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夏港中学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共20小题,1~10题每题1分,11~20每题2分)
-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组卷:32引用:2难度:0.8 -
2.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46引用:2难度:0.5 -
3.下列图标表示节水的是( )
组卷:28引用:3难度:0.8 -
4.每100g黑木耳中含铁185m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组卷:1588引用:66难度:0.9 -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组卷:77引用:3难度:0.6 -
6.如图所示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127引用:4难度:0.8 -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6难度:0.9 -
9.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组卷:113引用:3难度:0.8
二.填空题
-
27.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1)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
(2)小明还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A、该气体是CO2 B、该气体是O2 C、该气体是H2
①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
②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
③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他们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思考与小结】
(1)下列关于Na2O2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
B.Na2O2 必须密封保存
C.Na2O2 着火后可用水扑灭
(2)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写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反思】
(1)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才能进行,因此应选用图2 装置中的组卷:59引用:2难度:0.5 -
28.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CO2
【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时有CO2气体产生,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C装置的作用是
(2)从环保角度出发,该装置的缺点是:
【拓展提升】兴趣小组的四位男同学对学校角落的一堆石灰石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来了一些石灰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每人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2)请协助他们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组卷:2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