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愚公移山》2021年同步练习卷(2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字词书写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州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荷担者 孀妻 始龀 穷匮 亡以应 一厝朔东 雍南 组卷:97引用:5难度:0.9
二、选择题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87引用:2难度:0.8 -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8引用:4难度:0.7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36引用:2难度:0.5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07引用:1难度:0.5
三、对比阅读
-
6.文言文阅读。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乙) 杨朱游于鲁,舍①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②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名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③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
(节选自《列子》)(注)①舍:借宿。②奚:什么,为什么。③燋:同“焦”,焦灼,烦躁。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虽我之死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奚不已焉
④名奚益于子孙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乘 其 名 者 泽 及 宗 族 利 兼 乡党 况 子 孙 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名乃苦其身,燋其心。
(4)假设《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朱德来选择,他是愿意做“愚公”的“子孙”,还是愿意做(乙)文中的“子孙”?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组卷:29引用:1难度:0.4
四、课内阅读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加点字。
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④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
(4)翻译。
①何苦而不平?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甚矣,汝之不惠。
(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组卷:7引用:1难度:0.5 -
8.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 且:而且 B.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C.杂然相许 许:赞同 D.虽我之死 虽:即使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选文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C.分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愚公的心理是: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D.选文最后写天帝的恐惧心理和“操蛇之神”被智叟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组卷:83引用:2难度:0.7
五、翻译
-
9.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组卷:13引用:2难度:0.8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惧其不已也
(5)一厝朔东组卷:38引用:1难度:0.5
六、作文
-
11.课文中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物,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一位人物,清晰明了地表现这个人物的变化。
组卷:3引用:1难度:0.5
十二、文言文阅读
-
34.阅读理解。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2)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3)故事的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背走了大山,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5)通假字。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组卷:444引用:8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