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学校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
发布:2024/11/6 5: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竞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载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小说着重叙述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摘编自齐裕焜《<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材料二:
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共塑造了六大高潮事件,即元妃省亲、宝玉挨打、祭宗祠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贾府抄家。这六大高潮事件,相互衬托,互相辉映,共同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绎着家族兴亡与宝黛情缘两条交叉主线上的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兼及君王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共塑造出四五百个人物形象,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有多种方法,但通过高湖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高湖事件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集结点,而处在矛盾斗争中的人,情绪波动最大,言行最激烈,因此最容易凸显人物的主要性格。人物在小事件中的表现一般都差不多,但处在矛盾斗争的时候,则会尽显自己的本性。例如,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以此定型宝玉的“犟”;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宝钗对宝玉有情却又刻意隐藏起来,以此定型宝钗的“稳”。再如在祭宗祠开夜宴中,小说刻意写了贾珍对皇家恩赏及乌进孝进租的态度,以此定型贾珍的“伪”;贾母对安享天伦的重视,以此定型贾母的“逸”。
质言之,《红楼梦》的高潮事件应具备人物形象的定型性这一特点,且应服务于小说主旨。这既是裁夺诸多事件是否为高湖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处理高潮事件时,技法高低的又一标准。
(摘编自张明明《<红楼梦>高潮艺术的叙事节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写法,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B.曹雪芹认为“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要优于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创作出来的作品。
C.《红楼梦》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创造了一种能使作品婉约含蓄的诗的意境。
D.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特色以及独有的途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使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了雅文学的品位,成为小说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奇葩。
B.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与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即贾府的盛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C.材料一从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化形象、创造诗的意境等方面论述《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风格。
D.材料二举定型宝玉的“犟”等例子论证《红楼梦》通过高潮事件凸显人物性格乃至定型人物性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红楼梦》采取了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宝玉挨打后,宝玉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黛玉对宝玉毫不掩饰真情,以此定型黛玉的“真”。
B.《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巨制,人物主要为君王权贵和市井细民,所涉范围极广,人物形象众多。
C.《红楼梦》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
D.由寻找黛玉到黛玉葬花,中间情节、场景多次转换,不断推进情节进展,在情节进展中展开了宝钗、晴雯、黛玉的性格描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红楼梦》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12引用:10难度:0.1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 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言行”,其实圈建数十年来,里面交易的多为马匹,所以当地人常唤作“马行”。
“马行”逢三六九吉日开集,开集时,十里八乡的马贩子便云集于此,极是热闹。“马行”里的交易,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靠的是“中间人”撮合。
一般成功一桩买卖,双方都要付给“中间人”一些佣金。“中间人”吃了买方吃卖方,看似潇洒,其实不然。要做一个上得台面的“中间人”,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诚信,看到什么说什么,既不看人下菜碟,也不暗收好处打诳欺瞒。二是能耐,这能耐便是相马,一匹马往跟前一站,一看二摸三遛弯,看是看牙口,摸是摸膘情,遛是遛役力。可别小瞧了这三招,没有几年的工夫是学不来的。
窑二就是做“中间人”的。在窑镇马行,窑二的名头很是响亮,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一进马行,当头便是一句,窑二在不?似乎找着了窑二,卖马便卖的心安,买马便买的理得。
窑二入行十年,相马无数,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例退马事件,这让窑二的头上罩上了一层无形的光环。窑二也不拿架,人极随和,往往逢了集开了市,便左手托一紫砂壶,右手摇一雕花扇,迈着碎步,边走边眯上眼“呲溜”一口,然后咂咂嘴,哼出一段字正腔圆的京腔来,神仙一般。
这日逢九,照例是马行开市的日子。一大早,马行偌大的场子里就热闲起来,一根根木桩上栓满了各式各样的马。买主,卖主,手一袖,使蹲在那儿等。等谁?窑二。
窑二来了,边走边哼。左手茶壶,右手竹扇,八字须,瓜皮帽,长袍马褂,干净利落。不时地有人站起来,喝上一声好,然后问一句,窑二爷,来了您?窑二笑着点点头,答一声,来啦,接着哼。
进了马行,虽说没有交易,窑二也不闲着,人围着栓在木桩上的一匹匹马,来来回回地看。看着,看着,窑二的脚就在一匹马跟前顿住了,是匹枣红马,毛色纯正整齐,浑身缎子般发亮。窑二围着那匹马连转了三圈,叹了一声,好马!
窑二相马从不轻易夸马,看窑二的神态,这马绝非等闲了。立时就有打算买马的人聚了来,把窑二团团围住。人群里有一个胖子开了腔,窑二爷,这匹马当真是好马?窑二眯着眼答,您当我是闹着玩的?胖子瞅着瞅那匹马,摇一摇头,说瘦了点,窑二上下打量了胖子一回,应道,驮货爬坡颠山道,您可见过胖子走得下来的?人群哄地笑了起来。窑二一摆手,说,对不住,只是打个比方,没有嘲笑您的意思。胖子也笑,胖子说,冲了窑二爷这句话,这马我要了。
接下来就是商量价钱了。卖马的人是个瘦子,一胖一瘦分别跟窑二用手势打起了哑谜。围观的人屏着息,瞪着眼,一个个盯得仔细,生怕错过了一场好戏。价码终于在窑二伸出的手势里定了下来。窑二伸出五根手指,冲着人群晃了晃,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喧哗。一般的马都是二三十块大洋成交的,好了也不过四十块大洋,这匹马居然卖到了五十块,真真破了天价。
在众人的唏嘘里,胖子很豪爽地掏出了五十五块大洋,交到窑二手里,五十块是买马的钱。五块是酬金,酬金本该是两块大洋,胖子说,难得今天买了匹好马,多谢窑二爷。
胖子兴冲冲地牵着那匹枣红马走了。
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不想却节外生出了枝。事情出在十天之后,胖子买回的枣红马突然病了,胖子起先以为是小毛病,请了兽医来看,兽医看了几次,却珍不出毛病来,只好开了药,灌服,十多天下来,病一点儿也没有见好,却白白贴进去十几块大洋。胖子有点儿急了,本想花高价买匹好马来挣钱,谁知却成了赔钱货。
眼见马病得不行了,胖子寻到了马行,追问窑二缘由。窑二摇头,说定是您饲喂不当的事。胖子不服,想要退马。窑二说,马行有规矩,马在买马人手中超了三日,概不退换。如果都像您这样,喂出病来就来退换,马行岂不乱了套?众人皆点头附和。
胖子见辩不过,一急之下,竟在一天夜里把自己挂在了马行的一根木桩上。
窑二听了这事,一跺脚,长叹一声,再不去马行。数日之后,窑二也一病不起。
那天,眼见窑二的身子骨不行了,窑二的老婆抹着泪坐在床头,望望窑二,又望望得了怪病倾家荡产也治不好的儿子,凄切道,都怪我,不该出了这等馊主意,逼你牵了自家的马去骗人啊。窑二摇头,幽幽地说,不怪你,怪我自己,一个七尺男儿竟不能养活妻儿,却靠这等手段害人害己,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啊!
言毕,两行浊泪爬上了面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篇介绍窑镇的“马行”,为下文主人公窑二的出场做铺垫。
B.胖子“很豪爽”地花五十五块大洋买马,说明了胖子既富裕又豪爽。
C.“言毕,两行浊泪爬上了面颊。”这一结尾“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窑二得知胖子死后“跺脚”“长叹一声”,表明他内心无比悔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相马”为线索,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视角独特,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表现力强,发人深思。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和各色人等的本来面貌,灵活自由,不受拘束。
C.小说在开头极力运用渲染手法,表现了窑二相马技术的高超,既有正面的描绘,也有侧面烘托和衬托。
D.小说语言简洁质朴,散淡平静,如小说在结尾才道出事情的原委,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特点。
(3)窑二得知胖子死讯后,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郑俊甫的作品风格为“他笔下的文字,生满根须,牢牢抓着故乡土地最茁壮的两根:一个是善,一个是情。”请你结合本文加以理解。组卷:12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些专业人员认为,奥密克戎的总体风险比较高,可能具有“高传染性”“能有效躲避人体的免疫”等特性。( ),同时还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的抗御效力。
临床上的情况也表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或毒性不是最强的。最先对奥密克戎的出现提出警告的南非医生安吉丽•库切称,感染该毒株的病例症状“不寻常,但温和”。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人出现的典型症状是“极度疲乏”,但没有出现味觉或嗅觉丧失。患者症状较轻,会感到肌肉酸痛、疲乏,不适感大概持续一两天。可见,①
判断奥密克戎致病性是否更强还需要看其是否在短时间内引发更多的人感染。虽然南非目前有较多的人感染奥密克戎,但是初步数据显示,南非的住院率攀升可能是因总体染疫人数增加,而非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有疫苗的保护力可能会因为奥密克戎而降低
B.奥密克戎可能会降低现有疫苗的保护力
C.现有疫苗的保护力可能会被奥密克戎降低
D.奥密克戎可能把现有疫苗的保护力降低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1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中庸》中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中也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力行”成为当前的一个热词,意思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我们从小到大拥有很多梦想,写了很多计划,说了很多豪言壮语;但很多梦想变为空想,很多计划停留在纸上,很多豪言壮语成了笑话。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缺少“力行”,我们常常是语言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子。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7引用:3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