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12/14 14: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了解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但是强调要以义取财;他理解财富增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所以强调先富后教;他深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因此主张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无论是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孔子都力求将其框定于仁德与道义的范畴之中,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的期许。
          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语出《论语•里仁》,以下只注篇名)。但是,当追求财富与坚守道义相矛盾时,孔子绝不会放弃道义。如果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摆脱贫贱,那就宁肯不处富贵、不去贫贱。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常有人以此为依据来证明孔子“重义轻利”,其实,孔子“重义”确是事实,“轻利”的说法则值得商榷。他从不反对而且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只是当求利与道义不能两全时,他赞赏能坚守道义的君子,鄙视只知求取钱财而违背道义的小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基于道义的财富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是最贴切的表述。
          孔子理解财富增长既是民众对富足生活的期许,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所以强调先富后教。《论语》记载,孔子到卫国,感叹人口已经很多了。人力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孔子看到这点感到很欣慰。学生冉有问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富之”。仅有基础是不够的,还要将人力资本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创造财富使民众富起来。“既富矣,又何加焉?”那么富起来之后呢?孔子说“教之”(《子路》)。生活富裕之后,可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不是空谈仁德与道义,而是强调要夯实社会的物质基础,先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再进一步通过教化达成谦逊守礼。
          孔子基于社会公正,反对贫富过于分化,强调要有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如果财富分配不公、民众不能各得其所,不仅社会秩序不能安定,统治者也会有倾覆之患。在孔子看来,当时的统治者过多的贪欲,正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原因,也是社会不公正的结果。民众富足与国家富裕是一体两面:“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足?”(《颜渊》)民富才能国富,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为全体人民提供了追求财富的机会,培育了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通过财富分配和占有在某些方面有所体现。孔子财富观中蕴含的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公平正义相契合,可以启发我们正确看待和追求财富。与此同时,在财富分配方面,既考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更要采取有效举措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编自刘宏伟《学界观点——孔子财富观的社会公正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能缩小贫富差距,使民众各得其所。
    B.孔子认为,人力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发挥人力资本可使民众富起来。
    C.在孔子看来,获取财富时能否以义取财,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野。
    D.为了社会公正,孔子力求将他的财富观框定在仁德与道义的范畴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结构井然有序,先总论后分论,各分论点之间呈现一种并列关系。
    B.文章第三段论述孔子的先富后教观,强调物质基础是教化民众和社会文明的前提。
    C.文章列举多篇《论语》的选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据充分,论证周密。
    D.作者基于我国新时代社会现实,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对孔子的财富观作了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重义尚利,认为“义”与“利”是人性本能,人有逐利冲动,也会有道德萌动。
    B.孔子财富观中的社会公正理念,为看待和追求财富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借鉴。
    C.孔子的先富后教观启示我们,民众富裕、经济发展之后就要从礼教层面上教化人们。
    D.作者认为,国家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需要处理好民众富足和国家富裕之间的关系。

    组卷:6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除了体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所说的“一种将身体、精神与意志和谐统一在一起的人生哲学”,也为世界奥运史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追求一种人民性,鲜明地表现了“快乐奥运”的理念。开幕式中200多人组成的人民群体,由各行各业的代表、国家功勋以及各民族的代表组成;闭幕式的1300名演职人员同样是来自各中小学、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北京冬奥会注重人民性理念的传达,既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行业迅速发展后、文化自信的必然呈现;也是中国人民热情洋溢、团结友善、欢迎全世界朋友的态度的自然流露。
          北京冬奥会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融合,鲜明地表现了奥运会的中国文化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在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将中国古代关于岁月的算法及其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进行了一次生动展现。开幕式“奥运五环”的亮相则采用了李白诗歌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构想,让黄河水铺满整个大地,水凝结成冰后,在鸟巢舞台中央拔地而起。北京冬奥会不仅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而且以科技手段、时代精神重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北京冬奥会追求疫情防控与体育竞赛的协调,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互爱互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用红色作为闭幕式的主打颜色,这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它不仅代表着喜庆、祥和与幸福,而且氤氲千百年来的秦汉气息、唐宋遗风、元明清神韵,还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奋斗史。当前人类正处在面对疫情的艰难时刻,红色寓意着世界人民在苦难中的坚守与温暖,寓意着全球一起抗击疫情、面向未来的勇气与希望,中国红将这种温暖以视觉化的方式传递到全球。
    (摘编自《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光明日报》)材料二:
          在近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都制定了《场馆遗产计划》,明确赛后用途和规划,努力打造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传承利用好冬奥遗产,巩固奥运成果,持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发展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
          赛后,冬奥场馆将面向公众开放,服务于大众体育健身休闲,举办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服务全民健身。同时,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和各项国内赛事,带动大众赛事和地方发展。
          据介绍,冬奥场馆将实现场馆四季运营,所有冰上场馆四季向公众开放,举办大型赛事和文化休闲活动。延庆和张家口山地雪上场馆,受气候限制,冬季将开展雪上项目大众体验和举办赛事;非雪季,利用赛区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冬奥场馆四季运营。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将实现四季运营》,《北京学习平台》)材料三:
          如同2008年夏季奥运会闭幕后一样,如今“后冬奥时代”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北京作为‘双奥’之城,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表示,在后冬奥时代,北京将在城市发展中,持续为科技冬奥成果提供应用场景,使冬奥科技成果从冬奥会走向城市发展的应用场,飞入寻常百姓家。“冬奥会的宝贵财富,将成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动力。”许强说。
          据了解,在冬奥会中广泛应用的智慧场馆技术,目前已开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和枢纽型建筑进行推广并逐步应用,此外,在绿色环保领域,北京正加快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绿电技术、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普及。
          许强介绍,北京还将面向产业升级,加速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应用“云转播”技术、8K高清视频技术、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等,加强智能技术场景应用与体验布局,助力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北京智造”品牌,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发展。
          从申办、筹办到完美收官,科技创新贯穿北京冬奥始终,融入冰雪盛会的方方面面。而在这一过程中,首都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跑出了加速度。
          中关村、怀柔、昌平,3个国家实验室全新成立,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家瞄准“制高点”的新型研发机构先后问世、新的体制机制激活创新创造。
          京郊怀柔,雁栖湖畔一座务实基础研究的科学城已然成形。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正在这里加速形成,支撑原始创新的力量在这里集聚。未来,这里的大科学装置将供全球科学家共享。
          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正在顺序铺展,昔日中国互联网的诞生地,今天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新高地。全球最大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新型区块链底层平台技术……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成为新技术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科技赋能,一起向未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奥会开闭幕式各行各业普通群众的参与,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行业迅速发展后文化自信的必然呈现。
    B.我们必须用科技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才能更鲜明地表现中国文化特色。
    C.为了在后冬奥时代更好地利用场馆,传承优质资源,北京冬奥组委会为所有竞赛场馆都制定了《场馆遗产计划》。
    D.北京将在城市发展中持续为科技冬奥成果提供应用场景,而冬奥会的科技成果也必将为北京的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下列对材料相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的创意和李白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构想,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B.冬奥会后场馆将面向公众开放,实现四季运营,冬季开展大众体验和举办赛事,非雪季则发展特色旅游、山地度假等产业。
    C.冬奥会场馆的开放,既体现了开闭幕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又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D.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奥运会的文化遗产、场馆遗产和科技遗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将持续助力中国未来发展。
    (3)冬奥会的科技遗产为城市发展赋能的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回答。

    组卷:2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鹊起
    津子围
          天气好的时候,老庞总是出现在街心公园,坐在斜角那条磨出本色的木椅上。从青草发芽到花瓣缤纷,从树叶遍地到雪地暖阳,时间长了,不仅很多人认识老庞,连梧桐树枝上的喜鹊,见到老庞都不停地欢叫。
          椅子另一端坐的是苏颖奶奶,她和老庞谁都不瞅谁,眼睛望着前方,仿佛前方有无尽的景色和岁月。他们眼前是一片老街区,是整个城市最早生长的地方,难得地保留了下来。从空中俯瞰,那里成了四面围着高楼的“天井”,老建筑的年龄很大,外墙已经上了“包浆”,却有着温暖祥和的气场。
    “喂喜鹊了吗?”苏颖奶奶问了一句。
          老庞好一会儿才说话:“早晨喝的牛奶有点儿凉,烧心!”
    “小不点儿去幼儿园了吗?”
    “这个月的退休金昨天到账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前言不搭后语
    “生二女儿时你不在身边……”苏颖奶奶说。
    “昨天下雨了吗?前天,前天好不好?”
    “我说二女儿,你扯什么雨。”
    “你老糊涂了?老二不是儿子嘛!”
    “你才老糊涂了呢……那时候你一出海就三四个月……”
    “我从没出过海……那是支援三线建设……”
    “海上三线?”
    “说你糊涂了还不服气,海上哪有三线?是西北,大西北!”
    “编,老了老了,怎么还会编了呢?”
    “我虽然不算铁骨铮铮,但也是一条硬汉,好几次要见到死神了,咬咬牙,还是回来了。”
    “你是条硬汉,家里可苦了我了,一家老小,省吃俭用,那些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挨过来的。”
    “你是不容易,付出太多了,你劳苦功高,是这个家的大功臣总行了吧?”
    “我可不图你表扬……要说苦累,你也苦累,我记恨你的是,你从不把我放在心上……一两个月也不写个信,好不容易盼到一封信吧,写得跟电报似的,就说生老二的时候吧……”苏颖奶奶开始唠叨了,一旦进入唠叨节奏就不容易停歇,还不免掺杂着抱怨。说到一半儿,一只喜鹊落在苏颖奶奶脚下,她连忙去照顾喜鹊,喜鹊飞走了,苏颖奶奶问:“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老庞瞅了瞅她,沉着脸说:“说完了!”
          夕阳暖融融地照在“口袋公园”的树上、草坪上,椅子和两位老人留下拉长的影子。苏颖奶奶过来搀扶老庞,她贴着老庞的耳边说:“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怎么偏偏嫁了你,受了一辈子罪!”老庞侧过脸偷笑着,如孩子般顽皮地伸了一下舌头。
          一连几天,老庞没见到苏颖奶奶,他似乎找不到谁去问问,身边显得空空荡荡。“老东西,跑哪儿去了呢?”
          不知什么时候,苏颖出现了,她有些迟疑地走到老庞身边。苏颖问老庞:“您是庞大爷吧?”
          老庞愣愣地看着苏颖,他一时又记不起自己是谁了。
    “我是苏颖,我奶奶让我来找您的。”
    “你奶奶?”
          苏颖似乎明白了,她蹲在老庞跟前,问:“大爷,您是不是总坐拐角这条椅子?”
          老庞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经常跟您坐在这条椅子上的老太太,是我奶奶。”
          老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奶奶周五进医院了,昨天晚上才醒过来,她让我给您捎个信儿。”
    “你奶奶住院了?要紧吗?”
    “现在没事儿了,已经过了危险期……”
    “你刚才说你奶奶……也坐在这条椅子上?”
    “是啊。”
    “经常坐在这条椅子上?”
    “是。”
    “你确定?”
    “以前,我从远处看见过您,见您和奶奶聊天,只是没这么近距离……”
    “走!”老庞用力站起来:“……哪家医院?”
    “我奶奶没想让您去探视,她只是让我给您传个话儿。”
    “走,你带我去!”老庞拉住苏颖的胳膊。
          苏颖不好违拗,只好拉着老庞的手,这时,他们身后传来清脆的铃声,驻足间,自行车锻炼者从他们身边快速闪过,铃声使得老庞的意识,水洗过一般清晰起来——老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尼龙绸菜袋子,站在街口对他微笑,那是她最后一个微笑,是的,他老婆在20年前就离世了。
          老庞步履蹒跚,跟着苏颖向外马路走去,两只喜鹊倏地从草地上鹊起,跟随在老庞和苏颖身后,仿佛起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两位老人眼中“无尽的景色和岁月”与老街区“年龄很大”的建筑相互映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B.小说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伏笔隐匿于对话之中,又巧妙地借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让回忆与现实自然交织。
    C.作者以充满温情的文字,走进老年人的内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向往与情感渴望,引发对老年人终极关怀的思考。
    D.小说结尾处“清脆的铃声”解开了老庞的记忆之锁,让老庞回到了现实,也让读者震惊,突出了小说的悲剧结局。
    (2)“喜鹊”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每次情形都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小说中,两位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意蕴,请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组卷:11引用:3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宜多保暖。夏季很多人不爱穿袜子,而且喜欢吹空调,①
     
    ,很容易受凉导致脚部抽筋;若经常受凉,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②
     
    。尤其在晚上睡觉时,要将脚盖上。经常穿高跟鞋也会使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因此尽量不要穿高跟鞋走过多的路。另外,不正确的坐姿容易导致足部痉挛。③
     
    ,不要跷腿。
          中医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脚在下,属阴、寒邪也是阴邪,所以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重要途径。双脚离心脏远,血流量小,脚面的温度比身体低,一旦受凉、寒凝,就会影响气血运行。不但皮肤受损,还会出现胃痛、腰腿痛、痛经等病症,这也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的道理所在。因此,即便是夏天、老年人也应穿薄棉袜或丝袜,避免脚部受凉。此外,还应避免脚部被冷风直吹,下雨时最好穿雨鞋。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组卷:4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大学》里有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误本为末或本末倒置,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颠三倒四或茫无头绪,那么就会事与愿违,事不举而功不成。
          上述材料能给“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