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4《第一单元》2017年单元测试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技”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萨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B.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典型人物,这种人物具有脸谱化的特点。
    C.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更为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人物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D.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和后来的双主角或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组卷:6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②!”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③,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
    【注】 ①任侠:以“侠义”自任。  ②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③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龙初遁还,巴西客:寄居
    B.州有道,不应举:推荐
    C.其诗以激杨贵妃擿:揭发
    D.释囚为参谋辟:征召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①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②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⑤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⑥有诏长流夜郎
    A、①③⑤B、③④⑤
    C、②④⑥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B.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感叹他是天上贬下人间的诗人,由此可见李白虽诗歌成就很高但不被重用。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D.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征召李白为幕府属官,险遭杀身之祸,幸遇郭子仪的帮助,得以流放夜郎,最后在流放途中遇赦得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②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开头两句怎样表现送别时的气氛和心情? 
    (2)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有日月朝暮悬,
     
    。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窦娥冤》)
    (2)天地也!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窦娥冤》)
    (3)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说》)

    组卷:14引用:1难度:0.9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1.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端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
    第一个节目《窦娥冤》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雷雨》,由高一2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观看由高一4班演出的《哈姆雷特》。

    组卷:32引用:5难度:0.5

六、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汉卿的《窦娥冤》,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剧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主人公窦娥悲剧形象的成功塑造,更使其历经七百余年,长盛不衰。关汉卿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首先,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其次,写出了窦娥性格的流动性。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请以“谈窦娥的人物形象”为题写一篇文章。

    组卷:9引用:1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