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 师说》2022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11/28 17:30:2

一、课内理解

  • 1.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其语言风格的多样上。请简要评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组卷:0引用:3难度:0.7
  • 2.对于《师说》一文争论的焦点是文章有没有中心论点。传统的和现行的教学参考书都认为有,而一些名师或学者认为没有,你怎样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组卷:0引用:2难度:0.7
  • 3.《师说》在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陋习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进步的思想,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组卷:0引用:3难度:0.7

二、文言文阅读

  •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师说
    [唐]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韩愈,字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以
    B.而
    C.则
    D.其
    (3)分析第③段举例论证的作用。
    (4)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组卷:13引用:3难度:0.6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韩愈,字
     
    ,世称
     
    ,谥号“
     
    ”,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4)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③作者提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组卷:19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