》《颂》不一定全是贵族文学,《小雅》的《苕之华》《何草不黄》等,就无法说明它不是民间诗歌;而《鲁颂》《商颂》和《大雅》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上述三者仅是大致的分类。
(节选自苏仲翔《“诗经六义”,它指的是什么》)材料二: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摘编自金开诚《诗经》)材料三:
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按内容实质来说,《风》一般是各地民歌,《关雎》虽是士大夫所做,但是一首写男女之情的抒情诗,所以归于“风”中。
B.《雅》一般说来是士大夫的诗,是宫廷和京畿一带所演唱的乐歌;雅乐称为正乐或正声,与南方蛮夷的俗乐有所区别。
C.《鲁颂》《商颂》与《大雅》的内容没有多大区别,由于时代的不同、音调的变化和地域的迁移才被划分为不同类别。
D.先秦,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可以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2)下列与“献诗陈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讽刺的目的。
B.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作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现。
C.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仍然是没有曲调、不能演唱的“徒歌”。
D.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雅》中有的诗篇就是民间诗歌,而非士大夫创作,也不反映贵族生活,所以《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小雅》。
B.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C.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由此交流沟通,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
D.太子击舍人赵仓唐不解魏文侯赏赐的含义说明,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使用《诗经》中的语句交换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组卷:8引用:1难度:0.5
六、(10分)
-
9.请根据图中的调查数据,概括出主要信息。
组卷:13引用:3难度:0.5
七、(60分)
-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 能用汗水解决的问题千万别用泪水。遇到问题,不要试图用泪水博得同情,而要靠汗水去赢得掌声。只有日复一日的勤奋和自律,才能帮你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要等到错失机会、为时已晚的时候,才流下悔恨的眼泪。请相信,你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成为未来的礼物。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组卷:1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