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30 23: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万……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
          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有600分没有啊”“肯定有考600分的学生,考600分以上的学生,哪都有600多分。”此文应出自学渣自救手册。“什么时候结婚啊”“领证之后就结婚。”此类废话套路同样适用于“你什么时候工作、生娃”等七大姑八大姨逢见必问的尴尬问题。“说得挺好的,下次别说了”,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
          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于是“废话”式警句便被改造出来,形成明褒暗贬、饱含戏谑的阴阳怪气的、“你说的是废话,我说的也是废话”的狂欢。
          废话文学是火出圈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火得有多快,它销声匿迹的速度就有多快。“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相比于消极躺平的亚文化和充满大道理的“鸡汤文学”,位于两者之间的“废话文学”更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不断搬砖拼搏中与生活和解的态度。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节选自《废话文学“不好好讲话”的全民狂欢》,真知网,李旋、宁珊)材料二:
    “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虽然无厘头甚至很无聊,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患者,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实也在悄然跃动。只要场合、时机运用得当,“废话文学”能创造诙谐、缓解尴尬,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三人行,必有三人,那咱仨就是一路人”,有人抛梗,有人接梗,一传一回,年轻人的社交关系很快就能拉近。
          从快餐、快递到短视频、实时通信,“快”弥漫于现代社会的时空之中。而在人际交流与信息传播领域,“废话文学”提供了一种延缓交流节奏的可能性。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高强度输入,会给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人的习得效率不增反降。在紧张的工作间歇,或与挚友小聚时,为轻松交流气氛,打趣上几句“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有助于情绪的调整与积极状态的保持。
          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娱乐精神还得有,让“废话”红一下也无妨,无需大惊小怪,但我们不能陷入波兹曼所揭示的困境——“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我们的互联网文化更不能成为波兹曼所警示的文化——“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
    (节选自《废话文学一种可玩的网络“梗”》,公众号“成林思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大帝》等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
    B.“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这样的“废话”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和无力感。
    C.学会了废话套路的年轻人,再遇到诸如考学和结婚之类的盘问,会显得既从容又绵里藏针。
    D.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以创作和分享“废话文学”,来表达对海量垃圾信息的不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废话文学”透露出玩世不恭的气质,折射出当代年轻人不堪工作压力而希望“躺平”的心理。
    B.“废话文学”绕口令般通俗,年轻人一说出口,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交目的。
    C.在快速率而高强度的工作沟通中,插入点“废话文学”,让头脑更加清醒,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D.“废话文学”是柄双刃剑,可能使互联网文化陷入娱乐主义困局,冲淡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我买了辆黑色劳斯莱斯轿车去讨老婆欢心,谁知老婆瞧不起,说它黑不溜秋的。
    B.鲁迅:我家门前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C.朱自清: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D.我上一次遇到这么无语的事情还是上一次。
    (4)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今年夏天,随着一位有争议的女诗人受人诟病的个别作品引起热议,一首形同废话的“诗”也随之走红,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其走红的原因。
    我想写首诗,
    一共有四句。
    这是第三句,
    这是第四句。

    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虫儿窝蛋
    李佩甫
          在平原的乡村,“小虫儿窝蛋”一般都生长在沟渠边沿的杂草丛里,数量并不多,不经意你看不见它。我之所以和你说它,因为它与一个女人有关。在无梁村,这个女人被简称为“虫嫂”,是瘸子老杨的女人。很难说她的个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或是更低。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溜生了三个孩:两男一女。也许是因为个子矮的缘故,她对“大”有无限的向往,三个孩子统称为“国”:大国、二国、三国(老三是女孩,也叫国,国花)。她的三个孩子都是靠她嘴对嘴喂活的,她先把蒸好的红薯嚼一嚼,而后用嘴,或是手指头抿在孩子的嘴里。
          当三个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可有一条,她只偷集体的,不偷一家一户的。治保主任问她:你要脸不要?她先说:要。又说:不要。治保主任问她:那你要啥?她说:娃饿了。开“斗私批修”大会的时候,虫嫂常常被勒令站在桌子上批斗。有人喊:小人国,翻个跟头。她真就在桌子上翻个跟头,看上去就像是玩猴一样。
          因为偷,她在邻村的枣园里被一个光棍瞎眼老汉捉住了。从那一次开始,为了孩子们不挨饿,为了给老杨治病,每回偷时只要被捉住,她就用身体换,一直换到村里的治保主任,换到村里不少男人。虫嫂的行为遭到了全村女人的一致反对,女人们恨她恨到了极点。在一个大雨天,她们把虫嫂包围在场院里,剥光了她的衣服。虫嫂十分狼狈地在雨中奔跑着,鲜血顺着腿流到雨水里。她一边跑一边大声呼救,一声声凄厉地喊叫着叔叔大爷,救人哪救救我吧,婶子大娘们,饶了我吧……
          可是这一刻无梁村的男人们都成了缩头乌龟,没一个人站出来,甚至没有一个人敢走进场院。女人们大喊着在场院里围追堵截,手里拿着鞭子、木棒、扫帚、木掀、皮绳,一边追着打她,一边嗷嗷叫着,用世上最丑的话大骂她。
          三个国,一个五岁,一个七岁,一个十岁,从此以后,都不再喊妈了,都嫌她,恨她。都想走得远远的,都拼了命地读书。
          到国花上中学时,虫嫂搬到了县城,租了间房,买了辆旧三轮,收破烂。
          ……
          虫嫂去世了。临死前,她伸手去够那把破扇子。够了几次,没够着。临咽气时,她伸手指了指,喃喃地说我不连累人,我还有把破扇子。
          虫嫂之所以从城里回来,是因为大月和小月的缘故。
          据当了大半辈子村支书的老姑夫说,把虫嫂接到城里,本是国花的主意。她一是心疼娘,二是想让虫嫂帮她带一带孩子,于是就出面跟两个哥哥商量,说由三家轮流供养。大国只答应出钱,坚决不让虫嫂去家住。于是虫嫂就由二国和国花轮流供养,一个月一轮。可轮着就出了嫌隙了。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二国、国花偏偏在这件事上没商量好。到了这一年年关,赶上月小,只有三十天。三十号晚上,国花出差在外。女婿按一月一轮的规定,把生了病的虫嫂送到了二哥家门前。二国也不在家,二嫂不愿接,问大月小月怎么算,国花女婿把虫嫂放下就走了。
          天寒地冻的,虫嫂在二国家门前坐了很久。她怎么也没想到,她会被女婿和媳妇晾在门外。
          无梁村人又一次愤怒了!
          安葬虫嫂时,村人以为她很有钱。她收了十二年破烂,都说她发了。可是,找遍了整个家,却没找到一分钱,只找到了一百零四份汇款单,上面写着吴大国、吴二国、吴国花的名字,还有那把破扇子。
          全村人商量,要把大国、二国、国花揪回来,好好羞辱他们一番!不然就去县上告他们!还有的说,把那些邮局的汇单贴出来,举着拿到县上去,看他们脸往哪儿搁?!
          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心细的女人拿起了那把破扇子,说怪了,虫嫂为啥老提扇子呢?有人说,是啊,她咽气时,指了又指,一再说:扇子……于是女人们拿着那把扇子,你看我看,传来传去,终于发现,那缠着布条的扇子把儿上果然有蹊跷。那布黑污污的,一层一层的。解了那些破布,发现里边裹着的竟是一个存折,存折上竟有三万块钱。
          人们惊叹一声,说这个女人哪!
          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国回来了,二国回来了,国花也回来了,都说是要争着行孝的。可村人把着村口不让他们进村。大国本来嚷嚷着说要跟村里本家人打官司,可问了律师后,就再也不吭了。
          这三万块钱,由老姑父出面,经村委会出证明取出来后,给虫嫂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哦,对了,老姑父曾为虫嫂向我借钱,写过五张“白条”:一张是二国考大学的时候,一张是为国花找工作的时候,还有三张是虫嫂收破烂、她的三轮车数次被工商局没收的时候。
          女人们,一个个哭着,把虫嫂洗得干净的,送进老坟里,与老拐合葬。
          每到清明节,国花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她并不到村里去,只去坟地,烧一烧纸钱,哭了就走,不见村里任何人。
          大国二国再没回来过,人们说,他们是没脸回来了。
          又过了一些年,大国提拔了,当上了县教育局分管招生的副局长。无梁人听说后,又开始主动找上门去。去的时候,带些土特产:小磨香油、柿饼、花生什么的。还怕人家不让进门,心里打鼓,怯怯地、很孙子地叫一声吴局长,吴局长在家吗?吴局长倒也大度,客客气气的,不与村人计较,凡能办的事,也办。就这样,大国又与村人来往了。这时候,人们又说:大国人不赖,虽说当了官,挺仁义。
          虫嫂的事,没人再提了,一句也不提,好像世上根本就没有过这个人。
    “小虫儿窝蛋”,该长还长。
    (节选自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第六章,有改动)(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出现的那把扇子,有隐喻的意味。扇子夏天供人扇风,夏天一过就被弃置,极像虫嫂为丈夫和孩子奉献一生,最后却被弃在门外。
    B.“人们惊叹一声,说这个女人哪!”,耐人寻味,表现了村人复杂的感情:既有震惊、敬佩,还有一点替虫嫂付出得不到回报的不值和不平。
    C.“那些女人们,一个个哭着,把虫嫂洗得干干净净的,送进老坟里去了”,说明女人们保持了淳朴、善良的传统,也为当初打骂虫嫂而愧悔。
    D.作者以厚重的艺术功力,表现了一个沉重异常的灵魂。虫嫂的人生轨迹,是一段或悲或喜或荣或辱的人生历程,写成了她厚厚的生命史册。
    (2)关于虫嫂的三个孩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虫嫂的不良行为,给年幼的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孩子们并不领情,他们以这样的母亲为耻。虫嫂的自我牺牲,更成了一个悲剧。
    B.大国二国在母亲埋葬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国花只去坟地烧纸,不见村里任何人,说明他们与成长的村庄有距离感,对村民有发自内心的怨念。
    C.大国是老大,当初的屈辱感最强,此时面对低三下四找上门来的村人,内心一定充满波澜。村人并没有表达真诚忏悔,这加强了讽刺的效果。
    D.大国表现的大度和客气,并不与村人计较往事,说明时间冲淡了很多记忆,他也为当初自己的不孝行为而羞愧,所以此时看见乡亲比较亲切。
    (3)小说的首尾两处,都提到无梁村的一种小草:小虫儿窝蛋。删掉这两处似乎也不影响故事的讲述,加上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4)有人说,“无梁村”就是“无良村”,无良村里无好人,你怎么看?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门冬是一种攀缘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天门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将另一部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天门冬生长旺盛时,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叶片表面的透明包状突起,其中满是天门冬储存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天门冬对付火灾的“撒手锏”。
                ?当天门冬的叶片遇到火星后,水分会大量蒸发,针叶表面的微型包状气孔受热后会张开,二氧化碳气体随水蒸气喷溅而出,将火星灭掉。当火焰直接威胁到植物体的根部时,大量的微型包状气孔会受热崩开,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针的气孔中喷出,甚至能将火源吹开一定的距离,一段时间后,天门冬植物体的周围会形成一层二氧化碳保护层。这杨燃烧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止,植物体就不会被烧伤了。
          天门冬就是这样通过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来灭火的,      。因此,人们称它“天然灭火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20字。
    (2)请结合上面文字,给“天门冬”下定义。字数不超60字。

    组卷:8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组卷:13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