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18 8:0:21
一、基础积累(共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含/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①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哄堂大笑、怏怏不乐的苦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6.5%左右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相同/雷同),②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氤氲(yīnyūn) 词不达意 B.烂漫 哄堂大笑(hōng) C.风糜 怏怏不乐(yàng) D.湍急 唾手可得(tuò) A.内涵 百花齐放 雷同 B.内含 百舸争流 相同 C.内涵 百舸争流 雷同 D.内含 百花齐放 相同
A.①不说日常用语,单说古诗词就是如此
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更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B.①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②不仅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C.①不说日常用语,单说古诗词就是如此
②不仅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D.①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更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左右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B.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6.5%左右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C.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D.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组卷:4引用:1难度:0.8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于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家蓄古尊、彝、鼎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磨涤之。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参亭:交错均匀。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 类:像 B.诎右臂支船 诎:委屈 C.尝试执洒扫 尝:曾经 D.而卒以一长见试 卒:最终
例句: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A.康肃笑而遣之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学而不思则罔
D.成礼而去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东坡”被后人称为“大苏”,他和弟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
B.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围绕“泛舟”主题对船头三人进行了个性鲜明的介绍。
C.乙文借用阿留的故事劝诫当权者人无完人,应有容人雅量,用人所长。
D.两文都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海棠
袁枚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②不得知。【注】①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②幽人,高洁的隐士。
(1)试赏析“小朵娇红窈窕姿”中的“娇”字。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组卷:12引用:1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归田园
李金海 ①要说种菜,老梁确实有一套。他种的菜,色正,味纯,品相好。他是农家出身,对于如何种菜,小时候也曾耳濡目染过,掌握了一些窍门。退休前,老梁还是某单位的一把手。退休后,从一把手,到一介朴实的菜农,洒脱变身,堪称完美。那天,当老梁把继任者阳丰“扶”上第一把交椅时,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身心感到无比轻松。现在的老梁走在大街上,你根本看不出他曾是一个单位的头儿。
②老梁的老家在邻县、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老宅子还在,稍一修缮,又古朴又宜居。菜园子就在村舍的不远处。每天,老梁头戴大草帽,肩扛农具,雄赳赳地去往菜地。老伴儿有时来陪他,收拾,洗涮,还帮着侍弄菜蔬。儿子小谱抽空也来看他。老梁高兴啊,耐心地向老伴儿和儿子讲解有关种菜的知识。尤其一些少见的菜,连他自己都陶醉于自己的博闻强识。老梁越发笑逐颜开。他种的菜,自己和家人当然也吃,可大多数都送给了乡亲,或者回城散给了朋友和邻居,甚至仅见过一两面的、能说得来的“熟人”,他也给。
③初夏的一天,老梁因菜籽的事回城了。闲来无事,老伴儿安排他去打一桶山泉水。老梁提上水桶,骑上电动车,出了小区,这次老梁走的是经过他原单位的那条道儿。退休后,他一般是避开这条道的,自己也说不出是啥原因。
④真巧,走到单位门口,就碰上了阳丰。阳丰身材细长,脸膛上的酒糟鼻儿特别醒目。他正指挥手下的人撤走巨大的横幅和鲜艳的花篮,一转头,眼对上了老梁,笑了。
⑤老梁先开口,问是不是上面来人了?阳丰苦笑一声,说是啊,表情略带厌倦,补充说还是老一套。老梁没吱声,点了点头,心想,这老一套当然是从他老梁那儿传承下来的啰。
⑥阳丰立马转了话题,说,听说老领导在老家种菜,好自在啊!老梁竟略略有点儿羞涩,像个怯场的小学生,说,也算有点事儿干着,不至于在家闷得慌。阳丰带点夸张地正了正容,说老领导就是榜样,过两天,他要去乡下看看老梁,顺便取取经,自己退休后也要做个优哉游哉的田舍翁。老梁连忙摆手,夸赞阳丰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以后定能高升。
⑦老梁一听阳丰要去乡下看他,还要取经,内心不免有点小激动。返回乡下老家时,他直奔菜地,像寻找什么东西似地转了起来。哎哟!要干的活还真不少,修小道,隆畦埂,除草,搭架子……赶紧掏出手机,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吩咐小谱,最近几天,务必抽出一天的时间,来菜地干活。
⑧第二天,刚吃罢早饭,小谱就到了,还带来一个帮工的朋友。老梁很高兴,安排下活儿,就回村舍烧水去了。热茶水更解渴、祛乏。菜园子里绿油油一片,各种蔬菜长势喜人;各类青叶散发出的芬芳气息,弥漫在园子的上空。经过一整天的劳作,小道平坦了;畦埂又凸又直;杂草拔除了;秧架整齐划一,像等待检阅的兵士。老梁十分满意,往回走了,还恋恋回望他的园子。
⑨可是,三天过去了,又是三天过去了,一个礼拜过去了,一直没有阳丰要来的消息。老梁越来越失望,又不好意思主动遨约。小谱起先根本没把阳丰不来的事当回事,可听父亲左一个阳丰右一个阳丰,他明白这事成了父亲的一个心结。
⑩小谱回到城里,直接去了阳丰的单位。阳丰正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见是小谱,十分客气,又递烟又让水。小谱很有礼貌,委婉地问阳丰是不是答应他父亲要去看他。
⑪阳丰一怔,笑了,说是,不过还得等几天,他这些日子正忙着呢。
⑫小谱摇摇头,带点自嘲的样子,也咧嘴笑了,说老爷子为了你去,把菜园子拾掇一新,路也平了,草也拔了,就差铺红地毯了。说完,笑得嘎嘎的,好像被自己的俏皮话逗乐了。
⑬这事整的,阳丰嘟哝道。他拿起手机,费了小半晌工夫,才搜到了号码,拨通了老梁的电话。老梁接了,声音里竟透出微微的战栗。
⑭阳丰吐出一口烟,无意中形成了半拉烟圈,然后说,自己准备去看望老领导,是去学习的、听教诲的,怎么倒整得像去视察似的?还修了路,这谁担得起?打死也不敢去了。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02月01日)(1)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老梁与阳丰之间发生的故事。
①老梁把继任者阳丰“扶”上第一把交椅。
②
③
④阳丰打电话责怪老梁为迎接自己搞得太隆重。
(2)从全文来看,第⑤段有何作用?
(3)赏析文中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一句作答)
①要干的活还真不少,修小道,隆畦埂,除草,搭架子……
②可是,三天过去了,又是三天过去了,一个礼拜过去了,一直没有阳丰要来的消息。
(4)有人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老梁,也有人说是阳丰,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组卷:44引用:3难度:0.5
五、写作(共4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年轻人去买碗,他拿起一只碗,轻轻触碰一下别的碗。根据他的经验,如果两碗相碰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说明碗是优质的;如果声音是沉闷的,说明碗是次品。可是他试了多次,每次听到的都是沉闷的声音。老板递给他另一只碗说:“你用这只碗试试!”他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发现这只碗与每只碗相碰都发出令人愉悦的清脆之声。见年轻人疑惑,老板说:“你最开始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不好的次品,所以它与任何碗相碰都会发出沉闷之声。现在手里的碗是优质品,它与优质品相碰当然会发出清脆之音。”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