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发布:2024/11/12 4:0:1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与许多学科相似,中国考古学理论是立体的结构,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组成。这三个部分各自功能不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决定学科理论高度的既不是基础理论,也不是应用理论,而是前沿理论。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国家起源是世界考古研究的前沿性课题。前沿性课题出前沿理论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考古率先在文明起源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文明论成为前沿理论的第一个代表。
②四十多年前,苏秉琦先生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精神鼓舞下,创造性地建立“满天星斗”的文明理论,这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学派形成的标志,更是世界考古东方大国崛起的标志。按苏秉琦先生关于中国学派的论述,1979年以后的十年间是中国考古充分发育的阶段。此后,中国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包括良渚、陶寺、石峁、古蜀等重要遗址显然都与“满大星斗”文明理论息息相关,甚至是其催生的结果。可见,前沿理论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舍此便不会有考古硕果的精彩纷呈和目不暇接,考古学将不仅失去高度甚至失去哲学意境,而只剩坛坛罐罐。
③时光荏苒,又过去四十年。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热情拥抱世界,使得中国考古学正在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可以预期,中国考古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依然是前沿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人类起源和农业起源等前沿课题方面,中国的理论贡献绝不可等闲视之。文明起源理论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每次重大考古发现都能够激励中华文明研究更加深入、更加鼓舞人心。
④丰富前沿理论的工作任重道远。近年的考古发现引人关注,提出一些新的线索。比如:红山古国诞生于农耕与渔猎经济的结合部,河洛古国建立在仰韶晚期中原与大汶口文化的结合部,良渚古国创立于“南稻北粟”的结合部,陶寺邦国出现在华夏与戎狄的结合部,石峁邦国兴衰于农耕与游牧经济的结合部,古蜀王国屹立在长江与黄河的结合部。那么,这些不同的结合部建立的文明灯塔是通过何种途径联系起来的呢?是哪种机制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呢?这就是礼制,早期中国的古礼制度。“文明起兮兆东方。古礼万年始辉煌。”文明因交流而发展,古礼有基因才强大,这是中国古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是中华文明内源性动力之所在。深刻认识与精准解读它,是新时代推进中华文明研究的重要抓手。要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经济类型多样性入手,从结合部的重大考古发现入手。从特色的古礼制度入手,稳稳扣住中华文明的命脉,紧紧抓住中国特色,让认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才能走出中国学派的精气神。
⑤中国考古将迎来下一个百年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认识理论层次,正确估计发展水平夯实基础理论,发展应用理论,丰富前沿理论,为学科健康发展积累经验,无疑是当代中国考古学人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卜工《中国考古学理论必须具有中国气派》)
材料二:
①作为中国现代专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苏秉琦先生提出了一个基于考古物证、却又极具思想品格的“满天星斗”说。这一理论以更为实证、也更具说服力的方式为中国古代王权的形成与文化特质的起源打开了新的局面。
②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论点就是一个具有思想性的历史解释模型。按照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国的政治权力核心或者说政治中心的形成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距今约5000年前或更早;但根据现代考古学和史学研究表明,那种传统叙事其实是将后世中央王朝政治制度倒映为远古格局的想象,是一种基于认祖归宗的历史叙事与政治合法性追认。尽管这种现实倒映为历史的政治追认早已被证明为一个神话,但许多人却又接受了另一种替代性的文明起源中心的想象,即相信中原自古就是中国文明的核心,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中原文明代表了自古一直领先发展的中国文明。这种广为人们接受的历史想象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但其中却包含某种一厢情愿。苏秉琦先生提出的“满天星斗”的解释模型纠正了这种理解偏差。简单地说,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甚至到夏商时期,其实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如甘肃陕西西部的大地湾文化、浙江余姚一带的河姆渡文化、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长江三角洲的良渚文化、陕西河南一带的仰韶文化等等。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而中原文明只是众星之一,而且并非众星之核心。因此这一时期被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为“满天星斗”的时代。满天星斗时期大约持续了2500-3000年或更长,占去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半或一半有余的时间,应该是中国文明的奠基阶段。
(摘编自赵汀阳《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古学理论的各部分中,前沿理论可决定学科理论高度,能起引领作用,所以它比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更重要。
B.“满天星斗”文明论标志着世界考古东方大国的崛起,在人类起源等世界前沿课题研究中,中国的理论贡献最大。
C.红山古国、古蜀王国等古国的建立都与不同的结合部有关,他们的文明都是通过早期中国的古礼制度联系起来的。
D.传统起源叙事认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的形成甚至可追溯到三皇五帝,但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证明这是一个神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用词风格多样,既有“前沿理论”“结合部”等考古专业用语,又有“抓手”“精气神”等时代热点词,还有“坛坛罐罐”等文学性词语。
B.改革开放助推中国前沿理论诞生、发展。1979年以后的十年间是中国考古充分发育的阶段,而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考古学正在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C.关于“结合部”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华文明是包括农耕、渔猎、草原和海洋等多种经济类型组成的文明综合体。拥有庞大的体量和辽阔的战略纵深。
D.关于中国的文明起源中心,许多人相信黄河中游地区自古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中原文明一直领先发展。这种广为人们接受的历史想象其实是错误的。
(3)下列不属于我国前沿理论课题的一项是
A.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的书法真迹。
B.河南“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有望追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主根脉。
C.浙江余姚发现迄今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史前水田遗迹,可上溯至6000年前。
D.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它可能是中国国家的起源。
(4)结合材料内容。请给“满天星斗”时代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一片寂静。
②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趴在皑皑积雪上的战士们慢慢爬到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性的日军禽兽不如,抗联战士如果落入日军手里。生不如死。所以,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绝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知道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
⑥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没有还击,鬼子就停止了射击,不敢轻易地往上冲。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爬。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
⑦爆炸声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起来,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天而降。随着狂风,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呜呜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⑧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拼命冲向山顶。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只是一个劲往山顶冲。柱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
⑨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倒退着跳了下去。
⑩两人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落地的一瞬间,体力早已透支的老程摔成了重伤,在昏迷前的一刻,他将柱子搂得更紧了。
⑪柱子终于清醒了,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他的脸,好像没有了气息。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给老程戴上,又用冻僵的两手焐着他的脸,试图让他在这一丝温暖里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醒过来了。
⑫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说:“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
⑬他用尽力气,才将两个人身上的雪推到一旁。柱子惊讶地发现,他们被一棵粗壮的红松树挡在了半山腰,自己的胳膊腿还能动,知道老程叔受伤了,柱子赶忙拂去老程身上的雪,却发现他已经静静地走了。
⑭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身上轻轻取下,扶正老程的狗皮帽子,跪在老程身前。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不知死多少次了,我向您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⑮柱子擦干泪,将老程掩埋了,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
⑯柱子终于下山了,他一下子跪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吃两口雪,就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⑰实在走不动了,柱子才休息一会儿。天黑了,柱子就找一个低洼的地方,挖一个雪窝子,钻进去,接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重复着前一天的一切。在茫茫林海里不断向前,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
⑱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坡岭中顽强地行进着……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来了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探寻故事的原委。
B.小说虽然没有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
C.小说通过描写抗联战士的一次战争过程,既交代了柱子的成长经历,也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主题。
D.小说写柱子“擦干泪”“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成熟起来了,他应该可以追赶上革命队伍。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柱子的“胳膊腿还能动”作铺垫,使情节合乎情理。
B.小说写没有人性而又胆小如鼠的日军,与机智、英勇无畏的抗联战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情节由此发生转变,战士们突围也成为可能。
C.小说人物对话语言通俗明了,而且大都比较简短,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所决定的,不过,老程的临终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说话断断续续。
D.小说着重刻画老程这个老兵形象,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写他革命经验丰富,不怕牺牲,善于保护年轻战士的一面。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小说题为“追赶队伍的小兵”,却详写“小兵”“追赶队伍”之前的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原因。组卷:31引用:4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对于教育惩戒的概念,① 。
《规则》同时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厘清了惩戒与体罚之间的边界。教师在实施惩戒时,② ,父母、社会各方面也不宜跨越这一边界对教师实行的正常惩戒加以质疑或干扰,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惩戒的教育效能。《规则》明晰了惩戒的分寸,为各方面就教育惩戒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必将大大减少家长、公众以及社会对教育惩戒的歧义及争议。③ ,该负责人指出,高校学生已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予以规范,而学前幼儿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存在障碍,都不适宜实施教育惩成,因此《规则》将教育惩戒的实施范围限定在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根据上面的文段,请简要概括三条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目的。要求:每条不超过13个字。组卷:18引用:6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学生李华马上就面临新高考选科了,听说选科将决定三年后所读大学和所选专业,甚至影响到将来从事的职业。为此他深感迷茫:自己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没有明显优势的科目,也没有十分明确的人生目标,该如何合理选科呢?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其自主选科的本质是“适性扬长”,让每一颗种子找到自己的潜能和方向。
请你以学长或学姐的身份,给面临选科的李华写一封信,谈谈你对选科的思考、权衡和建议,为他的选科提供一些帮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张明;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