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实验中学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9/11 4:0:9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粉丝”(英文fans音译)的词义上说,所谓对明星、对某事某物的极度喜爱早已有之:美男子潘安每逢出行,必然引得街上老妪掷果盈车,“全民偶像”苏东坡在宋代就有“东坡肉”“东坡饼”“子瞻帽”的明星产品开发。但是,我们今天说到粉丝文化的时候,其内涵约定俗成地包括粉丝与明星偶像之间频繁互动、粉丝与粉丝结成社群、粉丝有组织地应援“爱豆”、在其作品基础上开展同人创作等,从这些内涵来看,粉丝是当代大众文化特别是娱乐工业发展的产物。没有大众文化的发展,粉丝文化的孕育就无从谈起。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通过编辑手机短信为心仪歌手拉票助威,让粉丝文化醒目地进入中国大众视野。一晃十余年过去了,今日的《创造101》等娱乐节目偶像制造声势不减,见证着大众文化产业特别是综艺娱乐业规模越做越大,更见证着粉丝群体的显著增长和更替变化。如今,专业粉丝社群和职业粉丝越来越多,粉丝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介入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粉丝的商业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粉丝文化与粉丝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个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无怪乎一些明星经纪公司明确把粉丝喜好放在突出位置,粉丝喜欢的风格就是公司培养明星的内容;高人气网络小说被影视剧制作方争相改编,看重的也是原作庞大的粉丝基础可以自动“导流”:不仅是文化产业,许多科技类企业等也围绕品牌打造粉丝社群、主动建构粉丝文化,将粉丝经济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胜法宝。
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打破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边界。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越来越呈现一种强联系。小到动动手指对偶像微博的一次点赞、一次转发,大到动辄千万人次的集资、打榜。这让“流量”——一个本指网站流量、访问量的词语,现在几乎被“粉丝流量”代替。不出唱片、没有代表作、演技是路人水平,这些都不重要,成为流量明星只取决于你的粉丝群是否庞大、粉丝是否能带来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维持偶像流量和热度成为粉丝的重要任务。支持偶像的“粉丝应援”行为,早已不只是演唱会上统一挥舞荧光棒、举灯牌,而是包括为偶像生日组团刷评论、集体购买明星代言商品刷销量等在内的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体系。
客观地说,十余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普通公众对粉丝情感偏执、过度追星行为、混淆虚构和现实关系等的刻板印象正得到改观,开始认识到粉丝文化对文艺生产、传播和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粉丝文化依然存在盲目和不理性的一面,特别是在上述商业利益的驱动和利用下,粉丝文化有被带入歧途的危险。尤其需要重视的是,青少年是粉丝群体的主力军,如有研究者指出,粉丝身份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和认同标签。这背后有社会流动性加大、家庭结构和人际交往模式变迁、互联网带来的“群体性孤独”等诸多原因,更有当代青少年在思想认识、文化诉求和情感结构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破解。这也提醒我们,要理性认识粉丝文化,借助粉丝文化展开对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依法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以此让青少年在粉丝文化中找到榜样力量,获取前进动力,发挥“迷”与热爱的正向作用。
(选自201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文章《粉丝文化怎么看——发挥“迷”与热爱的正向作用》,作者:胡妍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妪掷果盈车,是较早的追星行为。“东坡肉”“东坡饼”则属于我国较早的明星产品。
B.粉丝是当代大众文化特别是娱乐工业发展的产物,大众文化的发展孕育了粉丝文化。
C.点赞、转发、集资、打榜,这都反映出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呈现出的一种越来越强的联系。
D.“粉丝应援”行为发展成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体系,挥舞荧光棒、举灯牌不在其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对粉丝文化追本溯源,继而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介绍了粉丝文化的发展变化。
B.文章以《超级女声》《创造101》为例,向读者介绍了粉丝群体的显著增长和更替变化。
C.文章以粉丝文化的发展脉络为线索,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粉丝文化进行了理性分析。
D.文章对粉丝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论证互联网手段对粉丝文化产生的变革性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的商业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科技类企业也将粉丝经济视为互联网时代的制胜法宝。
B.粉丝文化存在盲目、不理性的方面,但随着时间推移,普通公众也将认识到粉丝文化的积极作用。
C.粉丝群是否庞大,粉丝是否能带来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能够确定明星流量和热度。
D.利用粉丝文化让青少年找到榜样力量,发挥“迷”的正向作用,是我们面对粉丝文化应有的理性态度。组卷:2引用:3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片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祖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那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有删改)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
夏天,陈毅还能一痛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2)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对比阅读)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组卷:49引用:5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①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③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④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注释】①箧(qiè):箱子。②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③龌龊(wò chuò):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④牍(dú):文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晚年手不释卷
②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③卒用其人
(2)为【乙】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4)赵普和吕蒙,都是做了高官之后仍被“劝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学习经历谈一谈。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2)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组卷:24引用:5难度:0.5
(二)语法知识(本题共6小题,18分)
-
12.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在特别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特别大的种子,开特别大的花……”种下运动的种子开健康的花,种下文明的种子开和谐的花。但是有人也质疑,是不是种什么样的种子就可以开什么样的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请以“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