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三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8/30 3:0:9

一、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干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 1.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13难度:0.7
  •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4难度:0.7
  • 3.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哪方面的证据(  )

    组卷:18引用:9难度:0.8
  •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10难度:0.7
  • 5.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甲昆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10%。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2引用:7难度:0.3
  • 6.大达夫尼岛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鸟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如图为大达夫尼岛干旱发生前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的变化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3难度:0.6
  • 7.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物种甲的部分个体从A地区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乙、丙两群体数量较多,雌雄比例相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3引用:6难度:0.5
  • 8.在某一动物种群内基因型为AA的个体(雌雄各半)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雌雄各半)占80%,若它们随机交配繁殖一代,经调查,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9
    20
    ,则欲得出该结果,下列给出的条件需要满足的是(  )

    组卷:30引用:5难度:0.6
  • 9.下列关于物种和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8难度:0.7
  • 10.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72引用:6难度:0.6
  • 1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13难度:0.9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 32.人的眼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从而使眼睛可以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各种运动,如眨眼、瞳孔收缩等。回答下列问题:
    (1)眨眼反射是由于面部叩打,光,音,角膜触觉等刺激而引起的眼轮匝肌收缩反射,通常表现为不自主的眨眼运动或反射性闭眼运动。图1为眨眼反射的部分神经传导通路示意图。

    ①当眼前有东西飞来时,眼睛会不受控制地眨一下,而经过训练的人却能做到不为所动,结合图1分析可知,参与上述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有
     

    ②如图2所示,眨眼反射的检测方法为:用刺激电极刺激一侧眼框上部的传入神经,然后用记录电极同时记录两侧眼下轮匝肌的肌电信号(电位变化)。刺激正常人的一侧神经时,可记录到同侧轮匝肌先后出现早反应(R1)和晚反应(R2),对侧轮匝肌则会出现晚反应(R2)(见图3)。从时间上看,同侧的R1总是先于R2出现,其原因主要是
     

    ③利用眨眼反射,可诊断脑部神经相关疾病的病变部位。某患者左侧面瘫,可能是左侧三叉神经或左侧面神经受损所致。医生对该患者进行眨眼反射检测,刺激左眼时,若结果为图中的
     
    (选填),则为左侧三叉神经受损;若结果为图中的
     
    (选填),则为左侧面神经受损。

    (2)动物实验表明:若切断支配虹膜的副交感神经,则瞳孔扩张;若切断支配虹膜的交感神经,则瞳孔缩小,说明正常生理状态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瞳孔
     
    (填“扩张”或“缩小”),而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之相反。与虹膜类似,许多组织器官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二者的作用往往相反,这种双重神经支配的生理意义是
     

    组卷:16引用:5难度:0.6
  • 33.图1是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结构A、B、C,Ⅰ表示分别单次刺激A或B,Ⅱ表示以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来刺激A,Ⅲ表示单次刺激C。将一示波器的两极分别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侧和外侧,记录不同刺激下D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阈电位是指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

    (1)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Na+浓度的分布特征是细胞外的Na+浓度
     
    (填“高于”或“低于”)细胞内的。神经纤维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A、B、C末端膨大的部分叫
     
    ,兴奋在AD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2)图2中Ⅰ所示波形推测,单次刺激A或B,由于刺激强度低,
     
    ,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电位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图2中Ⅲ所示波形推测,C神经元释放的是
     
    性神经递质。
    (3)通过Ⅱ和Ⅰ对照说明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时间总和效应(即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低强度刺激,效果可以叠加)。据此有同学提出新的假设:在相邻部位给予多个低强度刺激,效果也可以叠加。请用图示1的结构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组卷:14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