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12 14:0:9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下列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组卷:824引用:12难度:0.7 -
2.如图,当人手握铅球向上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力使前臂骨骼绕肘关节转动。下列所示的杠杆中,与人的前臂属于同种杠杆的是( )
组卷:493引用:10难度:0.6 -
3.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328引用:22难度:0.6 -
4.山区的公路多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公路,这样车辆向上行驶时可以( )
组卷:529引用:6难度:0.4 -
5.如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质量约为3t的奥运五环缓缓升起。若将升起过程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则该过程中奥运五环的( )
组卷:557引用:22难度:0.6 -
6.在如图的三种场景中,拉力F1、F2、F3大小相等,在拉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的距离也相等。若拉力所做的功分别记为W1、W2、W3,下列关于它们大小关系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组卷:1105引用:15难度:0.5 -
7.很多同学喜欢用“思维导图”梳理章节知识,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总结的第十一章知识要点,其中第二点内容空缺,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合理一项,把图补充完整( )
组卷:26引用:2难度:0.8 -
8.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和绳重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过程中,甲、乙两图的拉力及机械效率为( )
组卷:1653引用:13难度:0.5 -
9.在我校物理科技节上,玲玲老师给大家演示了神奇的“二力平衡”。如图所示,当一学生握住中间细细的圆柱体并保持静止时,玲玲老师用两弹簧测力计拉动圆柱体两侧的“同一根”细线,使“整根”细线向右做匀速运动,神奇的是:左手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8N,右手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却只有1.6N.“同一根”细线右端受拉力小,为何细线还能向右匀速运动呢?原来中空的细圆柱体内部另有“机械”,你认为内部最有可能的滑轮绕线结构是下列图中(不计绳重及摩擦)( )
组卷:1710引用:18难度:0.7 -
10.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站着大人和小孩(G大人>G小孩)。且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人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向支点移动。则杠杆将( )
组卷:5447引用:30难度:0.9
三、简答题(共48分)
-
30.在扬州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
次数斜面
倾角θ物块重量
G/N斜面高度
h/m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有用功
W有/J总功
W总/J斜面的机械效率 ① 300 5.0 0.6 4.2 1.2 3.0 5.0 ② 300 3.0 0.6 2.5 1.2 1.8 3.0 60% ③ 450 3.0 0.8 2.8 1.2 2.4 3.4 71%
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第②次实验中摩擦力为 N。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 (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
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若将木块换成等质量的有轮小车做实验,则每组数据中测力计的示数将 ,机械效率将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组卷:42引用:3难度:0.5 -
3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 74.1% 62.5%
(2)小组同学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3)如采用图丙装置,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忽略绳重和摩擦);
(4)物理学中把机械对重物施加的力与人对机械施加的力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益MA,用于比较不同机械的省力程度。现用图甲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描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机械效益MA、机械效益MA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组卷:31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