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联盟六校联考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6/5 8:0:7

人间清欢·氤氲茶间(58分)

  • 1.知识积累。
          清煮岁月,慢煮茶。围炉煮茶成为了今年初春的新宠。茶炉中,古的茶壶热气氤氲;烤盘上,棉花糖、桂圆、橘子、糍粑、红薯……各色茶点令人垂xián____;茶室内,年轻的茶客围炉而坐,闲聊,品茶,拍照打卡,好不qiè___意。暖茶烫物真是相得益zhāng___,若再约几方好友,最是人间共清欢!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垂xián 
     

    ②qiè 
     

    ③相得益zhāng 
     

    (2)加点字“拙”在文中的读音是
     

    A.zhuō
    B.zhuó

    组卷:16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标题:_______      昨天上午,第二届西施石笕茶文化节开幕,茶学专家齐聚一堂,现场品鉴西施石笕茶,把脉茶产业发展态势,为做大做强西施石笕品牌出良策、支实招。在品鉴过程中,西施石笕茶赢得专家们的一致点赞。
    在西施论“笕”品鉴活动中,茶学专家们就西施石笕茶的外形、汤色、茶香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品评。最终,西施石笕茶的高品质赢得了专家们的纷纷点赞。
          刘栩作为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看到冲泡后的效果,他认为,西施石笕茶原料选择非常好,色泽表现很到位。刘栩表示,西施石笕茶的整体表现很让人称奇,它们的香气中呈现的清新感,像春天鲜花般的气息,让大家有很深刻清晰的认知,表现确实非常出色。
    来源:西施眼2023-04-03材料三: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陈茜钟玉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需要和谐共处,需要优雅诗意的栖居,中国茶文化讲究“茶和天下”,其“清静和雅”的理念正契合了今日世界的需求。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指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项目包含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4个小项目。本次申报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其中还包括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着民众的多种需求。
    文旅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文件称,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采用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和寺院等场所饮茶。茶是社交领域以及婚礼、拜师、祭祀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这在众多历史资料中得到考证,其中包括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宋代大诗人苏轼在诗词中对饮茶的探讨等。茶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深深融入百姓日常,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学者姜松告诉记者,最早茶基本上是一些贵族和上层人士饮用的,随后,饮茶文化的发展和普及是跟宗教相关的。从一些文献记载中会发现,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很流行,道士和僧人都是遵循着一种过午不食的清修方式,为了提神醒脑而喝茶。到了唐朝的时候,佛教传播很广,普通人开始喝茶,形成了大众饮茶文化,宋代则达到高峰,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到很多茶馆,北宋时去茶馆喝茶已经变成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了。
          姜松又介绍说,唐朝时鉴真东渡,随着佛教把茶叶带到日本,进而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中,17世纪起,茶叶最早对英国影响最多,进而影响了整个欧洲。
          链接材料:饮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也从未断绝,这也是茶文化复兴的土壤。在中国人眼里,日本茶道精神虽然纯粹,但也过分苛刻和程序化。中国茶之道,则是道法自然。在一种多元的山水、人文和市井情境下,中国茶呈现出来的是自由自在的样式。
    ——《自由自在中国茶》(1)材料一中对“中国茶叶行业近10年的市场规模及预测”和“中国消费者喜好的茶叶品类”作了图表分析。请你仔细观察图表,从中分别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新闻拟一个标题:
     
    (20个字以内)
    (3)中国茶的自由自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三和链接材料分析。
    (4)《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一共分为六集。请你根据第一集内容提示,结合以上材料,参考知识卡片和示例,为该集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120字。
    第1集内容提示: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茶,是一门功夫。来自同一棵茶树的叶子,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树,更因为这里的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
    示例:纪录片《粟,一粒小米的故事》
          粟,在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黄河流域,伴随着粟的出现,中华先民从游猎,逐渐转为定居,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耕文明由此萌芽。从文字到历法,从宗教到诗歌。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王朝制度,在经年耕作里造就着乡土中国。滴水可以藏海,一粒小米,也映射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知识卡片解说词:对人物、画面、物品等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书面形式,介绍事物的历史、种类、功用、影响等.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世有风霜·吟笑徐行(27分)

  •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番茄炒鸡蛋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或是小厮的妆,手持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离开戏校后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降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的料儿”。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他也喜欢师父。
          ④师父很幽默,有时甚至疯疯癫癫的,和他称兄道弟。他去师父家学戏,两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
          ⑤“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⑥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⑦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
          ⑧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了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哇”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
          ⑨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什么时候才能演自己的行当?他很迷茫。
          ⑩剧团缺人。他是个万能膏药,哪儿用得着就往哪儿贴。《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却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
          ⑪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
          ⑫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
          ⑬【A】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放一勺糖,没味儿;放两勺糖,不甜;放三勺糖,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⑭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⑮“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⑯“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出来呢?”师父说。
          ⑰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⑱“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⑲“师父怎么知道?”他想。
          ⑳【B】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㉑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读步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是曹公——欸!”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
          ㉒“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㉓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也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作者:王若禹。有删改)同学们准备把这篇文章改编成广播剧,请你参与编导工作,完成以下任务。
    (1)本文以“番茄炒鸡蛋”为线索,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串联起来。为了帮助参演者更好地理解剧本,请完成下面表格。
    生活阶段 心路历程 线索
    在戏校 唱丑角,满心欢喜 吃番茄炒鸡蛋,问为何搁糖
    在剧团
     
    问番茄炒鸡蛋甜的为何放盐
     
     
    (2)请结合上下文,研读文中划线语句,完成括号中的任务,帮助演播的同学做好准备。
    【A】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揣摩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B】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设计句子的重音处理,并简述理由。)
    (3)编剧小豫认为第⑧段没必要保留,请结合文章内容,向小豫阐释保留的理由。
    (4)对小说主旨的准确理解是广播剧顺利演播的前提,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

    组卷:24引用:2难度:0.3

激扬文字•展现青春风采(60分)

  • 8.习近平主席在2023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自古以来,青年都是一个时代的先锋。请看——
          时代先锋一: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2岁的李小松在2022年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成功逆袭的他,开启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开挂”人生。
          时代先锋二:2023年2月13日,99年出生的兰溪籍网球运动员吴易昺苦战三局,成为ATP巡回赛男单冠军的首位中国大陆球员。他曾说:“这是为我赢的,也是为中国赢的。”
          时代先锋三:2月25日,同是99年出生的金华女飞行员徐枫灿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说:“现在吃的苦都是给未来铺的路。”她还向有志青年喊话: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三位青年都在用青春践行着他们的时代使命。值此之际,学校将举行“展青春风采 做时代先锋”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做一次“展青春风采 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组卷:6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