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贺州市钟山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6 5: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发展20余年,其产业体量有多大?根据《2019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国内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五成以上网民都是网文读者,创作者已达1755万人。然而,“量大质不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文学发展。网络文学作品多如牛毛,但精品力作却偏少;大量作品同质化严重,重量级的网络作家更是屈指可数。
量大质不优,与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有莫大关系。网络文学从早期文字爱好者的自发创作,发展为粉丝经济逻辑主导的成熟产业,离不开付费阅读机制。无论网站收费还是粉丝打赏,都跟作品的字数、更新速度挂钩。有人曾戏称,“成功的网文作家不一定写得好,但肯定很勤劳”。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字,容易出现情节前后不统一、语言表达欠锤炼等问题,注水现象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平台的推文机制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创作者的选择。在排行榜头部、点击量显著的文章,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家参考的范本,其风格、元素、情节都有可能被套写。一些网络文学平台为充实“书库”,也会购买批量生产的“套路文”。
此次有关部门出台的通知,对网络文学存在的“虚火”开出了药方。如要求网络文学出版单位严格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坚决抵制模式化、同质化倾向”,此外,还要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做得好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要批评处罚。所谓“不破不立”,标准明确之后,网络文学的生长路径会更加清晰。
网络文学的高速成长,一路伴随着规范和调整。如今,网络小说的题材类型众多,已经形成都市、历史、游戏等20余个大类型、200余种小分类,还新增了大量的二次元、体育、科幻题材类型作品,大批“现实文”乃至“冲奖文”涌现出来。在部分细分类型里,有的作品在原有的“套路”上多走了几步,在圆熟的基础上有了微创新。
根据行业观察,网络文学的4亿多读者中,愿意持续付费、评论的核心粉丝有20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曾尝试网文写作。他们的热爱和鼓励,是支撑网络文学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每一次期待更新的点击,每一份鼓励创作的付费,都不应该被辜负。期待网络文学能挤掉泡沫,在深耕细作中提高质量,获得更健康长远的发展。
(摘编自陈圆圆《网络文学 期盼时代精品》)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操守,当是网络作家人人都应进一步树立的创作理想和行为导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为灵魂,筑实网络文学的现实感和共通性的情感。将细密的个人生活和辽阔的新时代图景融为一体,用中国想象讲好大气磅礴的中国故事,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传统与当下交相辉映,充满正能量地前行。网络文学是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新技术的产物,但其核心叙事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同属一个生命体。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当正本清源,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从传统文学叙事中获得智慧,以新的理念擦亮文化和文学传统,为时代立言。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联系起个人小情感和新时代大情怀,晕染中国审美底色,感受真诚热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乐观向上的情感共鸣。
从个体到社会,从小我到大我。网络作家的大民间性,具有与现实生活血脉相连的优势。虚拟生活、虚拟现场和虚拟交际,不应是“现实”的对立面,而是现实的有效延伸,是与现实有着许多相似情境与体验的再现。许多时候因“虚拟”而积攒的素材和生成的灵感,甚至比在现实空间更饱满、更真实。网络作家在提升这一强项功能的同时,补齐因“宅居”而造成的短板,主动介入生活,真切触摸生活,在原生现场充分感受“千年未有之大变”。将作家特有的敏感和敏锐发挥至极致,为创作提供想象的基础、讲述的冲动和情感的支撑。在具体创作中,既要以经验形成套路,又要有反套路的勇气和能力。要有创作新人物形象、以新方法讲故事的自觉意识,要有创作精品的欲望,提升网络文学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进而保证网络文学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更有现实质感、心灵温度、人文情怀和精神活性。
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题材广泛,可施展的空间巨大,可选择的路径众多。在当下以现实主义处理现实题材来讲述中国故事,是网络文学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语境中,现实主义也在推展边界,扩大疆域,在不断注入新元素、新思想中迎来了创新的可能性和实践中的探索。网络文学可以借势而上,加大现实题材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和力度。同时,网络文学还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尝试非虚构写作,真诚书写,忠实还原,拓展讲好中国故事的更多可能。以网络文学特有的语言气质和书写上的“亲和力”,不但讲真实的情感,也讲真实的故事。网络作家“亲历者”的身份,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可以有效提高“保真”度,最大限度地防范“失真”。
(摘编自朱钢《讲好中国故事,网络文学大有可为》)
(1)下列对“网络文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创作者人数也不容小觑,但是缺少精品力作和重量级的网络作家。
B.付费阅读机制贯穿网络文学发展始终,在促使网络文学发展为成熟产业的同时,也导致了作品情节矛盾、语言欠佳等问题。
C.网络文学的核心粉丝愿意持续付费、评论,也曾尝试过网文写作,他们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生力军。
D.网络文学在加大现实题材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注入新元素、新思想,扩大了网络文学的边界和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套写现象严重,那些阅读量大的文章,其风格、元素和情节等成了其他作品写作的模板。
B.网络文学的题材已超越其他文学样式,范围极为广泛,覆盖了都市、历史、科幻等类型,涌现出了大批“现实文”和“冲奖文”。
C.真正好的网络作家,他们在创作中凭自身经验形成套路,能在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甚至能够反套路。
D.当前,网络文学要想有效提高“保真”度,就要求作家讲述自己亲历的社会生活,以真情实感讲好真实故事。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能作为网络文学创作原则的一项是
A.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网络文学与影视市场可以互相推动、彼此成就。
D.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4)材料一画线句中的“虚火”和“药方”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5)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为什么网络文学“大有可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上苍的注视
乔正芳 夜降临,团团灰云涌动着,遮蔽了大半个天空。远处的山、河流、村庄都隐藏在黑暗中了……世界,在战争的间隙里暂时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
逶迤的山路上,走来几个模糊的身影。近了,一壮一少两个八路军,手里各牵着一匹战马。
年长的那个,大高个,长方脸,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他身上的土布军褂已经很旧了,袖口刮开了一个大窟窿,随手朝上挽了两道,胳膊上绷着青筋,人看上去有点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依然坚定、有神。
年轻的那个,体型偏小,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清瘦的小脸,耳旁有一道浅浅的刮伤,嘴唇上火了,起了几个小水泡。他觑着眼朝前看了看,露出欣喜的表情,回头朝年龄大的说:“团长,快看!翻过前面那个山坡,就是通向青城的大道了,咱们就可以骑马快跑了!”
那团长朝年轻人微微一笑,随即收起笑容,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
刚刚打了一场硬仗,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敌人击退了六十里,敌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能掉以轻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下午接到师部密令,要团长趁夜悄悄返回师部,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年轻战士小丁是本地人,比较熟悉地形,又很机灵,政委特意挑了他来护送团长。
通向师部最近的道路就在眼前了——
年轻的小丁雀跃着:“团长,咱们赶快上马吧!”
团长“嘘”了一声,抬手朝前一指,一团身影蓦然闪入他们的视线——
两个人迅速拔出枪,放低身姿,慢慢靠过去。
土坡后,一个披头散发的妇人,受到惊吓,浑身哆嗦着,一脸惊恐地望着他们——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孩子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离近了,只见那个男孩闭着眼,软塌塌地躺在妇人怀里,鼻翼一张一翕的,呼吸很困难的样子。
妇人同时也看清了他们的打扮,很是惊喜,却瞬间流下了两行泪,用好像憋着好久才发出的声音喊了一句:“八路军同志,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团长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妇人是山后杨树凹的。几天前,妇人的男人上山砍柴时遇到了日本鬼子,血染红了那一片泥土,妇人恨呀,恨日本鬼子,恨老天不睁眼。女人想带着孩子去桃源镇投奔娘家,可刚走到这里,便遇到几个小鬼子,若不是抱着孩子,她真的想和他们拼了,大不了被老天收走,妇人恨恨地说,但她不能,她不能带着孩子拼命,孩子得活下去。于是,她拉着孩子拼命跑呀跑,结果跌下山沟,她的腿摔断了,动弹不得,孩子又病了。虽然今天的夜晚很安静,她却没有办法带着孩子走下去,她以为自己和孩子没有希望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没想到上天让她们遇到了八路军……
团长默默听着,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腮帮子凝成两团硬疙瘩。他弯下腰,摸摸孩子滚烫的额头,再将手指轻轻放在孩子的鼻唇边试了试体温,说:“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
团长迟疑了一下,俯身抱起孩子,吩咐小丁:“快扶这位大嫂上马,咱们先送他们母子到桃源镇看病。”
小丁为难地看着他,说:“团长,桃源镇离这里三十多里,和咱们要去的青城是背道,咱们要是先送他们的话,夜里十二点前肯定赶不到师部了。”
团长仰头看看天,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
随即,团长语气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吧,咱们当兵打仗为了什么?第一,不做亡国奴;第二,拯救咱们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师部那边,等救下孩子再去。”
看着团长凝重的表情,小丁点点头。
团长解开上衣,将孩子裹在怀里,翻身上马,挥手一甩鞭子,马儿扬起四蹄,朝着桃源镇的方向飞奔而去……
凌晨一点十五分。
当李团长和警卫小丁气喘吁吁赶到师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继而欢声雷动。
同志们纷纷围上来,抢着和他们握手,拥抱!
师长先是一愕,接着哈哈大笑着,扒开人群,一拳砸在了团长肩膀上,说:“老李、小丁呀,你俩的命真大!大家还以为你们光荣了呢!”
怎么回事?团长和小丁一脸迷惑。
参谋说:“我们刚刚截获了敌人的一份情报,原来我们下午的密令被敌人破译了,在你们回青城的大道上,鬼子派人偷偷埋下了地雷,设下了重重埋伏,誓要你们插翅难飞!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你们竟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竟然没有走最近的路,而是绕道桃源镇安全回来了!”
李团长和小丁明白了,他们相视一笑。小丁眼里含着泪,激动地说:“团长一”
李团长也笑了,他说:“天意,天意呀!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同志们放心吧,我老李死不了!正义的战争还没打赢呢,上天殷切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呢!”
“说得好!”大家齐声鼓掌。
师长微笑着递过来自己的搪瓷杯子,说:“先喝口水,喘口气儿,我们马上开会!”
夜深沉,他们围坐在地图前,谈着,画着,研究着。
灰云一点点散去,东方,丝丝曙光渐渐露出来了……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妇人由刚开始不知道来人是谁时的“惊恐”,到认出八路军后的“惊喜”,前后对比明显,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
B.小说以时间为顺序,设置了回师部路遇妇人、暂缓回师部救助孩子,以及回到师部得知真相等情节,情节安排得既紧凑又有弹性,构思巧妙。
C.小说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比如用“逶迤”来形容山路的曲折,用“雀跃”来表现小丁看到通往师部的路时的兴奋和激动。
D.小说以“上苍的注视”为标题,给人一种神秘感,文中妇人、参谋、团长都提到“上天”并表达感激之情,暗示着正义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文中多次写到“灰云”,下面对“灰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团团灰云涌动着”,这一环境描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平静。
B.中间的“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烘托出团长果敢而坚毅的形象。
C.结尾的“灰云一点点散去”,暗示着会议对战斗的部署进展得非常顺利。
D.“灰云”的反复出现与故事的发展紧密相关,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
(3)小说是如何塑造“团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有评论说,微型小说虽短,但内涵深刻,格局开阔。请结合故事背景,谈谈你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组卷:23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红美食千千万,而秋天的心头好还是那碗臭臭的螺蛳粉。① ?
首先,美食纪录片将螺蛳粉带入大众视野。螺蛳粉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高调亮相,不到十秒的特写镜头,让全国人民吃下了这波“安利”;其次,② 。据悉,李佳琦复工首日直播,2分钟内便售空26000箱螺蛳粉;再者,疫情期间兴起的宅经济,让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电商购买适合储存的方便食物。可见,螺蛳粉的走红,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少人为了吃一口地道的柳州螺蛳粉开启了“寻味之旅”。但来到柳州才发现,这里可并不只有螺蛳粉,还有不输桂林的山水胜景,有作为曾经工业重镇的历史遗址,③ ,比如《柳州峒氓》《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等。在他这些诗篇里,我们看到了柳州的花草树木、人情风俗,也看到柳宗元被贬的哀伤与忧愁。“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他一方面渴望见到白色花朵开满柑树,圆润果实缀满枝丫,另一方面又心怀忧思——被贬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垂珠”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组卷:1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在“内卷”与“躺平”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9引用:1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