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新兴事物,数字货币的试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目前央行在深圳、苏州、上海、成都、雄安及未来的冬奥场景等地进行数字货币试点,未来将继续通过不断测试优化和完善相应功能。
央行的数字货币拥有政府信用背书,是法币并能利用交易留痕大数据来追踪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我国微信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比较发达,但国家仍致力于探索数字货币研发与推广,走在了世界前列。2020年深圳罗湖发放1000万元数字货币红包和苏州“双十二”购物发放2000万元数字货币红包,都是很前沿的探索。
在安全性、便捷性、金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数字货币必要性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了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20年1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在全球66家央行中,80%的央行开始研究和测试数字货币,较2018年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40%的央行进入试验阶段,10%的央行进入数字货币测试阶段。
我国推出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日常实际支付需要和反洗钱等政策有着极大帮助。首先,数字货币对我国经济良好发展起到重要助力作用。作为电子化人民币,数字货币能满足央行随时计算社会流动现金量的需求,有助于更好地制定货币政策、避免货币超发。其次,数字货币更为便捷,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实际支付需要。一方面,数字货币不同于纸币,更便于存储,使用寿命更长,不用担心假币风险;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当道的今天,一些网络信号较弱的偏远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无法享受智能终端支付的便捷,可见电子支付包容性较低。数字货币则不然,双离线支付手段可以免去对网络的依赖,操作简单,即便不使用智能手机也能完成支付,有很强的普惠性。
过去,人民币以纸质形式出现在支付交易中,数字人民币则是将人民币电子化,和纸质人民币具有同等效力,数字人民币和现有支付软件有什么区别呢?央行曾表示,如果把微信和支付宝比作钱包,那么数字人民币对应的是钱包中的内容。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增加了央行货币。数字人民币将省去在各个网络平台绑定个人账户或者线下办理多张银行卡等不必要的麻烦;支持匿名支付,大大提高支付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它使跨境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将降低过去跨境交易中的手续费,提升跨境交易和支付清算速度。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将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是中国在金融创新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选自颜色《数字货币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货币的“数字”特性,决定了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地区自然不能使用数字货币。
B.虽然数字货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毋庸讳言,数字货币将和纸质人民币长期共存。
C.央行在各地进行数字货币试点说明数字货币还不成熟,使用时可能会有较大风险。
D.无论是纸币,还是数字货币,都能利用交易留痕大数据来追踪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比较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的不同,让人们增加了对数字货币的认识。
B.文章介绍世界66家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的进展情况,说明数字货币面世指日可待。
C.文章对数字货币的优越性及数字货币是怎样改变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进行了论述。
D.文章从央行避免货币超发和满足居民支付需要两方面阐述了数字货币的优越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是世界各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B.越来越多的国家研发数字货币是因为其有安全性、便捷性、金融稳定性等特点。
C.央行发行的纸质人民币和数字货币,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同等效力。
D.随着数字货币应用的普及,数字货币取代微信和支付宝应该是早晚的事情。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什么是湿地?湿地就是清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所拥有的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蓄水层的水是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与地下水互为保存和补充;我国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摘编自郑北鹰《我们不能没有湿地》) 材料二 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湿地生物有着强烈影响,如湿地污染会导致湿地水鸟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在我国两次湿地调查期间,水鸟种数减少了39种;有些不合理的筑堤修坝等人为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阻断了水生生物的迁徙通道,增加了洄游性鱼类以及江豚等动物灭绝的风险。
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围垦和占用。此外,破坏性捕捞、放牧和养殖,导致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使得物种日趋单一,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平衡;外来物种入侵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旅游业的非理性发展、非法捕猎和人为捡拾鸟蛋等行为,也直接造成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减少。
(摘编自崔丽娟《保护湿地,给野生动植物一个安稳的家》) 材料三 湿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生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发生范围广。如此看来,呵护湿地这一“地球之肾”的生物多样性,无疑需要付出更多的行动和更大的努力。
我国现行的动植物检疫法和卫生检疫法等只针对已知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农业法、种子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尚未明确涉及如何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因此,我国缺乏统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应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外来物种引入者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管理生物引种过程。
检验检疫是防御外来生物入侵的首道关口。随着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动,有害生物随物资及运载工具出入境的风险越来越高,及时掌握入侵物种动态,健全、加强检验检疫制度,构筑严密的防御体系,是阻止外来生物侵入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关键。
治理湿地外来生物入侵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要加强对入侵物种生长特性、风险评估、科学治理和跟踪监管的方法研究,创新技术手段,探索长效治理和防控机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入侵情况反复,打好防范外来生物入侵“保卫战”。
外来生物入侵尤其是湿地生物入侵问题涉及面广,其防控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针对各类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认识,特别是出境旅客科研人员和涉外工作人员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意识。
(摘编自杨舒《呵护湿地,防控外来生物入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没有湿地,是因为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湿地蓄水层的水与地下水互为保存和补充,湿地植物能够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等。
B.仅仅将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理解为湿地,是不准确的,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及我们熟悉的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也是湿地。
C.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的筑堤修坝等人为水利工程,使得水生生物的迁徙通道被阻断,从而导致了洄游性鱼类以及江豚等动物的灭绝。
D.我国只针对已知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的动植物检疫法和卫生检疫法等,可以说,难以全面防范种类多、数量大的外来生物入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可以防止海水入侵,防止土地盐碱化,保持生物多样性。
B.我们对入侵物种生长特性、风险评估、科学治理及跟踪监管的方法研究必须给以加强,因为治理湿地外来生物入侵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C.破坏性捕捞、放牧和养殖,外来物种入侵,旅游业的非理性发展、非法捕猎和人为捡拾鸟蛋等行为,都是造成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
D.重视提升出境旅客、科研人员和涉外工作人员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意识,自可消除有害生物随物资及运载工具出入境的风险。
(3)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组卷:8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曲阜之树
禾源 树,生于天地,冠沐天光雨露,根吸地脉之泉,茎直横空,一年一年轮,看花开花落,见草枯草荣,参悟岁月,仿佛成了插在人世间的智慧标签。道家说,老子出生于李树之下,指树为姓;释家说,释迦牟尼觉悟于菩提树下。圣人之地的曲阜,自然也少不了树的故事。参拜孔府、孔庙,就要先通过道旁树的阅检,再到达“万仞宫墙”的城门前。
棵棵古树我仿佛都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定,只因为它的老,老成了树仙,它们拥有了一个共同长寿之名“松、柏”。松、柏,棵棵奇异,仿佛都长着见证岁月的绝世奇功。看那棵树,树根暴突,聚千年之力铆在地上,不管地多坚硬,根总能延伸,这就是一棵拓荒树的力量,它可以见证儒家所言的“勇者无惧”;看那棵树,茎直挺拔,亮洁一身,无牵无挂,它可以见证儒家“仁者无忧”的圣言;看那棵树,没有了四季容妆,只余枯枝空舞,没有藤蔓相牵,独立于群秀之中,此可见证“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之行;再看那两棵树,一棵身负龟行,另一棵枝引龙飞,这又见证什么呢?我努力寻找中,它可以见证“君子和而不同”。
站立的树,占有自己的空间,还有自己准确的时间,每一圈年轮便是一年时光,枯去的讲述沧桑岁月,绿意浓浓的传达着健硕的语言。孔府中的树都在讲述着“仁、义、礼、智、信”的要义,每一块绿荫都泊下“诗、书、礼、乐”的国学经典章节。就是一阵风吹过,也是那些弟子们种下的树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从孔府出来,再前往孔林。一到孔林,两边的道旁树,就有了说头,左边72株,右边73株,便与孔子有贤人72,寿数73岁吻合起来,同时还捆绑上弟子三千,整个孔林面积3000多亩。做数字文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节,诸如九五为尊,好事成双等等。感觉也挺好的,一个个简单的事寄寓内涵,有了玄机,让人对文化有了更多的敬畏感,生活也多了些仪式感,有趣有味的生活大概就源于这些。
到了“洙水桥”的石坊前,遵循礼法,所有人员下马下轿,我们也就在这里下了车。这里是孔林的核心区,甬道两旁的古树又见苍劲,岁月平添节榴、暴根、风雨剥蚀的裂痕,树下两对石兽,名曰文豹、甪端,一个负责捧书研墨,一个负责拉车翻译。一对望柱,是亡灵升天的必由之路,还立有能征善战的文武翁仲守于道口,也就是说孔子生前研读,周游列国所需要的,在这里一样也不能缺,还加上一条升天之路,生死道场差不了多少,只是演员不同而已。
“子贡手植楷”,就在孔子墓葬边。子贡当时闻讯先师去世,哭得天昏地暗,守孝三年,便在这里种下这棵“楷树”,既为祭奠,又以师为楷模。孔子大墓上种的也是“楷树”。它,被选为孔家的护荫树是因其形质所赋。《淮南草木谱》:“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故也。”楷树,树干挺拔、枝叶繁茂,且季相分明。初春,红色新叶耀眼醒目;夏季,高大树冠遮天蔽日;秋季,又有红色果实点缀枝头。
楷树的这种特性,让人想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质。楷树,顺应四时,各具形态,正如《中庸》讲的“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即顺势而行,适中、无过、无不及,合乎时宜,正是权变思想的自然征象。楷树,又称“黄连树”,材质色黄味苦,如同孔子一生,饱尝人生三大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妇,老年丧子,仿佛又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写照。
曲阜出圣之地,古树见证。元圣周公有模树,至圣孔子有楷树,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每一个圣人的宗庙都一样古木参天,绿树荫蔽,松柏寿龄,桧弥芳香,孟庙有“洞槐望月”“洗耳恭听”两棵奇树,一表树之意境,一表树之谦怀,楷模之下,纲常之中,树也情态万千。
思维不管走多远,回首之处便是记忆的驿站与故乡。
大山里的老树,就是一个个闲散的老者,不拘形骸,青翠挺拔也好、歪脖驼背也罢,只要它还能站立,举起几片绿叶,便乐呵呵地兜风而侃,周边群群簇簇的小树围着它,如同儿孙满堂,满山遍野便是那树的天伦之乐。平原地带的树,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齐整整地站立着,相同的间距,纵横有序,感觉就是兵马列阵,其中的老树俨然就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不管是大山还是平原,自然秩序中的老树就是这个秩序存在的核心,曲阜之树又是这核心之树的楷模。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释迦牟尼、孔子都有与树有关的故事,也都因为长寿之树而得以流传千古,如果没有这些长寿之树,这些圣人的故事将会逊色不少。
B.孔府、孔庙的树木,棵棵奇异,以不同的形状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孔府、孔庙的亮丽风景,而这不同的形状则会让游人产生不同的解读。
C.文章引用颇多,《论语》《孟子》《中庸》中的名句,张载名言,以及《淮南草木谱》中的记载,增加了语言文采和文章底蕴。
D.文章描写曲阜之树时,或用白描,如“树根暴突”“茎直挺拔”,或用比喻,如“身负龟行”“枝引龙飞”,或用拟人,如“无牵无挂”等。
(2)作者善于运用铺垫让文章出彩,试结合首尾两段简要分析。
(3)好散文离不开丰富的联想。本文是如何做到这点的?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19引用:1难度:0.3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到太空后,有哪些危险需要航天员们注意呢?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间的异物打中宇航服。这些异物尽管只有米粒甚至是尘土大小,但在高速运动下,仍有可能击穿宇航服,造成漏气。第二是减压病。走出太空舱,由于是从气压正常的太空舱到真空环境的过程,因此需要减压。①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两次使用引号,请简要分析两处引号的作用。组卷:20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日知任侍中,屡次请求退休,终于获得了批准。起先,李日知打退休报告时并没有和夫人商量,夫人这时才知道,非常吃惊,说:“家里常常闹穷,子弟们还没有一官半职,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李日知回答说:“我本来是个书生,到这种地位已经超过自己原先的期望。人情没有满意的时候,如果放纵自己的心意,这是不知满足啊!”
(刘肃《大唐新语》)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3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