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6 20:3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殷周时代,文字发展成熟,除甲骨文外,现存约两万篇金文,记录了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制度文化的变迁。但历来金文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古文字学、历史学等领域,对其文学价值关注较少。实则金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诗经》《尚书》。金文文学是中国早期文学的原生形态,内容丰富、叙事精彩,文学价值很高。商周金文经历由质到文的转变,其背后折射出社会制度文化的变革。
②殷周革命是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的重大变革。殷周政教各异,一般多言殷人尚质,周人尚文。“文”指文采、文化;“质”为质朴、本质。前贤对殷周制度文化特质的总括,虽有整齐化之嫌,但周人尚文则是较一致的认知。
③现存商代金文五千余篇,但普遍字数偏少,最长者约五十字,传递的信息十分有限。商中期以来,青铜器开始铸铭,但内容简略,仅有祭祀对象名号、族徽,这种铭文已经有了叙事性。至商代晚期,出现稍长的金文,内容趋于丰富,主要反映殷人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祭祀、战争、田猎等。总的来说,商代金文字数少、篇幅小,语言简洁,铭文旨在直录,缺少修饰,尚未体现出多少文学色彩,这多少能体现殷人制度文化及思想观念“尚质”的一面。
④周人代殷,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周人施行“文德政治”,政治理念通过礼乐制度延及现实世界,形成“尚文”之风。
⑤在重文风气下,周代金文开始走向繁荣,词汇丰富,修辞讲究,叙事手法完善,韵文进一步发展,文体形式多样,出现了大盂鼎、豳公盨、史墙盘等优秀篇章,皆表明金文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用词上,金文不少词语见于《诗》《书》。句式上,西周金文多四言句式,与《诗经》基本一致,如金文的“用祈眉寿”“有严穆穆”等句式多见于《诗经》。
⑥修辞手法上,由简到繁,文学自主意识逐渐加强。西周早期,金文记事多平白直叙,少有过多的文辞修饰。中期以后渐渐讲求文辞,典型的如史墙盘,对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位周王的颂扬,皆用一典雅词语形容,如:曰古文王、索圉武王、宪圣成王、亚慎康王、弘鲁昭王、祗显穆王。对自己祖先的赞美,称青幽高祖、勇惠乙祖、舒迟文考,用词简练典雅而意蕴丰富。
⑦西周金文文学性的另一表现就是用韵,韵语代表着人类语言发展的突破。现有材料表明,商代甲骨金文尚未有意识地用韵。西周早期,金文开始用韵,只是数量相对较少;至西周中期韵文开始大量增加,典型的如史墙盘,通篇置韵。到晚期,韵句更是非常规整,以四言为句,句式整齐、语言精练。两周金文多押阳部、幽部韵,读起来声音洪亮悠扬,朗朗上口,应和金文在祭祀、册命及宴飨等典礼仪式上诵读功能相关。
⑧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金文,记录各国间政治交往、婚姻关系等,目的是彰显作器者的家世与身份。至战国时期,随着宗周礼乐制度的转变,金文亦随之发生变化,内容上记事铭文相对减少,铭文篇幅变短,逐渐开启秦汉金文日用化的先河,而金文的文学性日趋消亡。
(摘编自吴毅强《金文文学与殷周文质之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存的金文,记录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与《诗经》《尚书》相同。
B.商代金文普遍字数较少,语言简练,缺少文学色彩,体现了殷人制度文化及思想观念“尚质”的特质。
C.周人“尚文”之风的形成,与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制礼作乐、逐渐形成一整套的礼乐文化制度有关。
D.西周早期金文,记事平白直叙,很少有文辞修饰,中期以后才逐渐讲求文辞,用词典雅且意蕴丰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由历来金文研究的状况引出作者观点:金文文学价值很高,殷周金文由质到文的转变折射出社会制度文化的变革。
B.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周代金文在修辞手法上由简到繁、文学自主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
C.文章举出史墙盘通篇置韵的例子,目的是论证大量韵语的使用使西周金文达到了非常高超的修辞艺术水平。
D.文章整体呈现出“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再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体现出作者清晰的论证思路,结构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用词上不少词语见于《诗》《书》,句式上多四言句式,与《诗经》基本一致,足以表明周代金文取得了很高文学成就。
B.两周的金文因为需要在祭祀、册命及宴飨等典礼仪式上诵读,所以多押阳部、幽部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声音洪亮悠扬。
C.商代金文没有用韵,西周早期开始有少量用韵,西周中期韵文大量增加,到晚期,韵句更加规整,句式整齐,语言精练。
D.春秋战国时期,因礼乐制度的转变,金文也发生变化,记事铭文减少,篇幅变短,功能向日用化发展,其文学性日趋消亡。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日前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这份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贡献,有助于推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世界传统医学更深入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好保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
这份世卫专家评估会报告指出,使用中医药有利于降低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中医药在作为附加干预措施时,可缩短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药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摘编自郑汉根《推动中医药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材料二:
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比例高是上海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说。例如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可能会有倦怠无力、舌苔腻、大便黏滞不爽、脘腹胀满等中医症候表现,在这个阶段及时用中医药干预,起到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使其不成为确诊者,也促进核酸快速转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来介绍,中医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深入参与新冠救治全过程,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摄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疫情以来,向市民推荐发放了多种防疫中成药、中药代茶饮或汤剂,这些成熟的方药大多具有清热化湿、扶正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抗疫能力,而且安全有效,适用人群广,便于较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尽快阻断疫病的传播。
(摘编自赵逸赫、许东远《中医药有效参与上海抗疫》)材料三:
记者了解到,针对疫情,治疗方案迅速确定,对症状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协同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及症状较轻的普通型,以中医为主,并且效果良好。
临沧市中医院院长唐贞力用“早准精防”总结这次抗疫经验。“早”是第一时间中医介入。“准”是准确分型。“精”指一人一方、精准治疗。“防”指对重点人群,分类制定预防方。
云南省中医专家组表示,两年多来,云南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在治疗中,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策,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阻断向重症发展。中医药的干预范围从重点人群,扩展到隔离点及重点封控区,中药汤剂受到民众欢迎。
“不管是助力湖北、上海抗疫,还是本省‘动态清零’,云南中医药的贡献不容小觑,云南中医人总结了12字抗疫经验诀。”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姜旭说。
“提早介入”。中医专家闻令而动,根据患者病症变化,修订完善中医药防治方案、调整充实中医药队伍,始终做到提早介入,及时全程指导。
“辨证施策”。结合病例患者寒热虚实、病位脏腑、气候变化及个体差异,辨证论策,单人单方,及时调整组方用药,做到精准救治。
“全程参与”。让中医药全流程参与预防、治疗、康复。针对密接者,成立“治未病”专家组,进驻隔离点,单人单方。针对次密接、特殊工种等,运用几个基础方形成“预防汤剂”,规模性服药。针对康复期人员,扶正化湿,力促病毒排出。
(摘编自《提早介入辨证施策全程参与中医药成为云南抗疫“利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B.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新冠肺炎的西医症状,但可能会有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及时用中医药干预,会取得较好疗效,使其不成为确诊者,促进核酸转阴。
C.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对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及症状较轻的普通型,以中医为主,对症状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D.中医药不仅能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摄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行全过程中医药康复,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向市民发放的防疫中成药、中药代茶饮或汤剂,具有清热化湿、扶正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抗疫能力,有助于尽快阻断疫病的传播。
B.对于确诊病例,要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重视中西医协同救治,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一人一策,辨证论治,并及时调整组方用药,做到精准救治。
C.使用中医药可缩短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的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能避免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D.中医强调“治未病”理念,运用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干预范围从重点封控区,扩展到隔离点及重点人群,用中医药筑起防疫屏障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3)针对新冠疫情,中医药有哪些抗疫经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坐宫
闻琴 河水流进山洼,回旋而上。春季到来,水畔就铺满青绿不一的荇草。行人若再往里,得过一道山岭。岭子靠左,那最平坦的一处,叫做白家岙。白家岙的人都姓白,唯一一个会唱戏的男人却姓蓝,人称蓝三爷。清晨,渡船停泊,一瓣一瓣的落花漂浮水上,他总喜欢来这里吊嗓子,而后,踱着方步,念几句白,唱一段慢板。
“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①
蓝三爷也干农活儿,从一开始的笨拙,磨炼成一个庄稼好把式。看着热火朝天的农田收割场面,他也会丢下农具,来几段西皮流水助兴。村人就寻个木枝,敲击瓷碗给他伴奏——这也似作响锣鼓,好像真过了一回千军万马的瘾。
村里学校老师缺失,蓝三爷说自己戏校毕业,认字识数,因而常常主动代课。空闲,他还在操场上给孩子们演上几段打戏。孩子们围聚在他身边,瞪着眼,张着口,好像窥到另一个世界,也模仿着戏里的角儿,性格变得稳重。
蓝三爷是个热心人。每逢村里捐款,他是头一个。要是赶上修路造桥,那更是义不容辞。他还好打抱不平,谁家男人欺负女人,那可是不给半点面儿,该训就训。在村人的记忆里,蓝三爷又是孤僻的。黄昏时天气阴沉,水面歇满乌黑的蚊蝇,天边黄云翻滚,远处传来尖利的鸟雀鸣叫,夜里必是滂沱大雨。他常立在洼头,凄惶行走,背影孤单。
一个邮差走进僻静的小村,蓝三爷接到一封信,信封戳着一个外国地址。灰雾蒙蒙的早晨,他换上中山装,渡船去镇上,又去县里、市里、省城,乘飞机,漂洋过海,到达一个地中海小国。蓝三爷哪儿去了?孩子们不适应,不停地提醒大人。那名邮差又来送信时,孩子们便围住打听。哦,他大概出国了,他的两个哥哥联系上了他。
白家岙的人再也听不见那熟悉的音调。聆听过他唱腔的河水、黄莺、小狗、花朵,就更为寂寞。岙里的孩子,挎着书包,绕过河水,也学着蓝三爷吼上几声,咿咿呀呀,振作精神。“头上摘下胡地冠,身上脱下紫罗衫。沿毡帽,齐眉掩,三尺龙泉挎腰间,将身来在宫门站,等等等等候了公主盗令还,爷好出关。”
月白风清的晚上,蓝三爷突然又回来了,他依旧穿着出国时那身中山装。他在岙里走来走去,摸摸孩子们的脑袋,这个看看,那个瞧瞧,分发一些零食水果,满眼看不尽的喜欢。
“蓝三爷,你干啥要回来?”
“我是中国人,这儿才是我的家。娃娃们,想我不?”
“想,就像杨四郎盼归那样想着哩!”
“那是想得紧……”
岙里通网那天,岙口突然驶来几辆县剧团的大车,车上下来几个领导模样的人。村人这才明白,当初三爷迁籍岙里,并非像他说的“在家行三,而今却是孤家寡人”,还添了一段仇恨。
蓝三爷的爷爷是名角儿,性格刚正。蓝三爷一身技艺由爷爷传授,性格也随爷爷。团里有个歹人心存嫉妒,处处打压,让他从A角唱B角,从B唱C,最后逼他跑起大龙套。蓝三爷性子拧,处境也越来越糟。歹人潜进他的宿舍,放了一把火,他烧成重伤,母亲和妻子重伤不治……动荡年代结束,那歹人官运一直亨通,等到快退休,才被人告发贪污。审讯时,交代自己就是当年的纵火犯。
剧团领导请蓝三爷清唱几句《坐宫》。他颇为不屑,凄凄惨惨的,又哪如一曲《借东风》听得人神清气爽,妖魔鬼怪就此一扫而光。站在遒劲的苍松下,蓝三爷被毁伤的头皮格外醒目,脸上的坑洼似月亮表层,那手臂上的累累疤痕,在阳光下闪着坚韧的光。“我哪儿也不去,就在村里给娃儿们唱,快活又自在。”
蓝三爷说毕,飘然离去。这舞台上的角儿收了蟒袍皂靴,敛了光芒,洗净粉墨油彩,一旦肚饿,任是神仙也得回到炊烟灶台,吃五谷菜蔬,变成接地气的农夫凡人。
河水静静流淌,日落星布,白家岙拆了迁,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村子寂静了一些,时不时,也听说村里哪家哪户的小娃儿,被省城的戏校招收。他们在月下追觅已逝尊者的魂魄,唱念做打,英姿勃发。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2期,有删改)【注】①文中的唱段均出自京剧《坐宫》,讲述了北宋名将杨延辉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为夫妻,被迫留在他乡的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提及蓝三爷清晨吊嗓子时喜欢唱《坐宫》选段,以此暗示他内心的愤懑之情。
B.文中采用补叙的手法写“蓝三爷的爷爷是解放前的名角儿……”,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避免了文章结构的平铺直叙。
C.小说中多次出现《坐宫》唱词,这样写既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色彩,又可以突出人物心境,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口语和书面语交替使用,灵动变化,亦善用修辞,形象生动,语言富有感染力。
(2)蓝三爷来到白家岙,中途又离开,最终又回到这里。请结合文本分析蓝三爷期间的内心变化过程。
(3)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画波浪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组卷:5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交通堵塞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病”,不仅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体验,还降低城市运转的效率。先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行人和车辆来说,当道路占有率达到40%时,整体的通行速度就会变慢,最后降为零——交通瘫痪。不过,一种不起眼的昆虫或许能够启发我们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那就是蚂蚁。蚁穴内蚂蚁尽管数量众多,道路纵横交错,但① 。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蚂蚁能够根据道路的拥挤程度,相应地调整自己的速度。在道路不拥挤的情况下,② ,来达到通行效率的最大化。在道路拥挤的情况下,蚂蚁会选择有节制地进入,同时确保群体数量不超过路线所允许的最大载流。
其二,蚂蚁作为集体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协调整体的行动最高效地将食物搬回巢穴。对于蚁群来说,食物沿线的交通秩序维持得越好,③ ,以此来实现群体觅食效率的最大化。而人类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却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最终大家全部被堵在路上。在这一点上,人类需要向蚂蚁学习,以改善交通状况。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蚂蚁的集体行为来学习它们避免拥堵的方法,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提供参考,让自动驾驶汽车参考蚂蚁出行来避免不堵车,未来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交通瘫痪”与因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运动能力的“瘫痪”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信息高速公路”源自“高速公路”。请简述“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4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5个“00后”女生,凭借着京剧戏腔的短视频歌曲,连续登上抖音、微博等热搜榜。因多数住在“416宿舍”,她们被网友称为“上戏416女团”。2019年以来,她们持续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日常练功、演唱的视频,有时也在宿舍里展示京剧赶妆、戏服、扮相、手势,教网友分辨不同流派唱腔,记录生活的同时普及京剧知识,逐渐收获了一批观众。
出生于1997年的独竹漂传承人杨柳,以“水上轻功”作为传播点,让发源于赤水河流域这项拥有千年历史的独特绝技广为人知,积累了近100万粉丝。
出生于1998年的峨眉派武术学习者凌云,在2020年疫情期间,着一身睡衣下楼扔垃圾时“顺便”舞剑,让中国功夫火遍全球,迄今在抖音获赞1.7亿。
这些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创作者们,既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又懂同龄的年轻网友心理,他们的表现,让非遗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成为可能,也让我们欣慰于中国的非遗事业“后继有人”,他们让非遗有了更加夺目的生命力。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