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匠心独运,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写出她敏感多疑的禀性。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
          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关四平、陈默《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材料二: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琢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材料三:
          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而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
          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这里的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并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互相交叉,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项羽丰富复杂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残暴与仁爱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而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
          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丫鬟的本分,但也流露出对自己“丫鬟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奉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似无势利之心。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
    (摘编自刘再复《红楼梦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场定型”即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刚出场时的肖像特征,总体概括人物思想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以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深刻的整体印象。
    B.作者不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琢地刻画主要人物,反复皴染、衬托人物的独特性格,还会对他们作几笔速写勾勒,以便快速体现出其性格轮廓。
    C.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通过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来实现,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一般由多组对照关系组成,并形成对照系统。
    D.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外部对照,因其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作品人物形象对照方式中,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起决定性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善于以形写神,对中心人物都采用了“出场定型”的方法。
    B.材料二以贾宝玉为例论证了《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多种多样。
    C.《红楼梦》的对照方式与中国戏剧中单一的脸谱化对照方式完全不同。
    D.材料三把袭人和晴雯进行类比论证,说明人物的多组性格对照系统。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三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刘邦面对项羽既能屈能伸又虚情假意。
    B.《雷雨》中鲁大海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却又冲动鲁莽。
    C.《祝福》中柳妈对待祥林嫂,既封建愚昧又冷漠自私。
    D.《水浒传》中林冲一步一步走向反抗,既谨小慎微又血性耿直。
    (4)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结构的特征。
    (5)请阅读下面有关“王熙凤出场”的语段,并依据材料内容分析其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注】①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织》中成名之子变形后,一家人迅速摆脱厄运,飞黄腾达,带有喜剧意义;而本文“我”变形后仍摆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带有浓重的悲剧意义。
    B.本文两次描述了“我”的声音微弱不清,第一次是“我”首次呼喊煤店老板,第二次是“我”哀求老板娘,声音都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
    C.本文开头写“我”因为唯一可以取暖的煤烧光了而打算向煤店老板请求帮助,煤店老板一定会因为“不可杀人”的十诫信条而帮助“我”。
    D.本文最后写煤店老板要动身回应“我”,却被老板娘截停了,老板娘明明已经看见了“我”,却假装看不见,解下围裙将“我”扇走。
    (2)下列对文本相关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祝福》相似,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随着“我”的娓娓叙述,读者迅速地走进了叙述者所创设的时空,为当时的气氛所压抑,为人物的表现所震惊。
    B.《变形记》的“我”有着沉重的“外壳”,而本文的“我”却轻飘飘的,时常随着煤桶“被”升到很高,但都有现代派小说人物“异化”的隐喻作用。
    C.小说开篇天空是“银灰色”的,属于冷色调,缺少温暖感,而“盾牌”意味着困境中的人求告无门。开篇这样写,意在展现人的困境无法解脱、无处逃避、无力改变。
    D.小说将“我”生活之悲惨与煤店老板之富足、愿望之美好与现实之残酷进行对比,揭示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体现出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3)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有人说:“这篇小说看似荒诞不经,仔细体会却又显得有几分合情合理。”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异军突起,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泥沙俱下,①              。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②              ;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知识信息的增量。
          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骈偶,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的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③              。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知识+直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应采取“健康效益最高”的运动方式。
    B.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岳母刺字等家训故事、家教箴言,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
    C.《雷雨》通过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D.1976年,美国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由于钍不适宜生产武器级核燃料,钍基熔盐堆从此被打入“冷宫”。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0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亲近世界,了解世界,有人频频关注朋友圈,刷视频,浏览推送的新闻……而为了同样的理由,有人却默默卸载了这些软件,用脚去丈量世界。
          人活世上,如何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