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青岛九中自主招生化学试卷
发布:2024/10/27 10: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30分,共15个小题,每题2分)
-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0引用:3难度:0.8 -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8引用:2难度:0.7 -
3.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是酸雨形成的两种主要原因:
①3NO2+H2O=2HNO3+X
②2SO2+O2+2H2O2H2SO4粉尘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卷:50引用:7难度:0.7 -
4.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作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74引用:4难度:0.4 -
5.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254引用:10难度:0.5 -
6.下列实验误差或实验设计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3难度:0.5 -
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组卷:201引用:18难度:0.7 -
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硝酸铵中的N为+5价
②Ne既可以表示氖元素、还可以表示氖气
③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化学变化
④NaNO2、H2O2、Cu2O中氧元素化合价相同
⑤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符号是S
⑦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⑧NaCl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
⑨“CO32-“右上角的“2”: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组卷:203引用:3难度:0.6 -
9.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烧杯内物质 X Y A NaCl溶液 NaCl固体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水 NH4NO3固体 溶液的温度 C 硫酸锌溶液 镁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稀硫酸 氧化镁 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 组卷:112引用:2难度:0.5
二、非选择题
-
26.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①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②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2)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小礼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利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空格。
[结论与反思]
(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③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猜想一错误 ④ 猜想二正确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碳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组卷:52引用:1难度:0.6 -
27.在生活生产中,合锰物质的应用较为广泛。取12.27g硫酸锰铵晶体[(NH4)2SO4•MnSO4•7H2O],用如图1装置进行酸锰铵晶体的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371℃时,[(NH4)2SO4•Mn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409)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物质在850℃完全分解为锰的某氧化物、NH3、H2O、SO2、SO3。
(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
(2)控制不同的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测得装置B和C中质量变化如表,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 室温 371 850 B装置/g 200.00 203.78 208.96 C装置/g 200.00 200.00 201.02
②F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组卷:82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