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第七学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积累﹒运用。(2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①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  )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guàn(  )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②她不仅是规(  )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guī(  )宝。“蟠根惊窜蟒,弱干识(  )凤“,“老柏(  )天合,人行翠(  )中“,“翠云坠蹬道,尤爱柏参天“。③苍jìng(  )的身躯,留存了古朴风yùn(  );翡翠的情怀,染绿了人们胸襟。④màn(  )游在翠云长廊中,踏着古老的石板蜀道,想秦关汉月,吟唐风宋韵,怀秦汉历史之苍máng(  ),感诗词文化之悠长。
    ㅤㅤ翠云廊蕴(  )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科学家 ______,文物专家 ______,文人墨客 ______。外国专家 ______。
    ㅤㅤ翠云廊——当之无愧的蜀道明珠!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浇guàn 
     

    ②guī
     

    ③苍jìng 
     

    ④风yùn
     

    ⑤màn
     

    ⑥苍máng
     

    (2)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行 
     
    道树 (xíng   háng)
    ②规模
     
     (mó   mú)
    ③栖
     
     凤 (qī  xī)
    ④参 
     
    天 (cān  cāng)
    ⑤翠幄
     
     (wò  wū)
    ⑥蕴藏
     
     (cáng  zàng)
    (3)请将下面四句话正确地填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顺序是
     

    ①比之为“绿色长城”
    ②称古柏为“森林化石”
    ③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
    ④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中“举世无双”的意思是: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这里从翠云廊的规模、历史及保护完好角度赞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B、第②句中关联词“不仅……而且……”,“而且”表强调作用,赞美翠云廊是“世界文化遗产”,语意更进一层,可以改为“不仅……还”。
    C、第③句运用了对偶修辞,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染”字极妙,后跟一“绿”字,构成动宾结构,不仅写出翠云廊的翠绿,还让游览者陶醉其中。
    D、第④句中“想秦关汉月”和“吟唐风宋韵”两句都是赞美翠云廊历史悠久,两句位置可以调换,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ㅤㅤ[A]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2017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日前落下帷幕。四川大学法学院2015级的彭超获得2017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的荣誉称号,全国仅有10人获此殊荣。“虽然我失去了双臂,但我一直认为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能做到,我不比别人差。”目前,读大三的彭超正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参加实践,下一步,他准备考研,方向是计算机专业,他希望毕业后当一名程序员。
    【材料二】
    ㅤㅤ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1)[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请根据【材料二】文字内容,运用对偶修辞,补写对联。
    对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3)两则材料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主题,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名句,请你选择一句说说是怎样体现其含义的。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选
     
    句,含义: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鉴赏。(7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ㅤㅤ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ㅤㅤ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ㅤㅤ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ㅤㅤ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ㅤㅤ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ㅤㅤ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般无聊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ㅤㅤ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静能量”的好处很多。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第③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第④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的观点,然后用杨善洲的事例证明观点,最后用生动的语言强调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收获巨大。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了《唐诗杂论》;司马迁遭受宫刑,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3)请结合选文及【资料链接】,写出你对“静能量”的理解感悟。(要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深度)【资料链接】
    【“静”之义】:静,从汉字起源和造字法上来看,静字左边一个“青”,右边一个“争”,青为万物初始之颜色,争者更有坚持之意,不受外界滋扰坚持初生本色,秉持初心是为静。
    【“静”之境】:静的最高境界在于心境合一,心有多静,思想的触角就能伸多远,静是花蕾,慧若芳香;静是星空,慧若长河;静是旷野,慧若绿洲。静是性格,静是人格,静是意境,静是智慧。“静一分,慧一分”,静中生慧,真美也,大境也,高山不语,自是巍峨;月亮无言,自是高洁。静水流深,谁能“雨后观山,静夜听钟”,静便自心而生。
    【“静”之诗】:心清意净天堂路,心乱心慌地狱门。(王阳明);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

    组卷:5引用:1难度:0.3

二、阅读﹒鉴赏。(70分)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ㅤㅤ材料一:
    ㅤㅤ“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ㅤㅤ材料二:
    ㅤㅤ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

    ①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
    ②传统课堂
    ③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
    ④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
    ⑤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
    ㅤㅤ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答题人数 451人)

    (来源:衢州新闻网)ㅤㅤ材料三:
    ㅤㅤ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ㅤㅤ“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ㅤㅤ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1)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
    B.“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C.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
    D.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云教育”优势和不足。

    组卷:20引用:2难度:0.7

三、应用•写作。(60分)

  • 10.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一朵凌寒而开的小花,一份纯真美好的记忆,一段拼搏奋进的历程,鬼斧神工的自然,平凡伟大的生命,善良质朴的心灵……这世界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心怀敬意。致敬,是感谢、是仰望、也是铭记和激励。请以“致敬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36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